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土流失灾害治理主要思路和措施

水土流失灾害治理主要思路和措施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水土流失灾害治理主要思路和措施宁夏“十一五”前的发展思路与措施为: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上,采取“大封禁,小治理”,即以封山禁牧、依靠大自然的自我恢复为基础,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县域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规模开发,一步到位,各项水保措施相配套,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水土流失灾害治理主要思路和措施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第二节 水土流失灾害治理主要思路和措施

宁夏“十一五”前的发展思路与措施为: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上,采取“大封禁,小治理”,即以封山禁牧、依靠大自然的自我恢复为基础,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县域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规模开发,一步到位,各项水保措施相配套,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小流域治理坚持“一个中心”,即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宜治则治,加强沟道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科学配置各项措施,合理调整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突出“两个重点”,即以发展林草和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少种高产多收,进而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三个配套”,即林草种植与高标准的整地措施相配套;基本农田建设与打窖、打井、水利水保拦蓄灌溉节水工程相配套,综合治理与监督管护措施相配套。努力做到“四高”,即治理上的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使小流域经过3~5年治理后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实现治一条、成一条、受益一方的目的;抓好“六个结合”,即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依靠大自然修复相结合,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当前利益与中、长远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注重突出经济效益。在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方面,以加大宣传力度为基础,以典型案件查处为突破口,以落实“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为重点,以实现规范化管理为目标,以水保执法队伍建设为根本,注重培训、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敢打硬仗的水保监督执法队伍,使预防监督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

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直至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历程及水土流失特点,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即“十一五”期的发展思路与措施为: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点将全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即“三区”。

重点预防保护区:目前被国家及自治区林业、农业、环保部分划为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有:贺兰山、六盘山、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罗山、云雾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的有贺兰山中段(南起三关口,北至汝箕沟)、大罗山、六盘山(包括六盘山系的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自然保护区。这些分布在全区各县(区)的保护区具有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好。

重点监督区:贺兰山东麓沿山地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大武口区、平罗县、银川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采矿、采石(砂)区,宁东煤田开发、重化工能源基地,吴忠市太阳山建材基地,还有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五个重点建设城市。该区要突出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因开矿、建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局部地区结合重点项目开展治理工作。

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仍然在多沙粗沙区和多沙区,即黄土丘陵区第Ⅱ副区、第Ⅲ副区、第Ⅴ副区。经过多年的实践,作为重点治理区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一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尤其是降雨在400毫米以上是治理的先决条件;其二是当地人口密度达到150人/平方千米以上。采取人工治理的范围为:丘Ⅱ副区(彭阳与原州区)、丘Ⅲ副区(西吉县、隆德县)、丘Ⅴ副区的一部分(原州区北部、海原南部、同心东部),其余大部分都可以依靠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局部的、小面积的可以利用人工措施治理。

通过以上“三区”划分在“十一五”期基本形成“北监督、中修复、南治理、部分区域重点保护”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思路。并在今后五年中提倡的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如北部黄河两岸及中部干旱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将有限的治理资金投入到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贫困区域,突出解决一些多年困扰经济发展如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增收的问题。将重点治理与人口发展、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