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塔塔族舞蹈

塔塔族舞蹈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歌曲是塔塔尔族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塔塔尔族人民千百年生活中的亲密伙伴。歌舞曲是塔塔尔族民歌的主体,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甚广。民间歌曲的演唱在塔塔尔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塔塔尔族男女老少喜爱的乐器。
民间音乐和舞蹈_塔塔尔族

第四节 民间音乐和舞蹈

一、音乐

塔塔尔族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民族风格鲜明,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民间歌曲是塔塔尔族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塔塔尔族人民千百年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塔塔尔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但是并没有影响其民族音乐的继承、传播和发展。长期以来,塔塔尔族的民间音乐以强大的生命力广泛地流传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汉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等兄弟民族中,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

塔塔尔民间歌曲大致可分为歌舞曲和抒情歌曲两大类,另外还有少量的劳动歌曲。

歌舞曲:这类歌曲在塔塔尔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它的显著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华丽,结构短小精干,动听而易于上口。速度由中速渐快,情绪热烈,唱来促人起舞,歌舞酣畅时往往伴以尖声呼唤和口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塔塔尔族热情豪放、活泼乐观的民族性格,因此成为现今新疆各民族青年联欢时必不可少的曲目。歌舞曲是塔塔尔族民歌的主体,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甚广。

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塔塔尔族民歌中为数不多,却别具一格,往往以其鲜明的色彩区别于歌舞曲,其特点是节奏多变、速度舒缓。由于大量装饰音的使用,使本来就很优美的旋律更加绚丽多姿。

塔塔尔族民间歌曲的调式很丰富,但并不复杂,一般以五声音阶为最常见,六声音阶次之,七声音阶则很少。塔塔尔民间歌曲的节拍以2/4、4/4拍为最常见,3/4拍次之,偶尔也有3/3拍的。一般一首民歌只含一种节拍,主要在歌舞曲中出现。也有一些民歌中包含几种节拍,或在个别部位出现变节奏的现象,这主要出现在抒情歌曲中。

塔塔尔民歌的结构比较严谨。在乐句的构成方面往往出现由两个奇数小节构成的乐句,或由一个奇数小节的乐节与一个偶数小节的乐节构成的乐句,从而形成在方整形的曲式结构中出现平衡中的不平衡现象。这在歌舞曲和抒情曲中均可见到。在歌舞曲里,它使音乐增加了不稳定性,造成一种要求发展的趋势,这正好表现歌舞曲的那种热烈动荡的情绪。而在抒情歌曲中,这种音乐上的不稳定性,则起了加重语气以表现那种惴惴不安心情的作用。

一般曲式形式都不大,最小形式是由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歌舞曲中这种形式最多,有时也有在此基础上扩充了的有附加部分的单乐段,极个别的还有对比鲜明的最简单的三段式。

除上述重要因素外,下列各点也是形成塔塔尔民歌的重要因素:第一,歌曲终止音(落音)的重复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在哪类歌曲中都大量存在,歌曲的调式、曲式结构以及旋律发展手法,乃至速度、情绪等有很大差异,往往在歌曲终止时都以主音重复的形式结束。第二,在旋律发展手法上动机或乐节的反向重复。这种现象大量存在于歌舞曲中。第三,旋律发展中移位手法的运用。有一些歌曲由于移位手法的运用,逐渐趋向于调式的交替或转换。移位手法有时出现在由乐节发展为乐句的过程,有时发生在由乐句发展为乐段的过程。而它们又多作上下五度的移位。如巴拉米斯肯曲调:

这首民歌上下句之间除第一小节外,其余三小节几乎是严格的下四度移位。这里就已经显示出了调式转换的因素,也可以说是转入新调结束。第四,塔塔尔民歌旋律进行中大多采用各调式音的装饰性级进,很少出现跳进。但在抒情歌曲中也会出现六度的跳进。塔塔尔民歌大多数有固定歌词,如《白天鹅抖动翅膀》《艾皮拍》《黑眼睛》等。但也有像巴拉米斯肯调儿那样,先吟唱固定歌词:“花园怎能没有鲜花,生活怎么能没有歌声,朋友们要我唱支歌儿,我怎能辜负他们一片心。”然后,便由歌者触景生情随意填词。巴拉米斯肯一曲的固定歌词是塔塔尔族人民独具特色的传世佳作,充满了小伙子们和姑娘们热爱新生活的激情。其乐律明快悦耳,听之动人心魄。演唱中往往会在明朗爽快、委婉动听的歌曲的感染下,观众情不自禁喝彩,也有不少青年随着高昂热烈的歌曲翩翩起舞。民间歌曲的演唱在塔塔尔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遇亲友聚会,贵宾临门,或喜庆节日之际,或在风景优美、气候凉爽的夏季牧场上,民间歌手都要演唱民歌,有独唱歌曲,也有合唱歌曲,常以手风琴、曼陀琳、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伴奏。

塔塔尔族民间歌曲的旋律优美,颇受各族人民喜爱,在天山南北广为流传。“吉尔拉”是塔塔尔人民对本民族歌曲的泛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乌鲁木齐、塔城、伊宁等地曾经上演过《熄灭了的星星》《阿里亚巴努》和《巴一马克》等几部塔塔尔族歌剧。目前流行于塔塔尔民间的《白天鹅抖动翅膀》《高潮》等便是《熄灭了的星星》一剧的选段。目前民间广为流行的歌曲还有《白鹅进行曲》《迪散纳》等。这些歌曲活泼淳朴、生动感人,充分表现了塔塔尔人民特有的热情、奔放、幽默、风趣的民族性格。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广播电视台和新疆广播电视台经常播放塔塔尔族著名歌唱家哈力·普拉·尼克尤演唱的塔塔尔族歌曲。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新疆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塔塔尔族作曲家穆罕默德·阿不都德尔谱写的《塔塔尔民歌选》,塔塔尔族歌唱家帕丽旦·热孜雅·艾力娃收集整理的《塔塔尔民间歌曲集》,其中已有好几个曲目改编成舞蹈搬上了舞台。

二、乐器

塔塔尔族的乐器丰富多彩,种类很多,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分为吹奏、拉弦、弹拨、打击等。吹奏乐器有二孔木笛,称为“孔”;口弦,称作“科比斯”。都是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乐器。拉弦乐器有二弦琴和小提琴。二弦琴外形类似二胡,琴杆瘦长,琴身面板木制,瓢形,琴杆和琴身以兽骨镶嵌出美丽多样的民族图案。是塔塔尔族男女老少喜爱的乐器。弹拨乐器有曼陀琳、吉他等。另外还使用手风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用作独奏或合奏。塔塔尔族乐器的音质响亮,音色轻柔优美,可以奏各种旋律的曲调,丰富了乐队的表现力,富有民族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对一些乐器进行了改革,在改进音准、增加音量和音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表现塔塔尔族人民新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乐曲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一)古代乐器

塔塔尔族的古代乐器只有一种,其名曰“库涅”,亦称“木箫”或“木笛”,属民间传统乐器,是凿有两个孔的木质竖吹乐器,长约50厘米。吹奏时,下唇堵住管口,双唇并拢吹气发音。“库拉依”音乐低沉,情调悲伤,是常用于吹奏衰怨凄凉的古代传统乐曲。现在,会制作这种乐器的人已寥寥无几。

(二)现代乐器

塔塔尔族从19世纪中期开始广泛接触西方乐器,因西方乐器非常适合演奏塔塔尔族乐曲,所以不少人喜欢使用七弦琴、曼陀琳、小提琴、俄式三弦琴、电琴。

三、舞蹈

塔塔尔族能歌善舞。人们世世代代在欢乐的节日、劳动的余闲、迎接贵宾的盛典,都要载歌载舞,尽情抒发感情。塔塔尔族的舞蹈艺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也曾大放光彩。

塔塔尔族的舞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塔塔尔族人民常以唱歌跳舞来表现游牧、狩猎的情景和丰收的喜悦心情,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唐朝时,阴山鞑靼就与中原唐王朝建立了臣属关系;宋朝时,这种臣属关系更为密切,鞑靼部曾派遣歌舞艺妓随使团前往临安,演出了传统的鞑靼舞。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塔塔尔族的舞蹈艺术也有了发展,民间的舞蹈将音乐、诗歌、舞蹈融为一体,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使舞蹈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是对头部、手臂、脚尖的运用。通过男子点脚尖、踢脚、两手叉腰上下跳动,加上女子昂首、擦脚尖、旋转等动作的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通常男子上下跳动,女子拈绢飞速旋转使舞蹈达到高潮,这时大家伴以热情奔放的口哨声。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很多,一般可分为劳作歌舞、节庆歌舞、婚礼歌舞和模拟歌舞等。

劳作歌舞有“农耕舞”“狩猎舞”和“放牧舞”等,反映了塔塔尔人的勤劳和智慧。

节庆舞主要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踢踏舞,它节奏鲜明、欢快热烈,充分表现了塔塔尔人开朗、豪爽的性格。它那奔放活泼的动作,与俄罗斯族民间的踢踏舞很相似。其基本动作特点是点脚尖、擦脚。男子以腿部动作为主,两手插腰上下跳动;女子则以腰和手的动作为主,大幅度地旋转,与乐曲的节奏和谐统一。

塔塔尔人的婚礼习俗很讲究,在婚礼歌舞中,年轻人最爱唱最爱跳的是《艾皮拍》。《艾皮拍》的音乐结构短小精悍,节奏鲜明,悦耳动听。随着固定旋律,歌词可随意添加,歌舞犹酣时,舞蹈者往往伴以高声的呼唤,最能充分表现塔塔尔族人民的热情、豪放。

模拟舞有《白天鹅》《骏马与马嚼子》等。民族歌舞一般离不开艺术模拟,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塔塔尔人民同样如此。那些模拟动物、再现劳动生活及狩猎或战争场景的民间舞蹈,经过提炼、夸张和美化,使模拟对象更加人格化,并灌注人的感情,体现人的敬与畏、爱与恨、好与恶。塔塔尔人崇尚白天鹅的纯真、美丽和坚毅,以及对爱情和自由的忠贞不渝,《白天鹅》舞蹈正是塔塔尔人审美观与道德观的艺术体现,舞姿婀娜,风格典雅,表现了阴柔之美。而《骏马与马嚼子》则表现了塔塔尔青年骑马在草原上飞奔的情景,洋溢着草原民族的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

塔塔尔族男女老少大都会跳舞。塔塔尔舞蹈具有奔放、开朗、幽默的特点,表现了塔塔尔人民风趣盎然,幽默滑稽的性格。

四、戏剧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塔塔尔族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地自发地组建了文艺团体,先后把《巴什玛格》《可爱的人》《哈里亚巴努》《打短工的艾合买提》等塔塔尔话剧搬上了舞台,受到各族群众的称赞。

在新疆各民族戏剧事业的发展中,塔塔尔族起了身先士卒的作用。起初,封建势力影响较大,反对男女同台演出。塔塔尔人从苏联引进剧本,并经过精心改编,通过舞台戏剧反映社会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内容,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等。青年艺术家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剧中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封建势力和顽固分子。很多塔塔尔男女青年还参加了新成立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话剧团体。特别是塔塔尔族女青年登台演出,开创了新疆女性演出事业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塔塔尔剧团的大部分演职人员成为各文艺团体的骨干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