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顺治青花瓷(—)

清顺治青花瓷(—)

时间:2022-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初顺治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釉白中闪青并稍有发灰,青花翠蓝。画法以渲染平涂为主,稍见青花深浅变化。这种器型为顺治时期特有,仅见青花品种,因极象西藏喇嘛教所用的号筒,故又称为“号筒尊”。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青花花鸟纹摇玲杯

高16、口径9.8、底径5.7厘米

该器为酱釉口,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青翠。胎体较厚,高圈足内有窑裂。足根外墙削釉一圈,露胎处见淡淡的火石红,旋痕明显。主题纹饰在杯的身体部分:画有洞石、兰草、菊花、小鸟、太阳等。在一枝斜出的梅枝上栖息着对视的两只鸟。另有两只鸟在空中飞翔,并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在杯足部分还有一圈向下的蕉叶纹作为辅助纹饰,蕉叶大小相间,大叶的中梗留白。这种纹饰和器型都是明末清初时较常见的。整个画面布局疏朗,画法由一笔点画、渲染平涂及皴法相结合。笔划细腻、随意而不失潇洒。


青花山水人物纹罐 

高23、口径8.8、底径11厘米

器型像莲子罐,但下部收窄更明显。底釉无款,内外足根处削釉一圈。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并稍有发灰,青花翠蓝。纹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是颈部和肩部,为带状辅助花纹,分别画的是线描竹叶和山石花卉;第三部分为腹部,所画主题纹饰由山水、树木、农舍、江上小篷船及船翁等构成。画法为线描、点划、渲染为主,不见皴法,树木的画法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点。


青花麒麟纹大盘 

高8.3、口径36厘米、底径18.2厘米

该器酱釉口,底足粘砂较严重,底多见缩釉点。底书青花双圈“玉堂佳器”款,双圈双线紧靠,圈围很大。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青花略偏灰蓝。盘内为主体纹饰,画有麒麟、芭蕉、山石、云气纹、小草、太阳等。麒麟作后肢蹲状、右前蹄抬起,回顾张口瞪目,气势凶猛,面目狰狞,富于动感。其身上纹饰与同时期龙纹鳞片的画法一致。画法以渲染平涂为主,稍见青花深浅变化。款的写法明末遗风较重。


青花洗口双兽耳龙纹瓶 

高45、口径10.7、底径15厘米

这种器型为顺治时期特有,仅见青花品种,因极象西藏喇嘛教所用的号筒,故又称为“号筒尊”。亦为佛前供器。该器胎体厚重,釉白中闪青,青花翠蓝浓艳但有晕散现象。洗口呈墩式碗状,颈部饰双兽耳,长颈上窄下粗,溜肩长腹,下部外撇,平砂广底。口沿下画倒垂莲瓣纹,颈部画朵云纹和江崖海水,腹部画海水云气龙纹。云纹留白边,龙矫健凶猛,麟片大而留白边。画面以渲染平涂画法为主,笔画随意有力,画面较丰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