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

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晏阳初在IIRR国际乡村改造研讨会上对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70年工作经验总结为“十大信条”,其中一些对当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科普理论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为科普学吸收采用。深入民间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协助人民大众解决问题。推行平民教育运动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是发扬平民潜力的一种利器,是发扬平民潜伏力的方法。“发扬”则是说平民教育运动旨在发扬民力、发扬人格平等的精神。

1988年,晏阳初在IIRR国际乡村改造研讨会上对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70年工作经验总结为“十大信条”,其中一些对当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科普理论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为科普学吸收采用。

1.深入民间

深入民间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协助人民大众解决问题。晏阳初等一批知识分子舍弃大学校长、教授的工作,有的还放弃当官升迁的机会,大家从象牙塔跑到泥巴墙,从大都市来到穷乡僻壤。他们深入民间,来到中国的基本群众农民父老兄弟姐妹中间,以图了解人民,探索救国的方略与道路。他们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当前科普工作者应当学习和继承的。当代发展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仍然是科学技术普及的重点任务。这就要求科普工作者必须深入民间,了解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真正有效地开展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

为了进行平民教育,知识分子要彻底地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虚心地向农民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当人民的先生,首先要做人民的学生。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要从根本上破除“上智下愚”的传统封建观念。把自己看成是上等人,而把农民、平民看成是下等到人,这是大错特错。不这样做,在农村就不可能站得住脚,更不可能有所作为。开展科普工作也应当是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和受众是平等的,这样科普才会有效果。这点是与科普学第二定律是一致的。

3.共同计划,共同工作

平民是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伙伴,要对他们做启发、教育、宣传的工作,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与从事改革的主动精神。一切计划、方案及方法,都要与他们共同商量研究,应当承认,有好多东西教师不懂,或没有真懂,反倒是农村的百姓具有真知灼见。有些时候,教师的主张尽管正确,也需设法使它变成平民大众自己的主张。社会改造事业,没有千百万觉悟的劳苦大众积极参加,是一定不会奏效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对科普工作进行规划,制定科普计划,也有必要吸取这个经验,争取科普受众参与。

4.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

推行平民教育运动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是发扬平民潜力的一种利器,是发扬平民潜伏力的方法。但是千头万绪从何开始,要从平民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从他们所知道并能理解的地方开始,在人们现有的基础上来进行改造。这就要求平民教育工作者将复杂而高深的科学知识简单化,深入浅出。这一点与科普的涵义是一致,也启示开展科普工作一定要弄清公众的具体情况和科普需求。

5.以示范来教学,从实干来学习

乡村农民进行生计教育,是为了有效的发展他们的生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如何推行生计教育,采用传统的学校式的正规教育方法是不可行的。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创造示范农家的方法。这一办法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在生计培训的基础上,挑选成绩好并热心农业技术改革的农户,通过他们的实地操作、实际成果与现身说法,向其他农民作表演示范。这样就把课堂搬到农田,变书本教学为实干学习。这一点对科普示范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农村科普要采用这种示范办法。

6.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

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如果零零碎碎去做,不但费时间,不经济,而且往往顾此失彼,效果也不能持久。所以帮助平民去发挥他们的知识力、生产力,应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彻底的认识,用有系统的方法来全面解决问题。不应只在每个具体的问题上零碎地去做一点事,就希望能把整个问题全部解决。科普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远事业。任何一个地方和部门开展科普工作一定要防止零零碎碎去做,要有长远计划,要有系统安排。

7.不是枝枝节节,而是通盘筹划

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既可以看成具有并列关系的小系统,又可以看成相互间有一定因果或逻辑联系的立体网络,因此开展平民教育既要注意四大教育进行过程的连续性,又要照顾到它们之间的必要逻辑联系。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是多方面的,并且彼此之间互相联系,满足一方面的需要,只是解决问题的某一方面,只有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都得到满足时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这一点对当前科普工作特别值得借鉴。科普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要适应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科普要求。今后科普理论研究应当特别关注科普均衡发展的问题。

8.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

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产生一种精神,即:所向无敌、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奉献精神。开展科普工作也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发扬种精神。

9.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晏阳初认识到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知识分子回到民间去,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教育农民,激发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发扬”则是说平民教育运动旨在发扬民力、发扬人格平等的精神。这点也是值得科普工作者学习和汲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