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衡施肥技术的实施

平衡施肥技术的实施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常用的铁肥多为硫酸亚铁,因为施用铁肥的量一般要求较大,大量的铁肥必然会带来一些其他物质,如重金属带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

1.有机肥的合理施用 有机肥通常作底肥,是培肥地力的一条重要措施,一般用量(全氮含量在0.3%~0.5%)为45~75吨/hm2小麦、玉米秸秆可以直接还田或堆沤后还田,其方法是将秸秆整秸或粉碎后集中堆放在沟渠或地头,1000kg秸秆加入1 kg秸秆快速腐熟剂,如酵素菌、301菌等,均匀撒在秸秆上,再加入2.5kg尿素,用水将秸秆浸透,然后覆土堆沤,一般20天左右即可堆沤好。与传统有机肥堆沤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省工、省时、肥效高等优点,深受农户欢迎。

2.氮、磷、钾化肥的平衡施用 平衡施肥是对传统的施肥技术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前后,农民施肥基本上是“看天、看地、看庄稼”,经验化施肥或定性化施肥比较普遍,由于对土壤养分底码不清,对作物需肥规律知之甚少,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严重。经过第二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普查以后,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由于掌握了土壤肥力状况和限制因素,才真正开始大范围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施肥才由定性化转为定量化,通过引入平衡营养、限制因子、报酬递减等施肥的概念,“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观念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认识才逐步得到扭转,遵循施肥报酬递减规律,寻求施肥的最大利润,才逐步成为多数农民的施肥理念,可以说,平衡施肥概念的兴起与技术的应用,是我国施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真正将现代科技知识引入了施肥技术。

从多年的氮、磷、钾肥效试验情况看,不论在何种作物,何种土壤上,均以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深农民欢迎,但是,氮肥在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上的肥效差异也是很大的,同样施用1kg氮,有的能增产粮食10kg以上,也有的不足5 kg,对作物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这都与氮肥合理施用有关。

氮肥通常用于底肥和追肥,底施深度15~20cm。追施旱田以条施、穴施为主,深度为5~8 cm并覆土,水田应施于土壤还原层,对于密植作物追肥时可施地表并浇水。底肥、追肥数量及追施时期视当时耕层土壤理化状况及作物需氮规律而定。一般冬小麦在高肥力区30%底施,70%于起身、孕穗期两次追施;中、低肥力区50%~70%底施,30%~50%于起身期追施。玉米高肥力区30%底施(或苗期追施),70%于大喇叭口期追施;中、低肥力区30%~50%底施(或苗期追施),其余肥料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棉花在高、中肥力区30%底施,70%于蕾期、花期两次追施;低肥力区一半底施,一半在蕾期、花期两次追施。

氮肥中的硫铵可用作种肥,一般用量为75 kg/hm2,尿素也可作种肥,用量应控制在37.5kg/hm2以内。尿素在用作根外追肥时,喷施浓度在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上以2%为宜。

磷肥通常作底肥施用,由于在土壤中有一定的后效,故施用磷肥时应根据土壤含磷素的丰缺状况分别对待,在施用方法上,一是要适当集中施用,以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如采用沟施、穴施。二是尽可能分层施用,有利于作物苗期及中后期对磷的吸收利用。三是提倡与有机肥或秸秆混合堆沤后再施用,能够大大提高磷的有效性,并减少在土壤中的固定。当作物底施磷肥不足时,可于苗期追施或在中后期进行喷施。

钾肥通常作底肥或追肥。底施深度15~20cm,追施深度5~8cm。氯化钾应避免在重盐碱地及忌氯作幼上施用。冬小麦以底施为主,玉米底施或苗期追施为主,水稻底施或缓秧期追施为主,棉花底施或苗期追施为主。

3.中量元素钙、镁、硫的平衡施用 从故城县土壤的情况看,作物所必需的中量元素钙、镁、硫基本不缺乏。因为,故城大部分土壤是由钙质岩风化而来,而钙质岩含有丰富的钙和镁,硫的含量也较高,岩石风化后,这些养分会释放出来。有些地区的作物出现了缺中量元素,特别是缺钙的症状,如苹果发生苦豆病,西红柿的脐腐病,大白菜的软腐病等均是由缺钙引起的。造成缺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土壤含钙量低,而是由种植方式不同和施肥措施不得当造成的。像果树根系常年在一个区域内生长,如土壤管理不善,可能会出现缺素症状。一般缺素的地块多为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缺乏中量元素,主要是由于大量元素的施用量不当造成的。作为需要的各种养分,需要一个适当的比例,如这种比例被破坏,有些元素可能会出现缺乏症状。有些经济作物,种植者一次投入大量氮、磷、钾肥,磷肥常年过量施用,这样磷会固定钙、镁元素,氮和钾的过量会影响作物对钙、镁的吸收,所以会出现缺乏这些元素的症状。因此,目前在故城县大部分地区没有必要大力提倡施用中量元素肥料,对于出现缺乏中量元素的地区,可以适当调节施肥品种,如施用磷肥时可多施用一些富含钙、镁、硫的品种,如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个别出现缺钙、镁的地方,可以喷一些含钙的肥料,如硝酸钙和氯化钙等。

4.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 目前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7种,即铁、锌、铜、锰、硼、钼、氯。由于氯仅靠降雨带入土壤中的量就足够作物需要,所以,至今未有提倡施氯肥的报道,其他六种研究的较多。在故城大部分耕地土壤上,有效锌的含量较低,属于缺锌土壤,在多种作物上进行的试验示范证明施用锌肥、钼肥和硼肥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所以在未施用过锌和硼的土壤上,可以施用一定量的锌肥和硼肥,锌肥的用量一般为15kg/hm2,最大用量不能超过30kg/hm2,硼肥的用量一般为15 kg/hm2,最大用量不能超过22.5 kg/hm2,且需要隔年施用。

经测定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居中,所以没有必要施用。故城大部分的土壤呈微碱性反应,这对作物来讲不利于对铁的吸收,所以部分对铁敏感的作物,例如果树在高温多雨季节出现缺铁症状,但鉴于目前施用的铁肥进入土壤后会由有效态转为无效态,基施效果很差,所以即便在缺铁的土壤上也不提倡大量施用铁肥。目前,常用的铁肥多为硫酸亚铁,因为施用铁肥的量一般要求较大,大量的铁肥必然会带来一些其他物质,如重金属带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所以在缺铁的土壤上,要施用铁肥,尽量施用一些有机态或螯合态的铁,叶面喷施硫酸亚铁可以作为辅助措施解决缺铁问题。土壤中锰的含量与铁的含量有相似之处,含有效铁低的土壤有效锰也低,但缺锰的临界值则更低一些,在大多数作物上没有发现缺锰的症状,所以锰肥可暂不要施用。对于钼来讲,虽然测得值很低,但目前所有的报道中,全国大部分土壤钼的测定均很低,这是否与测定方法有关,还是土壤钼的含量就是很低,需要进一步研究,鉴于全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施用钼肥的现状,所以目前在故城县也不急于大面积推广,应进行有关的试验示范后再决定是否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