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格式塔完型理论

格式塔完型理论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观点或者说现象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不仅看图片时会这样,听音乐时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只听到了一段旋律,但是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脑补”出音乐的背景画面,从而引发我们的联想等等。

以上三幅图,黑色部分的图形是明显存在的,但是我们却能认为图形中还存在一个三角形、圆形或是一条狗,即使这几个图像并没有被实际的线条表达出来。这是我们的大脑在进行“脑补”,想让图形更加完整、让图形更加有意义。

这种观点或者说现象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人们知觉到的事物(以上图形中的黑色部分);“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比如以上图形中的三角形和圆)。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重要的是,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一个人看到一个客体,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不仅看图片时会这样,听音乐时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只听到了一段旋律,但是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脑补”出音乐的背景画面,从而引发我们的联想等等。

大脑的认知来自一连串的神经元活动并最后合并形成的一个瞬时的影像,这种感官的直觉很多时候给我们一种误导。大多数我们听到是声音都是支离破碎的,就像远古时候我们听到非常小的躲藏在树林背后的老虎的低吟,或是草丛里狮子的嘶吼的声音,这些都是残缺不全的声音,并且受到环境干扰,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马上警觉起来,判断出危险来临。我们的感知系统能够恢复那些被遮蔽或是丢失的信息,帮助我们在威胁来临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决策。感知系统在无意识情况下将破碎的信息填满,并呈现出来。作曲家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欺骗了听觉系统,一段旋律即使是被其他的旋律打断了,听觉系统还是能把这段旋律填满。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的音乐可以抚慰人心,而有的音乐令人紧张不安了吗?就是因为我们的“脑补”。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声音,我们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点:突然,短,响亮的声音对许多动物来说是一种报警信号,例如我们知道汽车短处尖锐的鸣笛意味着危险。而一些舒缓,悠长,安静的声音表达一种平静,至少是中性的状态。这是进化埋藏在我们基因里的对外界环境的经验的情绪反应。作曲者也是利用人类的这种本能,把这些情绪通过不同的旋律来表达。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32548/answer/160506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