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费尔斯之陨

克费尔斯之陨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研究得知,克费尔斯陨石坑里的玻璃颗粒是原来的岩石经过短促的极高温的作用,没有完全融化便又迅速冷却而成的。可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特别是奥兹塔尔山近期没有喷发活动,克费尔斯坑的结构同火山口毫无共同之处。虽说克费尔斯大爆炸的能量波及的地球范围不大,但爆炸时抛入空中的残片是难以估计的。陨落的天体同太平洋相撞,引起了一连串猛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在奥地利蒂罗尔州府因斯布鲁克西南60千米处有一个村子,名叫克费尔斯。很久以来,这个山村一直吸引着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因为它附近有一个直径为5千米的盆状地形,科学家们怀疑那是一个年代较近的大陨石坑。山地的陨石坑当然不像平原上的陨石坑那么明显,但克费尔斯坑同样具有星伤的一些特点。

科学家们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玻璃颗粒,很像1863年起人们发现的玻璃陨石坑里的情况。经研究得知,克费尔斯陨石坑里的玻璃颗粒是原来的岩石经过短促的极高温的作用,没有完全融化便又迅速冷却而成的。最先跑到克费尔斯村来考察的皮希勒和哈默尔说,这些玻璃颗粒是大山爆发的产物。可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特别是奥兹塔尔山近期没有喷发活动,克费尔斯坑的结构同火山口毫无共同之处。意识到上述这些特点的地质学家施蒂策尔和聚斯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到实地进行考察,指出克费尔斯坑是一个天体坠落时炸成的,玻璃颗粒就是这个爆炸的产物。1966年以来,又有一批科学家陆续到那里研究,证明该坑与火山爆发无关,而且还找到了撞击的痕迹。

克费尔斯陨石坑十分年轻,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至多不超过8500年,比前面所说的那次灾变要晚3500年。据学者们估计,轰击克费尔斯的那颗天体直径只有250米,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8.2×10118焦,相当于一次8.6级的大地震。这样的地震比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要小一些,后者达9级,能量为1019焦,是近500年来人们记忆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虽说克费尔斯大爆炸的能量波及的地球范围不大,但爆炸时抛入空中的残片是难以估计的。爆炸尘埃笼罩了整个欧洲,给这块大陆带来至少是几个星期的黑暗。

这次轰击可能发生在6500年前,那个时候,奥兹塔尔一带居民寥寥无几。但是,整个中欧的居民应该是会目击天体的陨落和爆炸的。进入大气层的大火球必定极其耀眼,当时的人们也一定会误认为太阳落地了。这件事后来可能被人蒙上神话或迷信的色彩流传下来。地理神话作家V.隆德贝格的《天与地》一书中就有五则故事同这次轰击事件有关。

1954年,出版商G.科尔帕克奇出版了轰动舆论的《古埃及死者名录》一书。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集。它的主要章节早在第四王朝门科拉国王统治时(公元前2700年)就已成文。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时间距今可能已有6000多年。

贯穿这本稀世孤本的是一连串天灾人祸,里面对于来自宇宙的灾难只是轻描淡写,很不具体。所以,我们只能知道6000多年前曾发生过什么灾难,但说不出详细情节来。该书有一章较多地谈到了天体坠落,章名为《天体陨落之夜》,看上去确实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灾难袭击了整个北非洲。

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北非洲曾遭受过一次宇宙天体的严重袭击。一些严肃的著作家认为,古埃及的地貌同现在的埃及很不一样,甚至同公元前3300年第一王朝时期也完全不一样。现有的所有古代文献表明,首批埃及人来自西方,同来自南方的人种混合,繁衍了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居民。

古埃及人的迁徙很自然地使我们怀疑,撒哈拉曾发生过陨石的轰击。如今面积达800万平方千米的大沙漠过去是一片绿荫富饶的沃野,史前时期住有最早的一批人类。在遥远的过去,有一条名叫特里冬斯的大河横穿撒哈拉地区,同尼罗河一起由南向北,浩荡而去。空中摄影已经将这条古河道的位置全部查清。它从霍加尔流出,奔腾2000千米,连贯特里托尼斯湖和帕拉斯湖,最后注入加贝斯湾(当时的加贝斯湾跟今天的面貌很不相同)。这条重要的大河滋润了北非的土地,养育了那里的居民。

撒哈拉地区沙漠化的速度如此之快,始终引起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说,几群牛羊和其他牲口破坏了那里的植被,致使沃野变成沙漠,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笑话。许多学者认为,沙漠化的起因应该是某个自然的灾变。古埃及人和古马格里布人的传说中说,在一个遥远的过去,撒哈拉平原上发生过一次天降灾祸。现代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曾有一个直径达数百米的天体在撒哈拉上空的低层大气中爆炸,这次大爆炸开始了沙漠化的进程。陨石爆炸时的热量和大火焚毁了那里的森林草木,烧死了那里的动物,烤干了那里的河流湖泊,泥土被焙成砖一般坚硬的土块。暴露在太阳光下的泥土很快就变成了沙粒,这又使当地气候无比干燥,结果沙漠面积越来越大,居民们随之就逐渐向海边迁移。

00另外,陨石大爆炸会产生核爆炸似的辐射。许多埃及古籍都谈到了“生物污染”,当地曾出现过一些巨人病,这是细胞受了辐射影响的结果。有些古书中说,这样的巨人在公元前1000年时还生活在摩洛哥的上阿特拉斯一带,民间传说把这些巨人说成是食人生番。

当然,大爆炸的说法仍然只是撒哈拉沙漠化的假设中的原因,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考证。

世界各地区的古代居民,都为后人留下了大洪水的传说或记载。德里贝雷夫妇用了近10年的时间访遍世界,于1978年出版了《世界大洪水史记》,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远古时代世界上有过多次洪灾,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经》中描写的那次殃及欧亚大陆的特大洪水,它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000年,或是由幼发拉底河洪水泛滥而成,或由波斯湾发生地震后的大海啸所造成。

可是,这次洪水显然不是最大的水灾。远远不是如此。在所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中,好些传说都同某一次大水有关。那是发生在太平洋上的特大洪水,估计在公元前2300年曾有一颗天体轰击了太平洋。

太平洋周围不少民族的传说中都提到“天空落下一颗大星”的事件,有的则说是“一个巨大火球白天而降”。中国有一则民间故事说,一个冒失鬼闯入天宫,一怒之下撞断了一根巨大的天柱,惹来了一场连天大雨。学者们指出,所有传说都谈到了洪水同“天”有关,这似乎可以断定,一个天体同太平洋相撞过。的确,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因此,那里最有可能发生来自宇宙天体的轰击。

据法国学者孔布的研究,那次轰击发生在中国皇帝尧时期,即公元前2300年左右。陨落的天体坠入太平洋后,带来了一连串的灾难。首先,一个巨大的海啸吞没了太平洋诸岛,席卷了东南亚,中国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高达数百米的巨浪夷平了沿海一带的地面。

陨落的天体撞击海水时发出极大的能量,使海水沸腾,蒸汽冷却后又变成滂沱大雨,倾泻在沿海地区。

陨落的天体同太平洋相撞,引起了一连串猛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洋面上一些大的岛屿沉入水底,不少幸存者逃至南美洲、澳洲和印度,这就是说明为什么现今被大洋阻隔的民族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复活节岛上发现的古代居民的图画文字同印度古城莫亨诺达洛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图画文字竟近乎完全一样。

有些民间传说指出,太平洋遭到那次袭击后,天空昏暗了一个时期,等重见蓝天时,太阳离地球远了,南方天空原先可见的星星不见了。

地中海域东部地区历来是地震四伏、火山活跃的地方,这主要是由地球物理方面的原因。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50年,这里大闹桑托林火山喷发。众所周知,比这还要早400年,一场大地震使陆地下陷,著名的死海在这次灾难中诞生。桑托林火山喷发刚刚停歇,岩浆的余烬尚未冷却,那里又于公元前1225年发生了一次陨石轰击事件。这接连三场浩劫,把那里的古文明所能留下的痕迹荡然无存。

在1962年出版的《向沙漠夺回的圣经》一书中,作者W.凯勒详细地描写了《圣经》中的族长亚伯拉罕在世时期——公元前1900年前后发生的大地震,它夷平了锡迪姆河谷,索多姆市及戈穆尔市被埋于地下,地裂处冒出的天然气在空中爆炸,并燃起了久久不灭的冲天大火。地陷20多米的地带后来便积水成了今日的死海。

桑托林火山喷发,使这座大山从中间裂开,造成一个11千米×7.5千米的火山口。火山活动时,海面恶浪涌起,200米高的海啸犹如猛兽一般向陆地冲去,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受害地区积存的岩浆达100立方千米。有些学者认为,大西国就是这次灾难的殉葬品。这种观点显然是相当牵强的。

公元前1225年前后的那场灾难同上面两个事件不一样,它的祸根在天空。有些专家认为,那次同地面相撞的是一颗较大的彗星。其实这种假设不太可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轰击地球的是一个小行星。

德国神学家兼考古学家T.施帕努特在1977年出版的《大西国之谜》一书中说,根据梅迪纳哈布石刻记载,德国北部不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居民在公元前1225年大灾难后逃离了家乡。

在埃及发掘到的岩壁刻文记载说,公元前1225年空中坠下“一个大火球”、“一团熊熊烈火”、“一条火龙”。埃及古籍中有多处描写了这次灾难,把陨落的天体叫做塞克梅。塞克梅来自印度洋方向,沿东南至西北这条路线斜飞而去。

塞克梅在空气中摩擦发热,自身燃烧,并拖着一条长长的火迹,因此看上去像条火龙。它的温度骤然升高,在低空发生猛烈的爆炸,一块飞到利比亚上空,另一块坠落在叙利亚,带来一场空前的大火灾,第三块掉进了地中海。可是,它的主体仍在空中飞行,经过中欧、德国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最后在冰岛附近的空中炸成齑粉或坠人大海。

这颗横穿欧洲的天体,所到之处,劣迹昭著,其灾害波及北非、西亚和欧洲,它飞经的地面植被统统被烧毁,因而引起了犹太人和中欧人的大迁移。这种迁移势必导致部落间的战争,也带来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深刻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