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的地貌类型划分

传统的地貌类型划分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地貌营力的作用效果,上述地貌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如风成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至此,地貌有了景观的表达形式。从此文件中对地貌景观的分类不难看出,这种分类将地貌成因、物质基础等要素与景观特色巧妙地衔接起来,让普通大众在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景观时,能自然地区分景观表达出的地貌知识。表1-2 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表1-3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地貌景观大类的细分类型
传统的地貌类型划分_景观地貌学

以区域大小、起伏(海拔)高度、动力条件(成因)、物质基础等几个指标为参考,现已形成多套划分方案。

依据范围大小划分:第一级巨型地貌,或称为板块地貌,分为大陆与大洋(图1-6);第二级大型地貌,或称为区域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图1-7);第三级为中型地貌,或称为局地地貌,包括山脊、山麓、河谷等;还可以继续划分到第四级小型地貌,或称微地貌,例如将河谷分为谷肩、谷坡、河床,或更细到河流阶地、河漫滩、侧蚀凹槽、壶穴等。

图1-6 第一级地貌——陆地和海洋

李炳元等(2008)在已有分类的基础上,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两个角度,重新组合和划分中国陆地地貌,详见表1-1。

依据动力条件(或称地貌营力类型)而划分的地貌类型(或称成因类型),包括流水地貌、海成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火山地貌、构造地貌。按照地貌营力的作用效果,上述地貌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如风成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图1-7 第二级地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表1-1 我国基本地貌类型划分表(据李炳元,2008)

除了上述按单一因素的地貌划分方案,周成虎等(2009)通过改良1987年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规范,提出了数字地貌三等六级七层的分类体系,如表1-2所示。由地势起伏度和海拔高度共同组成基本地貌形态类型,即为地貌纲和亚纲,分别对应第一级和第二级;由成因类型和次级成因类型组成了地貌的成因分类,分别对应着地貌的类和亚类,即第三级和第四级;由地貌形态、次级形态、地面坡度和坡向等共同组成了地貌的形态型,为第五级;物质组成为地貌的亚型,为第六级。

另外,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要求将地貌学知识与景观特色相结合,需要从景观的角度对具有不同特色的地貌进行分类,同时这种分类要实现大众科普的意义。因此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文件中将地质遗迹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产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七个大类。其中所列地貌景观大类包括6个类型16个亚类,如表1-3所示。

至此,地貌有了景观的表达形式。从此文件中对地貌景观的分类不难看出,这种分类将地貌成因、物质基础等要素与景观特色巧妙地衔接起来,让普通大众在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景观时,能自然地区分景观表达出的地貌知识。

表1-2 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形态成因类型)(据周成虎等,2009)

表1-3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地貌景观大类的细分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