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冲突的类型

社会冲突的类型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对于时间资源来说,一般来说属于非排他性资源,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对该时间段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使用,但是在同一个空间内,一部分人对时间的不当使用也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对该时间段的使用。一般来说,对于非排他性资源人们不会形成利益冲突,对于排他性资源才会形成利益冲突。
社会冲突的类型_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正义实现研究

普遍共识形成的障碍在于社会中存在着广泛的冲突,这些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冲突,不过两者的差别并非泾渭分明。表面上的价值冲突背后往往掩藏着利益冲突,表面上的利益冲突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价值观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先解释两种冲突的纯粹形态,即纯粹的价值冲突和纯粹的利益冲突。在纯粹的价值冲突形态下,冲突各方所持价值观并非源于利益的因素,而是基于对某一套说辞的信奉。这种信奉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非理性的信奉;二是理性的信奉。非理性的信奉主要体现为宗教信仰。人类理性之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往往成为了宗教产生的起点,不同的宗教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比较完整的解释,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各自不同而又系统的行为准则。由于宗教起源于人的非理性,人们也就无法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来接受某一宗教所倡导的价值准则,往往是先信仰某一种宗教,再接受它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人们最初信仰某种宗教也并非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地域或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是被宗教所选择,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宗教信仰往往呈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东方人信奉佛教者更多,欧美人信奉基督教者更多,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者更多。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的信仰是出于个人的主动选择,但这种选择也并非理性论证的结果,而是源于个人的某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往往呈现个体化的色彩,而无法为社会普遍理性所证明。人们一旦选择某种宗教或被宗教所选择之后,对其的信仰也就日益呈现出“盲目性”,即不再用现实来检验信仰,而是用信仰来指导现实。当现实与信仰发生冲突时,人们不是怀疑自己的信仰,而是用信仰来抗衡现实。个人境遇的变化不会导致真正的信仰者放弃信仰,信仰者会认为自己的境遇源于自己的信仰不够真诚,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因此,人们一旦信仰某种宗教之后,这种信仰就会脱离于个人或群体的境遇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人们对其的信仰也不会因其个人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理性的信奉主要体现为对某一思想学说体系的信奉。思想学说与宗教的最大区分在于前者起源人的理性认知能力,这种理性认知能力要么是一种逻辑的真实,要么是一种经验的真实,或两者兼而有之。人们信奉某种学说往往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人们对某一思想学说体系的接受并不只是接受它的最终结论,还接受了该结论背后所隐藏的论证过程,即相信该结论能被逻辑或经验所检验。人们对某思想学说体系的理性选择并非源于其经济理性,而是源于人的一般理性认知能力,即人们不是基于个人的利益境遇而形成对某一学说或思想体系的信奉,而是超越了个人利益境遇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念。由此也可以解释某一思想学说体系并不会像宗教那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或民族性特征。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思想学说体系之后,个人的偶然境遇不会导致人们放弃对这一思想学说体系的信奉,不过人们一旦发现该思想学说体系不能被逻辑或经验证实,就会放弃该思想学说。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一旦发现思想与现实稍有偏离,就会轻易地放弃该思想学说,相反,人们通过审慎的理性选择之后,也会形成对该思想学说较为坚定的信仰[13],这种信仰并不会随着现实一时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在二战以后,尽管凯恩斯主义思想成为了主流,但诸如哈耶克等人仍在坚守着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阵地,即使被人讥讽为“保守主义者”也不改初衷。当很多人“反潮流”地坚持其思想学说时,我们也就很难作出下述区分:是观点源于论据还是观点先于论据呢?当观点先于论据而产生时,就难以称其为理性信奉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往往把自由市场当作一种信仰,虽然他们也要借助于理性论证来佐证其观点,但由于这种观点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其大脑之中,以至于使其思想体系成为近乎于宗教形态的存在,要想通过理性的论证来使其接受另一种观念几乎不可能。

在纯粹的利益冲突形态下,各方产生冲突的原因并非源于所持价值观的不同,而是源于资源的紧张。资源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非排他性资源,即一部分对资源的享用不会影响到或明显影响到他人对资源的享用,比如路灯等资源;另一种是排他性资源,即一部分人对资源的享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人对该资源的享用,包括财产、权力等资源。判断某一种资源属于排他性资源或非排他性资源还要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抽象地判断。比如对于时间资源来说,一般来说属于非排他性资源,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对该时间段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使用,但是在同一个空间内,一部分人对时间的不当使用也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对该时间段的使用。空气资源也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空气是作为一种非排他性资源而存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部分人对空气资源的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人对该资源的使用,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一般来说,对于非排他性资源人们不会形成利益冲突,对于排他性资源才会形成利益冲突。在一个经济理性人所组成的社会中,参与资源分配的各方都想为自己所在一方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而一方更多的占有往往意味着另一方更少的占有,或者说一方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到其他方对该资源的正常使用。即使冲突各方分享着同一种价值观,仍不会明显降低利益冲突的程度。

除了这两种纯粹形态的冲突之外,还存在两种形态的冲突:基于利益的价值冲突和基于价值的利益冲突。基于利益的价值冲突本质上属于利益冲突的范畴,但冲突各方为寻求更多道义上的支持,往往并不诉求于利益本身,而是用价值外壳把利益诉求包装起来,看起来更像价值冲突而非利益冲突。但如果深究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所持的价值判断往往和其所处的位置相关,一旦他们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相应变化,所谓的“位置决定思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判断一种冲突是属于真正的价值冲突还是基于利益的价值冲突,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看冲突的一方如果处在另一方的情势之下是否还会坚持他原来的价值立场。如果他还能坚持他原来的立场,我们就可以判定其冲突为真正的价值冲突。如果他改变了立场,就可以判定其价值冲突实际上属于利益冲突。基于价值的利益冲突本质上属于价值冲突的范畴,但由于秉持同一种价值观的人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同质性,这样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更容易以利益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