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香菇寮白毫

香菇寮白毫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区农民喜爱这株大茶树,专门采制,命名为香菇寮白毫茶。另外一种说法,谓香菇寮白毫茶是从福建福鼎引入的。另外,用香菇寮白毫茶品种制造普通红茶或绿茶,也都不失为佳品。据在泰顺县的调查,清末民初香菇寮村及附近村寨生产的白毫茶,大部分由福鼎商人来村收购,运往福鼎并入白毫远销外洋。白毫茶主要销往德、俄两国。1979年生产的香菇寮白毫茶,经省有关部门鉴定,

香菇寮白毫茶产于浙南温(州)泰(顺)公路右侧、南雁荡山区一个名称美丽又奇特的山村——香菇寮,该村原以产香菇而闻名。

香菇寮村坐落在山岙之中,属泰顺彭溪,山势高耸,傍山筑舍,层层相叠,整洁有序。村舍四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下涧水漫淌,村旁山泉涓涓,极尽自然之美。这里峰峦叠嶂,土质优良,晴天早晚云雾笼罩,阴天雨天更是山天相接。昔日山上森林繁茂,植被满山;其中有一树种,适宜繁殖香菇,远近山民相继在此筑建小木屋(俗称寮),以产香菇为生,天长日久,遂形成了一个自然村,香菇寮之名,由此而来。

温州产茶历史悠久,早有白茶之说。唐陆羽《茶经》引《永嘉图经》云:“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而香菇寮有白毫茶的历史不算久远,相传在村的山背深山老林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旁边生长有一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芽头肥壮似笔尖,芽叶上有浓密的银丝般的毫毛,叶形大而厚,液汁饱满,这很可能是古代撩荒遗留下来的。利用其芽叶制成的茶叶,香高味浓,并有幽幽的兰花香。山区农民喜爱这株大茶树,专门采制,命名为香菇寮白毫茶。因茶叶产量不多,山区农民就利用这株大茶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经过几个世代,才发展成有好几十亩白毫茶的茶园。

另外一种说法,谓香菇寮白毫茶是从福建福鼎引入的。关于福建白毫茶的发现和产销历史,为时也不太长,据《政和县志》记载:“清咸同年间(1851—1874年),草茶最盛,均制红茶,以销外洋。嗣后逐渐衰落,邑人改植大白茶。”(所谓大白茶,即指白毫茶)在福建的茶事中,对白毫茶的发现也有种种传说,说清光绪十二年间(1886年),福鼎竹栏头乡一个孝子,名叫陈焕,因家贫无力供养老母,忧心忡忡,一天跑到太姥山祈梦,太姥仙娘手指一树说:“你在这里可觅个衣食。”第二天清晨,陈焕跑到这里时,除发现一株怪茶树外,别无他物。陈焕疑其为太姥仙娘所指,随即从这株怪茶树上剪下一些枝条,移植到他家附近的山上。当年就采制茶叶四五斤,因茶叶异香馥郁,每斤值价三两(白银),售价高于当地普通茶叶十倍以上。以后群起仿效,争相扦插繁殖,至民国初年,福鼎全县已产白毫茶上千担了。陈焕上山祈梦,当属神话,但从福建茶叶史料来看,白毫茶最先由陈焕发现并从太姥山移植下来是比较真实的。白毫茶在福建茶市上出现是在光绪十六年间(1890年),从时间上来分析,也是基本吻合的。福建福鼎与浙江泰顺两地毗邻,两地人民日常交往频繁,风俗习惯相似,农事发展雷同,白茶闻名远销外洋后,从福鼎引入也是有可能的。

香菇寮茶采摘幼嫩,制造方法特殊,白毫茶选用新春萌发的一芽一叶(一枪一旗)。采后将芽叶薄摊在筛面上,置于日光下曝晒,晒至七成干左右,茶体色泽鲜白,毫毛闪闪如银,故上等的白毫茶叫作“银针”,也称“银针白毫”。晒成七成干左右,把紧卷成条的叶片拣去,另作制造“白毛猴”的原料。经拣别后,将芽叶置于焙笼上用文火(60℃~70℃)烘干。烘焙时,要在笼心上垫一层纸,以防火温过猛和茶碎下坠火炉产生烟熏气味。烘焙约三分钟,中途轻轻翻拌一两次。烘焙是制造白毫茶的一项精巧技术,需要有经验的茶工来掌握,如火温太高,叶色易变黄,影响茶叶色泽;火温过低,又易使叶色发黑并产生霉变味。对那些日光干燥程度不足的茶叶,也可在烘焙中适当调剂火温而给予补救。茶叶烘干以后,进行筛簸,朵大洁白的芽叶为“顶标”,筛下的芽叶经过簸扇,除去粉末叫“次标”。这两种都是一枪一旗的净身茶,都叫白毫或银针茶,所谓“顶标”与“次标”,是区分其质量高低的两个品级。白毫茶经筛簸以后,还要经过一道摘拣工序,这是一项极其细巧的工作,也是其他茶类制造中罕见的。方法是将每片茶叶上的茎和梗逐一摘拣,在白毫茶中,只见芽尖,不见茎、根、梗。最后再覆火一次,用文火稍烘十多分钟,使茶叶充分干燥,稍冷却后即装箱待运。采制一斤白毫茶真是“辛苦工夫殊不少”啊!

白毫茶的品质特征:茶芽肥壮,绒毛密布,色白如银,汤色清碧,呈浅杏绿色,香气清幽,滋味鲜爽适口。

香菇寮白毫茶品种,也可制造“白牡丹”(绿茶之一种)。“白牡丹”的原料为春、夏两季开园时新梢上的一芽二叶,制造方法与白毫(银针)不同,因有一芽二叶,仅仅靠春季温暖的阳光在较少时间内不能使二叶达到七成干,所以不经日晒,便摊放、杀青、炒揉、焙拣等。“白牡丹”不成条索,状如凋萎花瓣,夹有银白毫心,色泽灰绿,汤色明亮,叶底芽叶完整,香洁清远,甜润可口。

香菇寮白毫茶还可制作“白毛猴”(绿茶的一种),采制方法与“白牡丹”相同,制造白毫(银针)时拣别出来的紧卷叶,也是制造“白毛猴”的优质原料。“白毛猴”的形态也不成条,但汤色清碧,味较清香。另外,用香菇寮白毫茶品种制造普通红茶或绿茶,也都不失为佳品。

据在泰顺县的调查,清末民初香菇寮村及附近村寨生产的白毫茶,大部分由福鼎商人来村收购,运往福鼎并入白毫远销外洋。福鼎政和白毫茶的数量包括泰顺产的白毫茶在内,全盛时期数量当在两千余担。

白毫茶主要销往德、俄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无力向外购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对外贸易方针改变,我国输德输俄茶叶均受影响。特别是价格高昂的白毫茶销路格外受挫,售价由每担最高价四百六十银元贬至每担最低价几十元,茶楼纷纷倒闭,茶商破产,茶农受苦尤深,茶园荒废。1917—1921年为白毫茶的衰落期,自1922年至抗日战争前夕,白毫茶的销路才略有转机,改销法、荷、英、美等国,还有一部分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供华侨饮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白毫茶又遭到第二次厄运,销量又开始没落,茶农采制白毫茶还不够工本,索性转产大宗红茶和绿茶。

过去,外国人将白毫茶视为一种高贵的奢侈品,德、法两国人只有在宴请客人时,将每个客人的茶杯里放好茶叶以后,再添加白毫茶,沏上开水后,让几片叶质肥壮、毫毛浓密的嫩芽叶沉浮在杯子中间,以示这杯茶汤的高贵。如全用白毫茶冲泡,那只能是皇室贵族或者百万富翁了。在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是把白毫茶当作普通饮料,而是在盛夏暑天,冲泡一杯当作高贵的清凉解毒的凉药剂,这也不是一般平民所能享有的。

近年来,省农业、供销、科研、教育部门为了适应国内外销售需要,对浙江历史名茶进行系统的整顿、挖掘、创新,香菇寮白毫茶已开始恢复生产,并在杭州市场试销。1979年生产的香菇寮白毫茶,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外形肥壮紧实,白毫显著,色泽绿润,香高味爽,汤色绿明,叶底细嫩绿翠,深受消费者喜爱。

泰顺县地势高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浙江理想的产茶区域。香菇寮白毫茶品种,除在彭溪一带繁殖外,其他地区也有大量发展,全县估计有几千亩,管理好这批茶园,进一步研究白毫茶的采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逐年扩大产量,积极向外推销,深信白毫茶昔日光荣灿烂的历史又将重演。

1979年9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