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土地貌的分布及特征

黄土地貌的分布及特征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黄土高原沟谷纵横,素有“千沟万壑”的美称。黄土高原沟谷密度比我国其他的地区要大很多,沟谷下切深度为50~l00米。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而且地面坡度普遍很大,进而就构成了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由此可见,黄土高原每年被侵蚀的速度有多么迅速。沟道流域的发展情况就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了,也是黄土高原形成沟壑的原因之一。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l/l0,呈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等地;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州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孕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

l.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我国的黄土高原沟谷纵横,素有“千沟万壑”的美称。黄土高原沟谷密度比我国其他的地区要大很多,沟谷下切深度为50~l00米。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而且地面坡度普遍很大,进而就构成了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2.侵蚀方式独特,侵蚀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形成的原因很多,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的一些作用,它们对黄土地面做面状侵蚀、沟蚀、地下侵蚀、块体运动和运移土地方式等。由这些外营力所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都被称为“假喀斯特”。在黄土区才极易看到泥流现象,其原因是由于上方的水体向下流而形成的。

黄土的抗蚀能力特别弱,进而黄土的侵蚀速度很快,丘陵坡面几乎是在以每年l~5厘米的速度前进,而黄土高原北部的沟头更是在以每年l~5米的速度前进,个别的沟头甚至达到了每年30~40米的速度。令人咋舌的是,有一次因为暴雨的冲刷形成了一条数百米的侵蚀沟。由此可见,黄土高原每年被侵蚀的速度有多么迅速。

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中,有90%以上的数量都是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河流每年输送的泥沙量多达每平方千米大于5000吨,其中陕北的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温家川水文站区间输沙量每年每平方千米甚至达到35000吨。

3.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沟道流域内的地形面通常可以分为三级:各个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在此基础上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不同等级的地形面的地层结构也不同,第一层层序保存得很完整,第二层比第一层薄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是消失不见的,第三级地形面只有马兰黄土堆积。第二层和第三层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谷形了,在第三层地形面下就是现代沟谷了。沟道流域的发展情况就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了,也是黄土高原形成沟壑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