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薯遭受水灾后的管理措施

红薯遭受水灾后的管理措施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表积水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缺氧程度很重,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中空气的结构,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栽插后至90天,薯块有鸡蛋大,此时田块受涝后,均可采用此法。因此,营造根际的良好通气环境,促进新根再生,恢复植株的正常吸收、运输功能,改善钾素代谢机制,调节植株协调生长,采用增施磷钾肥,垅内埋渣肥的措施,十分重要。薯苗淹水24小时内,受损较小。淹水超过72小时,受损较大。

红薯的整个生长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只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中,红薯才能正常生长。在栽插后的40天内,红薯正常生长的土壤持水量是60%~70%。在茎蔓和薯块并长期内,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70%~80%。在栽后的70~150天为薯块的膨大期,直至收获,这时适宜土壤持水量应在70%左右。土壤含水量若超过上述指标,称为渍害,若来自地表水而造成地面积水,则称为涝害。一般平地栽插的薯比垅作栽培的受害重,涝害造成红薯的产量损失比渍害更大,薯块膨大期所受的涝害又比苗期和中期受的涝害损失大。但是,一旦受了涝害,要及时采取栽培措施,把涝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现将主要的栽培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1.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根据积水情况,依地势最低,先排积水较浅的高坡田,后排积水较深的低洼田,力争24小时内排干积水。一般采取沿埂围堤抽水的办法抽干积水,然后沿堤埂内侧开围沟,沟深50~70厘米,降低地下水位,并及时向堤埂外抽排。

2.及时中耕培土

地表积水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缺氧程度很重,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中空气的结构,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苗期缺氧,藤叶徒长,只长茎叶不结大薯。后期缺氧,薯块进行无氧呼吸而至酒精中毒,薯块腐烂。排涝后的田块,杂草生长快,土壤板结,必须在排干积水后,待表土晒白及时除草、松土。薯苗周围6厘米范围内浅锄,垅坡可深锄,这样可以保护薯茎最上层结大薯的根系——门根,而又创造了下层须根——吸收根的良好通气性。第2次锄草松土后,即可中耕、培土。中耕犁幅度以边犁削至垄坡3厘米宽为原则,沟底耕深3厘米,中耕后及时培土,将耕散的松土覆于垅身,保持垅高,使垅身表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提高垅身土温,增加昼夜温差,利于长藤结薯。

3.增施磷钾肥,垅内理渣肥

栽插后至90天,薯块有鸡蛋大,此时田块受涝后,均可采用此法。被水淹过的薯苗,根系严重缺氧,根部形成层细胞木质化严重,吸收和运输功能衰退或丧失,尤其是丧失对钾素的吸收能力。因此,营造根际的良好通气环境,促进新根再生,恢复植株的正常吸收、运输功能,改善钾素代谢机制,调节植株协调生长,采用增施磷钾肥,垅内埋渣肥的措施,十分重要。

具体办法是:在土壤适耕的条件下,先用无壁犁将垅腰至垅基犁下6~9厘米宽,垅土落入垅沟内,然后将堆好腐熟的堆肥、火粪、灰渣肥,以干燥疏松状态沿犁好的犁沟施入,每亩用量为4000千克左右,然后在施入的渣肥上散施硫酸钾和过磷酸钙,每亩用量分别为8千克和10千克,并当即用培土器将散落于垅沟的松土覆盖于肥料之上,恢复垅高。

4.抢晴天收获,及时加工贮藏

薯苗淹水24小时内,受损较小。淹水超过72小时,受损较大。受淹后的薯块内木质化较高,若作鲜薯,呼吸旺盛,生命力弱,容易在贮藏中腐烂,一般烂薯率达48%左右。因此,受涝害的红薯田,更应抢晴天适时收获,避免冻害、雨淋,加重薯块伤害。即使这样,受过涝害的红薯也应在晴天收获后入室摊放,不能堆放,应及时切片晒干贮藏。白天收薯,夜晚切片摊开,白天晒干,不能鲜薯贮藏。

收获时在田间要剔除病薯、烂薯,精选好薯,一部分作食用,一部分切片加工贮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