首页 百科知识 细胞薄层培养

细胞薄层培养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细胞薄层培养,最初是指从外植体表皮部位撕下一块长5 mm、宽1 mm、厚3~6层细胞的薄片置于适宜培养基上进行的固体或液体培养。细胞薄层培养的外植体来源及培养流程如图2.8所示。之后,他们又继续研究,并发展了tTCL系统。张丕方等改进了TCL系统的培养观察方法,可对植物形态发生过程作活体连续观察。由于TCL外植体细胞数目少且含内源营养物质和生长物质较少,对外界因素调节反应敏感,易于研究形态建成过程。

离体形态发生是组织培养细胞融合、遗传转化、无性系变异与突变体筛选等技术的基础。在研究植物离体形态建成的方法中,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受到重视。但这一实验系统中单细胞分化的最普遍的途径是胚胎建成,而直接的器官建成(如根、芽、花等)还比较少见。最常用的是体积较大的外植体,如器官切块进行培养,取材方便,成功率高。但由于大的器官块含有不同类型的组织,其细胞间、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形态建成有很大影响。细胞薄层培养中外植体取材方法的改进,使它既能表现所有的发育潜能,又使内部组织较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细胞薄层培养(thin cell layer culture,TCL culture),最初是指从外植体表皮部位撕下一块长5 mm、宽1 mm、厚3~6层细胞(包括表皮、亚表皮及皮层细胞)的薄片置于适宜培养基上进行的固体或液体培养。现将外植体横切成厚约1 mm的薄片(transverse TCL,tTCL)的培养,也称为薄层培养。细胞薄层培养的外植体来源及培养流程如图2.8所示。此方法最早是Tran和Drira于1970年以隆克舟萼苣苔的叶表皮组织为外植体,获得根和芽的分化,成功建立了植物细胞薄层培养技术体系。之后,他们又继续研究,并发展了tTCL系统。张丕方等(1989)改进了TCL系统的培养观察方法,可对植物形态发生过程作活体连续观察。Madsen等(1998)建立了以茎节切片为外植体的n TCL(nodal TCL)再生系统。

图2.8 细胞薄层培养流程(Teixeira da Silva J A,2003)

由于TCL外植体细胞数目少且含内源营养物质和生长物质较少,对外界因素调节反应敏感,易于研究形态建成过程。在不同种类和浓度外源激素作用下形态发生途径多样,同时采用这一系统还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器官分化的顺序,明确分化的器官基本上来源于相同的细胞层,而且这个细胞层内的每个细胞几乎都参与了作用,在大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系统中则只有少数细胞发挥作用,因此此种体系是一个可以控制的良好实验体系,此项技术已成为研究植物激素诱导和调节形态发生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