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字塔型的汉字

金字塔型的汉字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六书”当中,有一种特殊的造字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意义的造字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会意造字法。这便是我们说的金字塔型的字。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变,现在的“鲜”字已经看不出来原来“鱻”字的模样了。还有一些字,表面上看来是用人体部位的象形字构成的,其实是另有来源。

金字塔型的汉字

在“六书”当中,有一种特殊的造字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意义的造字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会意造字法。

img309

青铜器皿

我们常见的会意造字法造出来的字有很多,比如把“口”和“鸟”放在一起,表示鸟叫的含义,于是便造出了这个“鸣”字;“盗”字在古代就是偷的意思。“盗”上面的“次”,原来写作“img310”(xián),像张着嘴流出口水的样子,表示对什么东西垂涎欲滴。下半部分是“皿”,“皿”指盛食物的器具。古人把“img311”和“皿”两个字放在一起的意思是:当人看到装有好吃的东西的器具时,都会禁不住流下口水,想把好吃的偷过来。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和当时社会常见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的,那时的人常常会因为食物而引起最简单的贪念,所以偷盗便也由此而生。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古人在造字时往往融入当年的生活图景,颇具形象性和联想性;再比如,把“角”、“刀”、“牛”三个字并合在一起,表示用刀把牛的牛角砍下来,表示把牛给分“解”了。这些就都是例子。

那么,在用会意方式造字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拼凑在一起的两个或者几个字是相同的字,它们排列整齐,结构严谨,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上面一个字,下面两个字并排,整个会意字汇合起来构成“品”字的模样。这便是我们说的金字塔型的字。

这样的金字塔字从古代的含义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动物类、五行类、交通生活类和人体类。

动物类:在中国古代,不论是吃穿住用行,动物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就是鸡鸭狗猪牛羊等家畜,所以当人们造字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字组合进去。比如“犇”(bēn),“三”在古代就表示很多的意思,很多头牛一起向前奔跑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于是声音和形象加在一起就产生了“犇”这个字。还有“羴”(shān),表示的是羊身上的味道,当很多羊在一起的时候,羊身上的味道也特别浓,这就是我们在吃羊肉的时候常常说的,羊肉有“膻”味。“猋”(biāo)是狗奔跑的样子。“麤”(cū)是长途奔走,古书上经常用它代表“粗细”的“粗”。“img312”(fù)是急速奔跑的意思,《玉篇》上说:“img313急疾也。”实际上,“img314”就是“奔赴”的“赴”的原始字。后来渐渐的,其他动物也加入这种造字方法里,比如“鱻”(xiān),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鲜”字,人们常说,海里的鱼是“海鲜”,河里的鱼是“河鲜”,鱼已经成为了“鲜”味的代名词了,所以古人把三条鱼放在一起来表示吃起来非常新鲜好吃。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变,现在的“鲜”字已经看不出来原来“鱻”字的模样了。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把鱼和羊放在一起,构成了“鲜”字。那么古代的好吃的菜也一定是把鱼和羊放在一起做,其实不然,“鲜”本来是一种鱼的名字。还有“蟲”(chóng),字里面三个“虫”,现在简化作“虫”了。“蠱”(gǔ)字从“蟲”中国古代用到虫子的时候只有巫师算命施法的时候,“蠱”有控制别人或者让别人中毒的作用,所以中国古代“蠱”通常用于“巫蠱”,表示和巫师有关。

img315

古代钟鼎器皿

img316

为什么没有出现三只鸡、三只鸭,三头猪的字呢?有人猜想,古代一个家庭的牛羊越多,就表示这个家庭越富裕,而即使鸡鸭的数量多也不能像牛羊一样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所以也就没有鸡鸭的重叠字。而猪因为通常一家只会养一头或者少数几头,以备过年过节的时候吃肉用,所以家庭里通常不会养太多猪,也就没有三头猪合在一起的字。

五行类:中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所谓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中国人也喜欢用五行说来解释所有事物之间的关系。“金、木、水、火、土”常常被人们使用,所以人们也就它们安排进字里面,使它们构成新的字。“鑫”(xīn)在《篇海类编》中解释为“鑫,金长。”意思是金子越来越多。“森”,看到三棵树就知道一定有很多树,有很多树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森林。“淼”(miǎo)三个水是指水很多很大的样子,“焱”(yàn)是指太阳或者大火能给人们带来的明亮和火焰,“垚”(yáo),三个土是说有很多土堆积起来,表示很高的意思。

后来,渐渐地除了五行的五种事物被人们用来造字以外,还有和“金、木、水、火、土”相近的一些事物也按照这样的方式组合成了新的字。比如“磊”,三个石头表示石头众多。当然还有“晶”“img317”,提到日月就不能不提到一副对联,在2001年,北京八大处公园对“老爷庙”进行了修缮,修复了大部分的建筑。八大处的这所“老爷庙”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八大处公园七处平坡山顶宝珠洞左边,其中最负盛名的景观就是庙前抱厦明柱上那副曾经让无数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瞠目结舌的怪联:日昍(nuǎn)晶img318(huà)通天地,月朋img319(suō)朤(luó)定乾坤。无需解释,所有人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意义。

img320

北京八大处最怪的对联

img321

八大处老爷庙怪联

交通生活类:在中国古代的生活中,人们的交通方式通常只有三种,自己走路,坐车和骑马,这在当时繁华的都市和大型的集市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所以有个成语叫做“车水马龙”就是用来形容这一现象的。于是“人”“车”“马”都被制成了新的字“众”“轟”(hōng)“骉”(biāo),表示它们数量众多,跑得快。有一个“畾”(léi)字很有意思,这个字来自打雷的“雷”。“雷”古代写作“靁”,下边的“畾”像很多车轮子形,古人认为打雷的声音就像很多车子走过时发出的轰鸣声。不过,后来“畾”字独立了,人们又认为它是有三个“田”字构成的了。《玉篇》上说:“畾,田间也。”

人体类:以人体某一部位的象形字叠成的金字塔字比较少见。例如,“止”在甲骨文中写成“img322”,是一只脚的象形,其实就是今天的“趾”,“趾”的古代意义就是脚。三个“止”叠放在一起就是“歮”(sè),就是后代的“澁”,现在写作“涩”。三个“心”叠在一起构成“惢”(suǒ),表示疑心重重的意思。我们平时说:“你多心了吧?”古人就用“惢”字表示。用三个力组成的“劦”字,表示的是很多人一起出力,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同心协力”的“协”。

还有一些字,表面上看来是用人体部位的象形字构成的,其实是另有来源。比如常见的“品”字,甲骨文作“img323”,像很多的器皿摆在地上,器皿根据形状和用途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因此,“品”的本来意义是事物的种类,现在变得像是从三“口”了。篆文的“img324”象一只右手形,本义是右手,就是今天的“又”字。篆文里有“img325”(ruò)字,好像是用三个“又”叠成的,今天写作“叒”。但“叒”字所表示的实际上是一种树,就是古代传说东方太阳居住的扶桑树,扶桑树又叫“若木”,“叒”就是“若木”的“若”的古字。构成它字形的“又”字,实际上是树叶的象形。有的字出现的很晚,例如用三个“手”叠成的“掱”字,是清代晚期才出现的。因为民间将盗窃的小偷称为“三只手”,有人便专造了“掱”字。“掱”字的读音也很奇特:如果有人写“谨防掱手”,它就读为“pá”,但如果有人写:“谨防扒掱”,它就读作“shǒu”了。

除了这些由三个一样的字组成的新字以外,还有少数由四个一样的字组成的新字,这些字同样是会意字,但相对于这种金字塔字就更少见了,比如“img326”“img327”“img328”。由四个一样的字组成的新字,笔画一定比较多,所以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也产生于这一类字当中,就是“img329”(zhé)字,一共64画。如果我们能了解到这些字最基本的来源的话,那么我们去学习,去了解这些字也就不难了。

img330

八大处最怪的对联二三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