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树分布区域多样性

茶树分布区域多样性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调查的1市2县124个样点的茶树立地海拔高度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1800 m的区域。当然,由于受到取样的局限,并不排除在这一高度范围之外还有茶树生长。低于海拔1000 m和高于海拔1800 m的区域均尚未发现。但全州古茶树主要分布于21°30′00″~22°15′00″N的范围,共486株,占样本总数的83.51%,且尤以普洱茶为主,共361株,占样本总数的62.03%。

(一)分布区域海拔高度

从调查的1市2县124个样点的茶树立地海拔高度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1800 m的区域。最低点位于海拔829.8 m的景洪市嘎洒镇纳版村委会啊麻村小组,最高点位于海拔2391 m的勐海县勐宋乡蚌龙村委会滑竹梁子,两者垂直高差1561.2 m。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一范围内的任一高度都有茶树生长(表3-1),说明茶树不像有些植物受海拔高度的制约,具有明显的环状分布带。当然,由于受到取样的局限,并不排除在这一高度范围之外还有茶树生长。

表3-1 茶种分布海拔

由表3-1可知,大理茶(C. taliensis)低于海拔2000 m的占大理茶样本数(30株)的20.0%,占样本总数582株(下简称:样本总数)的1.03%,最低点位于海拔1586 m的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委会扒马寨村小组。高于海拔2300 m的占大理茶样本数的13.33%,占样本总数的0.69%,最高点位于海拔2391 m的勐海县勐宋乡蚌龙村委会滑竹梁子;但相对集中于海拔2001~2200 m,占大理茶样本数的50.00%,占样本总数的2.58%。表明大理茶从北热带常绿季雨林到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这一植物地理带中都能生存,但最适自然分布于海拔2100 m左右,是高海拔的种,表现抗寒性强。

普洱茶(C. assamica)低于海拔1000 m的占普洱茶样本数(438株)的2.28%,占样本总数的1.72%,最低点位于海拔829.8 m的景洪市嘎洒镇纳版村委会啊麻村小组。高于海拔1800 m的占普洱茶样本数的11.64%,占样本总数的8.76%,最高点位于海拔2166 m的勐海县勐宋乡蚌龙村委会蚌龙老寨村小组,但相对集中于海拔1000~1800 m,占普洱茶样本数的86.07%,占样本总数的64.78%,表明普洱茶是适宜在中高海拔生长的种,这与人们的引种和长期栽培有关,但这并不说明普洱茶的生理适应范围。

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是普洱茶原种的变种之一,一般混杂在普洱茶地方品种中。低于海拔1000 m和高于海拔1800 m的区域均尚未发现。分布于海拔1000~1700 m的占苦茶样本数(54株)的95.00%,占样本总数的8.08%,最低点位于海拔1025 m的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曼囡老寨村小组,最高点位于海拔1679 m的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委会曼加干边村小组,但相对集中在海拔1100~1600 m,占苦茶样本数的89.92%,占样本总数的6.53%。

茶(C. sinensis)多是小乔木或灌木中小叶种,一般混杂在普洱茶地方群体中。低于海拔1000 m的占茶种样本数(45株)的2.22%,占样本总数的0.17%,最低点位于海拔834.4 m的景洪市嘎洒镇纳版村委会啊麻村小组。高于海拔1600 m的占茶种样本数的2.22%,占样本总数的0.17%,最高点位于1681 m的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委会曼加干边村小组,但相对集中在海拔1400~1500 m,占茶种样本总数的51.85%,占样本总数的4.00%。

德宏茶(C. dehungenis)分布于海拔1300~1500 m的山区中,主要集中于海拔1400~1500 m,共12株,占德宏茶样本数(13株)的92.31%,占样本总数的2.06%。其中,分布于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均位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落水洞村小组,分别为海拔1376 m和海拔1449 m。

(二)分布区域经纬度

1.经度

从调查的124个样点的茶树分布经度看,主要分布于100°15′01″~100°45′00″E和101°15′01″~101°50′E的区域。最东端是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委会丁家寨小组编号ML2014-077丁家寨大茶树(普洱茶C. assamica,101°32′57″E,海拔1029 m)和勐腊县象明乡曼庄村委会曼庄村小组编号ML2014-078曼庄1号大茶树(普洱茶,101°32′57 ″E,海拔1496 m)。最西端是勐海县西定乡曼迈村委会曼迈村小组编号MH2014-396曼迈大茶树(普洱茶,99°58′57″E,海拔986 m)。最东端与最西端的跨度为1°34′00″。但全州古茶树主要分布于100°15′01″~100°45′00″E的区域以及101°15′01″~101°50′E的区域,共486株,占样本总数的83.51%,且尤以普洱茶为主,共369株,占样本总数的63.40%。大理茶(C. taliensis)主要分布于100°30′01″~100°45′00″E,共24株,占样本总数的4.12%。茶(C. sinensis)主要分布于101°15′01″~101°50′E的区域,共36株,占样本总数的6.19%(表3-2)。

表3-2 茶种分布经度

2. 分布区域纬度

从调查的124个样点的茶树分布纬度看,主要分布于21°30′00″~22°15′00″N。最南端是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委会编号MH2014-224曼夕大茶树(普洱茶C. assamica,21°16′25″N,海拔1570 m)。最北端是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委会半坡新寨村小组编号MH2014-032半坡新寨大茶树(普洱茶,22°57′34″N,海拔1346 m)。最南端与最北端的跨度为1°46′09″。但全州古茶树主要分布于21°30′00″~22°15′00″N的范围,共486株,占样本总数的83.51%,且尤以普洱茶为主,共361株,占样本总数的62.03%。大理茶(C.taliensis)主要分布于21°45′01″~22°15′00″N和22°30′01″N~22°40′N的范围,共29株,占样本总数的4.98%;茶(C. sinensis)主要分布于22°00′01″~22°15′00″N的区域,共39株,占样本总数的6.70%(表3-3)。

表3-3 茶种分布纬度

(三)分布区域土类

从调查的124个样点的茶树生长土类看,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和黄壤。有436株古茶树生长的土类为红壤或砖红壤,占样本总数的74.92%;有101株古茶树生长的土类为黄壤,占样本总数的17.35%(表3-4)。

表3-4 茶种分布土类

(四)分布区域植被

从调查的124个样点的茶树周边植被看,主要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农作区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农作区。124个样点中有378株古茶树分布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农作区,占样本总数的64.95%。有101株古茶树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农作区,占样本总数的17.35%。从茶树分类来看,茶(C. sinensis)、普洱茶(C. assamica)和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等3个种大多分布于南亚、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农作区,共465株,占样本总数的79.9%(表3-5)。

表3-5 茶种生境植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