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到时间的真谛
知识导航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时间宝贵,应该惜时如金,但是我们了解时间的真谛吗?其实,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它还有一个普遍的哲学概念,即统一性和顺序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的矛盾统一以及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间是指人为的划分。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形成的刹那就是时间的起点。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在一起组成了四维时空,从而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和空间并不绝对,因为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到的时间流逝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就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如在黑洞附近的时间流逝比在距离黑洞较远的地方的时间流逝要慢。而狭义相对论中也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的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时钟的时间流逝要慢。
从人类诞生开始,人们就很直观地感受着昼夜轮回现象,并把一个昼夜定义为一天的时间范围。人们还从春夏秋冬的轮回现象中,将一个轮回定义为一年时间。而且,人们还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365天等。由此可见,时间概念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定义、划分和相互比对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总是对应着客观现实。人们除了对实物形态的客观事物,还可以对非实物形态的客观事实认识以后产生相应的概念。时间概念虽然不是一种看得见的“东西”,但是其存在的客观性是不可否认的。
四季更替
知识拓展
虽然在数学上有各种的多维空间,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到四维空间,即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我们现在的世界恰好是四维,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爱因斯坦认为,四维空间就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一条时间轴,因为不管几维空间都离不开时间,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空间。时空是无法分开的,因为分开就没有意义了。说白了,四维空间就是指现在的时空。相比而言,由于我们在地球上感觉到的时间很慢,所以不会明显地感觉到四维空间的存在。但是,你一旦登上一艘速度开始变快或开始接近光速时的宇宙飞船,我们就能对比地找到时间的变化,因为这样会使你比平常人活的时间要长。
世界上,那些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的事物的存在过程或阶段,往往被人们用来作为衡量时间长短的依据。不论事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只要有事物存在就可以用时间来描述其存在的过程。其中,用时间来描述静止事物是人们在时间概念上的一个进步。很显然,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对时,另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计时。对时就是对各个事物的先后次序或者是否同时进行比对,而计时就是衡量、比较各个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
其实,时间是事物的存在过程,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的天然属性,也是我们人类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和划分。人们已经习惯以时间来衡量各个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和次序,包括运动变化的快慢等。物理学上对时间有着较为通俗的解释:时间是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本原是事物的存在过程,本质就是事件先后顺序或者持续性的量度。
时间概念
知识解码
珍惜时间的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成年后的他,一心一意地做着自己的研究和发明。他曾经在自己建立的实验室里,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等多达2000多种。当然,爱迪生在试验过程中,少不了助手的帮助。他时常对自己的助手进行“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去办更多的事情”等珍惜时间的提醒和教诲。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随后,他又低下头工作。过了好长时间,他才问:“这个空玻璃灯泡的容量是多少?”他没有听到助手回答,于是转头去看助手,他看到助手正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和斜度,并将测得的数字进行计算。他不耐烦地说:“时间,时间,你怎么会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站起身,急匆匆地走过来,然后拿起那个空玻璃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并交给助手说:“你将里面的水倒到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这时,爱迪生和蔼地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就想不到呢?计算岂不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听后,脸立刻就红了。随后,爱迪生继续自己的工作,并时常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