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持军器监

主持军器监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熙宁八年五月统计,各种兵器的产量比一年零九个月前军器监成立时的产量增加了一到几十倍。郭固认为,“九军阵法”是指九个军共同组成一个方阵,外面用一个驻军环绕,“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沈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编著了《修城法式条约》一书,为当时的反侵略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军器监初成立时,有人建议恢复古代车战法。熙宁八年,神宗让主持军器监的沈括画出古代兵车的草图。

主持军器监

沈括从河北西路回到汴京后,也没来得及休息,就到军器监上任去了。

军器监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后,为了加强兵器生产、实行军事改革,特地建议神宗设置的一个新机关。

神宗见沈括有卓越的军事天才,故而让他去主管军器监。

沈括到了军器监,先听了监里官员的工作汇报,然后在官员的陪同下,检查了军器监的武器库。

库里贮藏的武器,大多是由全国各地制造的,质量极其低劣。大部分刀枪剑戟,锋芒极脆;好多盔甲是用纸麻缝成的,连流矢都挡不住。这些粗制滥造的武器,根本上不了战场。

沈括问监里的官员说:

“为什么贮藏这么多废铁?”

官员回答说:

“大多数武器产地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也有少数地方材料短缺,因此很难造出质量好的武器和盔甲来。”

沈括望了望几把钢刀,问道:

“这几把钢刀看起来还不错,是哪造的,造得这么好?”

官员回答说:

“这是磁州造的。磁州钢刀削铁如泥,名闻天下啊!”

沈括听后,自言自语说:

“啊,原来是这样!”

为了提高兵器的质量,沈括特地到磁州锻坊去了一趟,详细观察工匠锻铁炼钢的过程。

在锻坊,沈括见工匠们在熊熊的炉火旁,抡着大锤,挥汗如雨地忙着。

沈括找到一个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虚心地向他请教道:

“磁州兵器天下闻名,其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老工匠回答说:

“因为钢口好。”

沈括又问道:

“怎样才能炼出这么好的钢呢?”

老工匠解释说:

“要想炼好钢,学问大着哩。先把熟铁弯绕成盘状,把生铁嵌放在熟铁中间,放在炉中用泥封住进行烧炼,然后再放在铁砧上锻打,使生铁和熟铁互相化合,这样锻打出来的钢叫做团钢,也叫灌钢。因为是生铁和熟铁抱成团儿烧炼出来的,所以叫团钢。因为烧炼时生铁先熔化,其溶液灌到周围的熟铁条中,所以也叫灌钢。现在的一般兵器,都是用这种钢制造的。”

沈括又问道:

“还有比这更好的钢吗?”

老工匠回答说:

“当然有。不过打造一般的兵器,用这种钢就足够了。如果要造宝剑、宝刀之类的名贵兵器,那就要用‘百炼钢’了。”

沈括忙问:

“这‘百炼钢’是怎么炼出来的呢?”

老工匠如数家珍地说:

“凡铁中含有钢的,就像面粉中含有面筋一样,把面粉里的柔面冲洗掉,面筋就出现了。炼造‘百炼钢’时也是这样。它是把熟铁放入木炭炉中加热,使炭渗到熟铁中去,经反复烧炼和锻打上百次,每锻一次称一下,锻一次轻一点,直到反复锻打而重量不减的时候,就成了钝钢。这是铁中的精纯部分,颜色又新又亮,打磨光洁后,看上去黑黝黝的,和一般的铁大不相同。这种钢经上百次锤炼而成,故称‘百炼钢’。这种钢的杂质已经全被锻炼出去,含碳量也增加了。”

沈括叹道:

“原来‘百炼成钢’和‘千锤百炼’是从这里来的,是真有其事啊!你们可真够辛苦的了。”

老工匠笑道:

“从小学徒,已经习惯了,就不觉得有什么苦了。只要吃得饱,穿得暖,虽苦也甜啊!”

沈括详细地了解了磁州锻坊和炼钢工艺,并加以推广,用以生产出大量优质兵器。据熙宁八年五月统计,各种兵器的产量比一年零九个月前军器监成立时的产量增加了一到几十倍。

一天,神宗对沈括说:

“卿熟读兵书,一定了解《九军阵法》。这本书是郭固写的,内容是他对《九军阵法》的详解。虽然他说得头头是道,但颁发到各路帅府后,将领们都说毫无实用,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卿可将此书拿去读读,看郭固讲得是否错了。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原来,《九军阵法》是一部兵书,介绍了古代军队作战的一种阵式,但其详细内容已经失传了,只留下一个名称而已。神宗为了富国强兵,大谈兵法,便想把“九军阵法”挖掘出来。他命令朝中武臣郭固将自己的看法整理出来,写成文字,指导将领们。

郭固认为,“九军阵法”是指九个军共同组成一个方阵,外面用一个驻军环绕,“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士卒们都要面对面地站着,用侧面对着敌人。

沈括从神宗那里接过郭固写的《九军阵法》,回到府中整整研读了一夜,越读越觉得滑稽可笑。

第二天,沈括对神宗说:

“天下哪有方圆十里的空地,其间没有山丘、溪涧、树木等障碍物,专门准备好供军队去列阵的?还有,九个军挤在一起,外面围着一个驻军,就像九个人共披一张人皮似的,如何分散行动,一动就得死!再说,要士卒面面相对,以侧面对着敌人,又怎么作战?”

神宗听了,沈得沈括讲得十分有理,便问他道:

“依卿之见,‘九军阵法’应该怎样理解呢?”

沈括回答说:

“臣以为九军应当各自为政,虽分列前后左右,但各占地利,并以驻军各外自绕,即使越过山林溪涧,仍不妨各自为营。金鼓一响,则进退自如,不致紊乱。由于九军合成一大阵,就像井字形似的,恰恰符合古阵法所说的‘背背相承,面面相向’的宗旨。敌军无论触动哪一角,我军都能迅速合力进攻。”

一席话说得神宗如梦方醒,大喜道:

“对!对!对!应该是这个样子。”

于是,神宗当即下诏,颁布沈括详定的阵法。

后来,沈括把他对于阵法的研究编著成《边州阵法》,对宋军的行军作战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当时,城墙是防御敌人进行进攻的一种重要工事。守城的兵士可以借助城墙较好地隐蔽自己,并发挥矢石的杀敌作用,有效地抵挡敌人的进攻。因此,城墙修得如何对战争的胜负关系极大。沈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编著了《修城法式条约》一书,为当时的反侵略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书中,沈括记载并总结了当时城防用的敌楼、马面、女墙等样式,为筑墙提供了依据。

例如,沈括认为筑城时马面要修得长而密,可达四丈,相距仅六七丈。这样,可以站在马面上回射攻到城墙根上的敌人,使敌人无法攻城。马面是城墙的突出部分。从空中俯瞰城墙,如果用齿轮比喻城墙,则马面就是齿轮的牙齿。由于马面修得长,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墙,城墙修得薄一些也不会被敌人攻破;反之,即使城墙修得很厚,而马面过短,不能回射攻到城墙根上的敌人,则城很快就会被敌人攻下的。还有,由于马面修得密,两个马面上的矢石可以交织到一起,敌人即使攻到城墙根下,还没等攻城就被消灭了。

军器监初成立时,有人建议恢复古代车战法。王安石和神宗都认为可行。熙宁八年,神宗让主持军器监的沈括画出古代兵车的草图。

沈括受命后,翻阅了有关资料,根据《周礼·考工记》、《诗·小戎篇》等文献和诗章,考定了兵车样式,画出了兵车草图。

神宗审阅后,对草图很满意,命令军器监根据沈括画的草图制成了兵车。

八月,神宗在延和殿前举行军事大检阅,士兵们驾着新造的兵车,参加了这次操演。神宗检阅后,欢喜道:

“有了这种兵车,再也不怕辽军的骑兵了!”

检阅兵车后,沈括也很振奋,他由兵车又想到了战棚。

沈括对神宗说:

“边境上守城时,应随时构筑战棚,以减少伤亡。”

神宗问道:

“什么叫战棚?”

沈括解释说:

“战棚是用长木在城墙上搭的一种棚子,大体上像城楼那样,平时可以拆卸,顷刻之间就能安装好,用以应付突然情况。如果城楼被摧毁,或者没有城楼的地方受到敌人进攻,就应迅速安装起战棚来对付敌人。战士在战棚里可以有效地杀敌守城,免得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箭炮之下。”

神宗听了,下令在边城推广战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