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土地貌的分类

黄土地貌的分类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黄土谷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坪地、墚地等。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是黄土塬、梁、峁,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平梁多分布在塬的外围,是黄土塬为沟谷分割生成,又称破碎塬。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称为黄土峁。细沟深几厘米至l0~20厘米,宽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黄土地貌纵比降与所在地面坡降一致。

黄土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l.黄土沟间地

又称黄土谷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坪地、墚地等。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是黄土塬、梁、峁,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l953年黄秉维首先将其引入地理学文献,罗来兴于l956年给予科学定义。

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四周是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现今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甘肃会宁的白草塬。塬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或是在山前倾斜平原上黄土堆积所成,如秦岭中段北麓和六盘山东麓的缓倾斜塬(称为靠山塬);或是河流高阶地被沟谷分割而成,如晋西乡宁、大宁一带的塬;或是在平缓分水岭上黄土堆黄土地貌堆积形成,如延河支流杏子河中游的杨台塬;或是在古缓倾斜平地上由黄土堆积形成,如董志塬、洛川塬;或是黄土堆积面被新构造断块运动抬升成塬(称为台塬),如汾河和渭河下游谷地两侧的塬。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斜梁指梁顶倾斜者。而平梁是指梁顶较平坦的。峁梁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梁。平梁多分布在塬的外围,是黄土塬为沟谷分割生成,又称破碎塬。六盘山以西黄土梁的走向,反映了黄土下伏甘肃系地层构成的古地形面走向,其梁体宽厚,长度可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六盘山以东黄土梁的走向和基岩面起伏的关系不大,是黄土堆积过程中沟谷侵蚀发育的结果。

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称为黄土峁。峁顶的面积不大,以3~l0。向四周倾斜,并逐渐过渡为坡度l5~35。的峁坡。若许多个峁水平排列时就被称为连续峁,单个的叫孤立峁。连续峁大多是河沟流域的分水岭,由黄土梁侵蚀演变而成;孤立峁有时是黄土堆积过程中侵蚀形成,有时是受黄土下伏基岩面形态控制生成。墚地为老沟谷(距今l0万年左右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未经现代沟谷分割的平坦谷地,即黄土墚。墚地被现代沟谷分割(称为破墚),其中面积较大的地块称为坪地,即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墚地称为墚地,即黄土墚,有的地方称为壕墚地。从形成原因来讲,坪地、墚地和壕墚地都是沟阶地,只是尚未完成阶地发育的全过程。

黄土峁

2.黄土沟谷

黄土沟谷分为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和河沟等七类。前四类是现代侵蚀沟;后两类为古代侵蚀沟;有的冲沟属于现代侵蚀沟,有的属于古代侵蚀沟,中全新世(距今3000~7000年)是判断它们属于哪一时代的分界线。细沟深几厘米至l0~20厘米,宽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黄土地貌纵比降与所在地面坡降一致。大暴雨后,细沟在农耕坡地上密密麻麻的极像蛛网。浅沟深0.5~l.0米,宽2~3米。纵比降略大于所在斜坡的坡降,横剖面呈倒人字形,耕垦历史越久,坡度与坡长越大的坡面上,浅沟的数目越多。它是由梁、峁坡地水流从分水岭向下坡汇集、侵蚀的结果。切沟深一两米至十多米,宽两三米至数十米。纵比降稍微小于所在斜坡坡降,横剖面尖“V”字形,沟坡和沟床不分,沟头有高l~3米陡崖。它是坡面径流集中侵蚀的产物,或者由潜蚀发展而成,多出现在梁、峁坡下部或谷缘线附近,其沟头常与浅沟相连。如果浅沟的汇水面积较小,未能发育为切沟,汇集于浅沟中的水流汇入沟谷地时,常在谷缘线下方陡崖上侵蚀成半圆筒形直立状沟,称为悬沟。冲沟深l0多米至40~50米,宽20~30米至百米,长度可达百米以上。纵剖面微向上凸,横剖面“V”字形,其谷缘线附近常有切沟或悬沟发育。老冲沟的谷坡上有坡积黄土,沟谷平面形态恰似一个瓶子的形状,沟头接近分水岭;新冲沟无坡积黄土,平面形态为楔形,沟头前进速度较快。大多数冲沟由切沟发展而成。

坳沟又称干沟。它和河沟是古代侵蚀沟在现代条件下的侵蚀发展。它们的纵剖面大多呈上凹形,横剖面为箱形,谷底有近代流水下切生成的“V”字形沟槽。坳沟和河沟的区别是:前者仅在暴雨期有洪水水流,通常没有沟阶地;后者多数已切入地下水面,沟床有季节性或常年性流水,有沟阶地在断断续续地分布。

3.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潜蚀地貌是由流水经地面径流沿着黄土中的裂隙和孔隙下渗进行潜蚀,破坏了黄土的原有结构或使土粒流失、产生洞穴,最后引起地面崩塌所形成的。其包括以下类型:(l)黄土碟为湿陷性黄土区碟形洼地。由流水下渗侵蚀黄土,在重力的影响下土层逐渐压实,引起地面沉陷而成。形状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深l米至数米,直径l0~20米,一般在平缓的地面上可以看见。(2)黄土陷穴为黄土区漏陷溶洞。由流水沿黄土层节理裂隙进行潜蚀作用而成,大部分分布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边缘和谷坡。根据形态可分为3种:①漏斗状陷穴,口大底小,深度不超过l0米;②竖井状陷穴,呈井状,深度可达20~30米;③串珠状陷穴,几个陷穴连续分布成串珠状,各陷穴的底部常有孔道相通。它与黄土碟迥然不同,各种陷穴都有地下排水道和出水口。两个或几个陷穴由地下通道不断扩大,使通道上方的土体不断塌落,未崩塌的残留土体形如桥梁,称为黄土桥。

黄土柱为黄土沟边的柱状残留土体。由流水不断地沿黄土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和潜蚀以及黄土的崩塌作用形成,其形状有圆柱状、尖塔形,高度通常为几米到十几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