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系统的无线接口与系统消息

系统的无线接口与系统消息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与之相反。现代数字通信系统往往采用语音压缩编码技术,GSM也不例外。在编码后,语音组成的是一系列有序的帧,而在传输时的比特错误通常是突发性的,这将影响连续帧的正确性。其中,前后3个尾比特用于消息定界,26个训练比特,训练比特的左右各1个比特作为“挪用标志”。高斯滤波器降低了频率变化的速度,防止信号能量扩散到邻近信道频谱。GSM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了慢速跳频技术。

语音信号在无线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如图1-3-1所示。

图1-3-1 语音在MS中的处理过程

首先,语音通过一个模/数转换器,实际上是经过8 kHz抽样、量化后变为每125μs含有13 bit的码流;每20 ms为一段,再经语音编码后降低传码率为13 bit/s;经信道编码变为22.8 kbit/s;再经码字交织、加密和突发脉冲格式化后变为33.8 kbit/s的码流,经调制后发送出去。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与之相反。

1. 语音编码

此编码方式称为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PE-LTP),其处理过程是先进行8 kHz抽样,调整每20 ms为一帧,每帧长为4个子帧,每个子帧长5 ms,纯比特率为13 kbit/s。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往往采用语音压缩编码技术,GSM也不例外。它利用语音编码器为人体喉咙所发出的音调和噪声,以及人的口和舌的声学滤波效应建立模型,这些模型参数将通过TCH信道进行传送。

语音编码器是建立在残余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器(REIP)的基础上的,并通过长期预测器(LTP)增强压缩效果。LTP通过去除语音的元音部分,使得残余数据的编码更为有利。语音编码器以20 ms为单位,经压缩编码后输出260 bit,因此码速率为13 kbit/s。根据重要性不同,输出的比特分成182 bit和78 bit两类。较重要的182 bit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出50个最重要的比特。

与传统的PCM线路上语音的直接编码传输相比,GSM的13 kbit/s的语音速率要低得多。未来的更加先进的语音编码器可以将速率进一步降低到6.5 kbit/s(半速率编码)。

2. 信道编码

为了检测和纠正传输期间引入的差错,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通过加入从信源数据计算得到的信息来提高其速率,信道编码的结果为一个码字流;对语音来说,这些码字长456 bit。

从语音编码器中输出的码流为13 kbit/s,被分为20 ms的连续段,每段中含有260 bit,其中特细分为:50个非常重要的比特、132个重要比特、78个一般比特。对它们分别进行不同的冗余处理,如图1-3-2所示。

图1-3-2 信道编码过程

其中,块编码器引入3位冗余码,激励编码器增加4个尾比特后再引入2倍冗余。

用于GSM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有三种:卷积码、分组码和奇偶码。具体原理见有关资料,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 交织

在编码后,语音组成的是一系列有序的帧,而在传输时的比特错误通常是突发性的,这将影响连续帧的正确性。为了纠正随机错误以及突发错误,最有效的组码就是用交织技术来分散这些误差。

交织的要点是把码字的b个比特分散到n个突发脉冲序列中,以改变比特间的邻近关系。n值越大,传输特性越好,但传输时延也越大,因此必须作折中考虑,这样,交织就与信道的用途有关,所以在GSM系统中规定了几种交织方法。但通常采用二次交织方法。

由信道编码后提取出的456 bit被分为8组,进行第一次交织,如图1-3-3所示。

由它们组成语音帧的一帧,现假设有3帧语音帧如图1-3-4所示。

而在一个突发脉冲中包括一个语音帧中的两组,如图1-3-5所示。

图1-3-3 456 bit交织

图1-3-4 三个语音帧

图1-3-5 突发脉冲的结构

其中,前后3个尾比特用于消息定界,26个训练比特,训练比特的左右各1个比特作为“挪用标志”。而一个突发脉冲携带有两段57 bit的声音信息(突发脉冲将在后一章详细介绍)。如表1-3-1所示,在发送时,进行第二次交织。

表1-3-1 语音码的二次交织

4. 调制技术

GSM的调制方式是0.3GMSK。0.3表示了高斯滤波器的带宽和比特率之间的关系。

GMSK是一种特殊的数字调频方式,它通过在载波频率上增加或者减少67.708 kHz来表示0或1,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表示0和1的调制方法称为FSK。在GSM中,数据的比特率被选择为正好是频偏的4倍,这可以减小频谱的扩散,增加信道的有效性,比特率为频偏4倍的FSK,称为MSK——最小频移键控。通过高斯预调制滤波器,可以进一步压缩调制频谱。高斯滤波器降低了频率变化的速度,防止信号能量扩散到邻近信道频谱。

0. 3GSMK并不是一个相位调制,信息并不是像QPSK那样,由绝对的相位来表示。它是通过频率的偏移或者相位的变化来传送信息的。有时把GMSK画在I/Q平面图上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没有高斯滤波器,MSK将用一个比载波高67.708 kHz的信号来表示一个待定的脉冲串1。如果载波的频率被作为一个静止的参考相位,我们就会看到一个67.708 kHz的信号在I/Q平面上稳定地增长相位,它每秒钟将旋转67 708次。在每一个比特周期,相位将变化90°。一个1将由90°的相位增长表示,两个1将引起180°的相位增长,三个1将引起270°的相位增长,如此等等。同样地,连续的0也将引起相应的相位变化,只是方向相反而已。高斯滤波器的加入并没有影响0和1的90°相位增减变化,因为它没有改变比特率和频偏之间的4倍关系,所以不会影响平均相位的相对关系,只是降低了相位变化时的速率。在使用高斯滤波器时,相位的方向变换将会变缓,但可以通过更高的峰值速度来进行相位补偿。如果没有高斯滤波器,将会有相位的突变,但相位的移动速度是一致的。

精确的相位轨迹需要严格地控制。GSM系统使用数字滤波器和数字I/Q调制器去产生正确的相位轨迹。在GSM规范中,相位的峰值误差不得超过20°,均方误差不得超过5°。

在语音信号经处理,调制后发射时,还会采用跳频技术,即在不同时隙发射载频在不断地改变(当然,同时要符合频率规划原则)。

引入跳频技术,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1)由于过程中的衰落具有一定的频带性,引入跳频可减少瑞利衰落的相关性。

(2)由于干扰源分集特性。在业务密集区,蜂窝的容量受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因为系统的目标是满足尽可能多买主的需要,系统的最大容量是在一给定部分呼叫由于干扰使质量受到明显降低的基础上计算的,当在给定的C/I值附近统计分散尽可能小时,系统容量较好。我们考虑一个系统,其中一个呼叫感觉到的干扰是由许多其他呼叫引起的干扰电平的平均值。那么,对于一给定总和,干扰源的数量越多,系统性能越好。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了慢速跳频(SFH)技术。慢速跳频与快速跳频(FFH)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的频率变化快于调制频率。GSM系统在整个突发序列传输期,传送频率保持不变,因此是属于慢跳频情况,如图1-3-6所示。

在上、下行线两个方向上,突发序列号在时间上相差3 BP,跳频序列在频率上相差45 MHz。

GSM系统允许有64种不同的跳频序列,对它的描述主要有两个参数:移动分配指数偏置MAIO和跳频序列号HSN。MAIO的取值可以与一组频率的频率数一样多;HSN可以取64个不同值。跳频序列选用伪随机序列。

图1-3-6 GSM系统调频示意图

通常,在一个小区的信道载有同样的HSN和不同的MAIO,这是避免小区内信道之间的干扰。邻近小区不会有干扰,因它们使用不同的频率组。为了获得干扰参差的效果,使用同样频率组的远小区应使用不同的HSN。

由于GSM采用TDMA技术,且它的小区半径可以达到35 km,因此需要进行时序调整。由于从手机出来的信号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到达基地站,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信号在恰当的时候到达基站

如果没有时序调整,那么从小区边缘发射过来的信号,就将因为传输的时延和从基站附近发射的信号相冲突(除非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大于信号传输时延的保护时间)。通过时序调整,手机发出的信号就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到达基站。当MS接近小区中心时,BTS就会通知它减少发射前置的时间,而当它远离小区中心时,就会要求它加大发射前置时间。

当手机处于空闲模式时,它可以接收和解调基站来的BCH信号。在BCH信号中有一个SCH的同步信号,可以用来调整手机内部的时序,当手机接收到一个SCH信号后,它并不知道它离基站有多远。如果手机和基站相距30 km,那么手机的时序将比基站慢100μs。当手机发出它的第一个RACH信号时,就已经晚了100μs,再经过100μs的传播时延,到达基站时就有了200μs的总时延,很可能和基站附近的相邻时隙的脉冲发生冲突。因此,RACH和其他的一些信道接入脉冲将比其他脉冲短。只有在收到基站的时序调整信号后,手机才能发送正常长度的脉冲。因此在这个例子中,手机就需要提前200μs发送信号。

1. 基本术语简介

GSM系统在无线路径上传输要涉及的基本概念最主要的是突发脉冲序列(Burst),简称突发序列,它是一串含有百来个调制比特的传输单元。突发脉冲序列有一个限定的持续时间和占有限定的无线频谱。它们在时间和频率窗上输出,而这个窗被人们称为隙缝(Slot)。确切地说,在系统频段内,每200 kHz设置隙缝的中心频率(以FDMA角度观察),而隙缝在时间上循环地发生,每次占15/26 ms即近似为0.577 ms(以TDMA角度观察)。在给定的小区内,所有隙缝的时间范围是同时存在的。这些隙缝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隙(Time Slot),而它的持续时间被用于作为时间单元,标为BP,意为突发脉冲序列周期(Burst Period)。

我们可用时间/频率图把隙缝画为一个小矩形,其长为15/26 ms、宽为200 kHz,如图1-3-7所示。类似地,我们可把GSM所规定的200 kHz带宽称为频隙(Frequency Slot),相当于GSM规范书中的无线频道(Radio Frequency Channel),也称射频信道。

时隙和突发脉冲序列两术语,在使用中带有某些不同的意思。例如突发脉冲序列,有时与时—频“矩形”单元有关,有时与它的内容有关。类似地,时隙含有其时间值的意思,或意味着在时间上循环地使用每8个隙缝中的一个隙缝。

使用一个给定的信道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频率,也就是说在特定的隙缝中传送突发脉冲序列。通常,一个信道的隙缝在时间上不是邻接的。

信道对于每个时隙具有给定的时间限界和时隙号码TN(Time Slot Number),这些都是信道的要素。一个信道的时间限界是循环重复的。

与时间限界类似,信道的频率限界给出了属于信道的各隙缝的频率。它把频率配置给各时隙,而信道带有一个隙缝。对于固定的频道,频率对每个隙缝是相同的。对于跳频信道的隙缝,可使用不同的频率。

帧(Frame)通常被表示为接连发生的i个时隙。在GSM系统中,目前采用全速率业务信道,i取为8。TDMA帧强调的是以时隙来分组而不是8 BP。这个想法在处理基站执行过程中是很自然的,它与基站执行许多信道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但是从移动台的角度看,8 BP周期的提法更自然,因为移动台在同样的一帧时间中仅处理一个信道,占用一个时隙,更有“突发”的含义。

一个TDMA帧包含8个基本的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采用频分和时分复用的组合,它由用于基站(BS)和移动台(MS)之间连接的时隙流构成。这些时隙在TDMA帧中的位置,从帧到帧是不变的,如图1-3-7所示。

图1-3-7 时间和频率中的隙缝

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是在一个物理信道中作时间复用的。不同逻辑信道用于BS和MS间传送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信令或数据业务。在GSM系统中,对不同的逻辑信道规定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突发脉冲序列。

图1-3-8示出了TDMA帧的完整结构,还包括了时隙和突发脉冲序列。必须记住,TDMA帧是在无线链路上重复的“物理”帧。

图1-3-8 帧、时隙和突发脉冲序列

每一个TDMA帧含8个时隙,共占60/13≈4.615 ms。每个时隙含156.25个码元(比特持续期),占15/26≈0.557 ms。

多个TDMA帧构成复帧(Multiframe),其结构有两种,分别含连贯的26个或51个TDMA帧。当不同的逻辑信道复用到一个物理信道时,需要使用这些复帧。

含26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120 ms,用于业务信道及其随路控制信道。其中24个突发序列用于业务,2个突发序列用于信令。

含51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3060/13≈235.385 ms,专用于控制信道。

多个复帧又构成超帧(Super Frame),它是一个连贯的51×26TDMA帧,即一个超帧可以是包括51个26TDMA复帧,也可以是包括26个51TDMA复帧。超帧的周期均为1 326个TDMA帧,即6.12 s。

多个超帧构成超高帧(Hyper Frame)。它包括2 048个超帧,周期为12 533.76 s,即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用于加密的语音和数据,超高帧每一周期包含2 715 648个TDMA帧,这些TDMA帧按序编号,依次从0至2 715 647,帧号在同步信道中传送。帧号在跳频算法中也是必需的。

2. 信道类型和组合

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Traffic Channel)和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两大类,其中后者也称信令信道(Signalling Channel)。

1)业务信道

业务信道(TCH)载有编码的语音或用户数据,它有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和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之分,两者分别载有总速率为22.8 kbit/s和11.4 kbit/s的信息。使用全速率业务信道所用时隙的一半,就可得到半速率信道。因此一个载频可提供8个全速率或16个半速率业务信道(或两者的组合)并包括各自所带有的随路控制信道。

(1)语音业务信道。

载有编码语音的业务信道分为全速率语音业务信道(TCH/FS)和半速率语音业务信道(TCH/HS),两者的总速率分别为22.8 kbit/s和11.4 kbit/s。

对于全速率语音编码,语音帧长20 ms,每帧含260 bit,提供的净速率为13 kbit/s。

(2)数据业务信道。

在全速率或半速率业务信道上,通过不同的速率适配、信道编码和交织,支撑着直至9.6 kbit/s的透明和非透明数据业务。用于不同用户数据速率的业务信道,具体有:

• 9.6 kbit/s,全速率数据业务信道(TCH/F9.6)。

• 4.8 kbit/s,全速率数据业务信道(TCH/F4.8)。

• 4.8 kbit/s,半速率数据业务信道(TCH/H4.8)。

• ≤2.4 kbit/s,全速率数据业务信道(TCH/F2.4)。

• ≤2.4 kbit/s,半速率数据业务信道(TCH/H2.4)。

数据业务信道还支撑具有净速率为12 kbit/s的非限制的数字承载业务。

在GSM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效率,还引入额外一类信道,即TCH/8,它的速率很低,仅用于信令和短消息传输。如果TCH/H可看作TCH/F的一半,则TCH/8便可看作TCH/F的八分之一。TCH/8应归于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的范围。

2)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CCH)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它主要有三种:广播信道(B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

(1)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仅作为下行信道使用,即BS至MS单向传输。它分为如下三种信道:

①频率校正信道(FCCH)。

载有供移动台频率校正用的信息。

②同步信道(SCH)。

载有供移动台帧同步和基站收发信台识别的信息。实际上,该信道包含以下两个编码参数:

• 基站识别码(BSIC),它占有6个比特(信道编码之前),其中3个比特为0~7范围的PLMN色码,另3个比特为0~7范围的基站色码(BCC)。

• 简化的TDMA帧号(RFN),它占有19个比特。

③广播控制信道(BCCH)。

通常,在每个基站收发信台中总有一个收发信机含有这个信道,以向移动台广播系统信息。BCCH所载的参数主要有:

• CCCH(公共控制信道)号码以及CCCH是否与SDCCH(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相组合。

• 为接入准许信息所预约的各CCCH上的区块(Block)号码。

• 向同样寻呼组的移动台传送寻呼信息之间的51TDMA复合帧号码。

(2)公共控制信道。

公共控制信道为系统内移动台所共用,它分为下述三种信道:

①寻呼信道(PCH)。

这是一个下行信道,用于寻呼被叫的移动台。

②随机接入信道(RACH)。

这是一个上行信道,用于移动台随机提出入网申请,即请求分配一个SDCCH。

③准予接入信道(AGCH)。

这是一个下行信道,用于基站对移动台的入网请求作出应答,即分配一个SDCCH或直接分配一个TCH。

(3)专用控制信道。

使用时由基站将其分给移动台,进行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它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用于传送信道分配等信号。它可分为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8)、与CCCH相组合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4)。

②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它与一条业务信道或一条SDCCH联用,在传送用户信息期间带传某些特定信息,例如无线传输的测量报告。该信道包含下述几种:

• TCH/F随路控制信道(SACCH/TF)。

• TCH/H随路控制信道(SACCH/TH)。

• SDCCH/4随路控制信道(SACCH/C4)。

• SDCCH/8随路控制信道(SACCH/C8)。

③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它与一条业务信道联用,携带与SDCCH同样的信号,但只在未分配SDCCH时才分配FACCH,通过从业务信道借取的帧来实现接续,传送诸如“越区切换”等指令信息。FACCH可分为如下几种:

• TCH/F随路控制信道(FACCH/F)。

• TCH/H随路控制信道(FACCH/H)。

除了上述三类控制信道外,还有一种小区广播控制信道(CBCH),它用于下行线,载有短消息业务小区广播(SMSCB)信息,使用像SDCCH相同的物理信道。

图1-3-9归纳了上述逻辑信道的分类。

图1-3-9 逻辑信道类型

3)信道组合。

可能的信道组合有多种,例如:

TCH/F+FACCH/F+SACCH/TF

TCH/H+FACCH/H+SACCH/TH  26-复帧

FCCH+SCH+BCCH+CCCH

FCCH+SCH+BCCH+CCCH+SDCCH/4+SACCH/4

BCCH+CCCH

SDCCH/8+SACCH/8  51-复帧

其中,CCCH=PCH+RACH+AGCH。

上述组合的第3种和第4种,严格地分配到小区配置的BCCH载频的时隙0位置上。

图1-3-10和图1-3-11示出了全速率情况下,支撑广播和公共控制信道以及业务信道的复帧格式。

图1-3-10 广播和公共控制信道的复帧

图1-3-11 业务信道的复帧

1. 语音在无线信道上的传送

我们以一语音的发送为例,讲述语音的无线传输,如图1-3-12所示。语音的接收仅仅是发送的反过程。

图1-3-12 语音发送的全过程

语音处理过程综述:首先,语音通过一个模/数转换器,实际上是经过8 kHz抽样,每个脉冲均匀量化为13 bit;每20 ms为一段,再经语音编码后降低传码率为13 bit/s;经信道编码变为22.8 kbit/s;再经码字交织、加密和突发脉冲格式化后变为33.8 kbit/s的码流;经调制后发送出去。接收端的处理过程相反。

2. 信道编码

为了检测和纠正传输期间引入的误码,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比特用于纠错。信道编码器把语音分成“很重要”(50 bit)、“较重要”(132 bit)和“不重要”(78 bit)三部分,对前两部分分别加入3、4位奇偶校验码((50+3)+(132+4))=189 bit),然后做12的卷积(1892=378 bit),再加上不重要的78 bit,形成了456 bit/20 ms=22.8 kbit/s的信道编码组,结果使20 ms段比特数从260 bit增加到456 bit,相应的语音速率从13 kbit/s增加到22.8 kbit/s。

3. 交织

为什么引入语音交织?由于无线传输干扰和误码通常在某个较小时间段内发生,影响连续的几个突发脉冲;如果把语音帧内的比特顺序按一定的规则错开,使原来连续的比特分散到若干个突发脉冲中传输,则可分散误码,使连续的长误码变为若干分散的短误码,以便于纠错,提高语音质量。

交织处理的两个优点:

①可以减少一个语音帧内的误码数量。

②通过信道解码,可实现部分误码的纠正。

交织处理的两个缺点:

①语音处理时延长。

②信号处理程度复杂。

第一次交织把456 bit/20 ms的语音码分成8块,每块57 bit,如图1-3-13所示。前后两个20 ms段的块交织,组成8个114 bit的块。

图1-3-13 第一次交织

第二次交织是把每个114 bit块里来自两个20 ms语音码段的57 bit块进行比较交织,形成第二次交织后的114 bit块,如图1-3-14所示。

图1-3-14 第二次交织

4. 加密

为什么引入加密技术?对无线接口上传送的信息(语音或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无线侦听导致失密。GSM系统的加密技术仅仅保护无线接口。

把交织后的114 bit块和一个114 bit的加密块进行加密,其示意图如图1-3-15所示。

图1-3-15 加密

1. 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

为何需要APC?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可减小系统内的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如何进行APC?MS功率控制:MS接收BTS发射的信号,得到射频信号强度、质量等级参数,进行APC;手机起始发射功率由系统消息决定;可能导向切换、掉话。BTS功率控制:BTS接收MS发射信号,得到射频信号强度、质量等级参数(BTS预处理),上报BSC,由BSC进行APC。

2. 非连续发射(DTX)技术

为何需要DTX?通话是双向的,对于MS用户来说,平均的说话时间约在40%以下;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可减小系统内的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如何进行DTX?采用VAD(语音激活检测)技术:在说话时,正常发射信号;在停止说话时,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一个静音帧,由静音帧在BTS产生舒适噪声,使对方不会误以为通话中断。重新开始说话时,由VAD功能检测到语音,重新正常发射信号。

3. 非连续接收(DRX)技术

为何需要DRX?手机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此时需要随时准备接收BTS发来的寻呼信号;系统按照IMSI将MS用户分类,不同类别的手机在不同的时刻接收系统寻呼消息,无须连续接收;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如何进行DRX?系统根据IMSI将MS分类,分时刻接收寻呼消息。

4. 跳频技术

跳频,即在不同时隙发射载频在不断地改变。

为何引入跳频?可减少瑞利衰落,提高每用户的语音质量;可减小系统内的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GSM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了慢速跳频(SFH)技术,即系统在整个突发序列传输期(BP),传送频率保持不变。

5. 时延调整

由于GSM采用TDMA,每载频8个时隙,应严格保持时隙间的同步;GSM的小区半径可以达到35 km,从手机出来的信号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到达基站,单程传输极限时间是100μs,双程传输极限时间为200μs。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时延调整,来保证信号在恰当的时候到达基站。

1. 系统消息的作用

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消息的发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广播消息,另一种是随路消息。

移动台在空闲模式下,与网络设备间的联系是通过广播的系统消息实现的。网络设备向移动台广播系统消息,使得移动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能够获得的服务类型,在广播系统消息中的某些参数还控制了移动台的小区重选。

移动台在进行呼叫时,与网络设备间的联系是通过随路系统消息实现的。网络设备向移动台发送的随路系统消息中的某些内容,控制了移动台的传输、功率控制与切换等行为。

广播的系统消息与随路的系统消息是紧密联系的。广播系统消息中的内容可以与随路系统消息中的内容重复。随路系统消息中的内容可以与广播系统消息中的内容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随路系统消息只影响一个移动台的行为,而广播系统消息影响的是所有处于空闲模式下的移动台。

2. 系统消息包含的种类及内容

1)系统消息1

系统消息1为广播消息。

内容:

• 小区信道描述:为移动台跳频提供频点参考。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参数: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 系统消息1的剩余字节:通知信道位置信息。

2)系统消息2

系统消息2为广播消息。

内容: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 网络色码允许:控制移动台测量报告的上报。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参数: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1)系统消息2 bis。

系统消息2 bis为广播消息。

内容: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参数: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 系统消息2 bis剩余字节:填充位,无有用信息。

(2)系统消息2 ter。

系统消息2 ter为广播消息。

内容:

• 附加多频信息:要求的多频测量报告数量。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 系统消息2 ter剩余字节:填充位,无有用信息。

3)系统消息3

系统消息3为广播消息。

内容:

• 小区标识:当前小区的标识。

• 位置区标识:当前小区的位置区标识。

• 控制信道描述: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描述信息。

• 小区选项:小区选项信息。

• 小区选择参数:小区选择参数信息。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信息: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 系统消息3剩余字节:小区重选参数信息与3类移动台控制信息。

4)系统消息4

系统消息4为广播消息。

内容:

• 位置区标识:当前小区的位置区标识。

• 小区选择参数:小区选择参数信息。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信息: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 小区广播信道描述:小区的广播短消息信道描述信息。

• 小区广播信道移动分配信息:小区广播短信道跳频频点信息。

• 系统消息4剩余字节;小区重选参数信息。

5)系统消息5

系统消息5为随路消息。

内容: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1)系统消息5 bis。

系统消息5 bis为随路消息。

内容: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2)系统消息5 ter。

系统消息5 ter为随路消息。

内容:

• 附加多频信息:要求的多频测量报告数量。

• 邻近小区描述:移动台监视邻近小区载频的频点参考。

6)系统消息6

系统消息6为随路消息。

内容:

• 小区标识;当前小区的标识。

• 位置区标识:当前小区的位置区标识。

• 小区选项:小区选项信息。

• 网络色码允许:控制移动台测量报告的上报。

7)系统消息7

系统消息7为广播消息。

内容:

• 系统消息7剩余字节:小区重选参数信息。

8)系统消息8

系统消息8为广播消息。

内容:

• 系统消息8剩余字节:小区重选参数信息。

9)系统消息9

系统消息9为广播消息。

内容:

•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信息:控制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行为。

• 系统消息9剩余字节:广播信道参数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