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带一路”形成的时代意义

“一带一路”形成的时代意义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政府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很显然是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需要,而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是为了全球经济发展、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是包容的、开放的。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这一包容性的、高瞻远瞩的宏观思维,是中国处理“一带一路”与“新丝绸之路”两者关系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国在全球推广“一带一路”的宗旨。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政府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源于美国教授弗雷德·斯塔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和建议。弗雷德·斯塔教授构想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网络,以阿富汗为枢纽,将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西亚国家与经济发展迅速的印度,乃至“小龙”和“小虎”集中的东南亚、东亚连接起来,促进各国间以及几大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该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构想期望印度发挥重要作用,但也离不开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可见,弗雷德·斯塔教授的“新丝绸之路”主要限于亚洲地区经济建设。但是,美国政府将弗雷德·斯塔教授的“新丝绸之路”构想上升为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带有牵制中国或排斥中国的色彩,谋求在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权,与美国政府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相配合。美国政府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很显然是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需要,而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是为了全球经济发展、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是包容的、开放的。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9月17日在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后,斯塔教授多次表示,“一带一路”构想与他的“新丝绸之路”构想(非美国政府的构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地推进,而且可以合作互补。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关系新的战略构想,是中国在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前提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构想和建设本身具有强大经济建设的辐射作用和显著的包容性特征。历史上的陆、海丝绸之路从来就不是单线的,而是多路线的,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发展、经济发展和民众间的文化交流。目前,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构想将凭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洋运输、油气管道和互联网,对全球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延伸作用,将促进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间的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并且具有包容性特征,可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一带一路”包含了美国教授弗雷德·斯塔的“新丝绸之路”构想,也包括了俄罗斯力推的欧亚经济联盟。

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主导建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长期坚持的国际战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这一包容性的、高瞻远瞩的宏观思维,是中国处理“一带一路”与“新丝绸之路”两者关系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国在全球推广“一带一路”的宗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