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迫开国与变法图新

被迫开国与变法图新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差不多与中国同一时间,日本也被迫向西方“开国”,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3年7月间,美国准将佩里率4艘军舰到达日本,以美国政府的名义要求与日本天皇签订一个友好条约。1858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新的条约,开放更多港口给美国商人,确认美国在日本享受治外法权,降低日本对于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进口税。此次战争被称作“戊辰战争”。以后,日本历次对外战争的战殁者均被合祀于靖国神社。

差不多与中国同一时间,日本也被迫向西方“开国”,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中日两国命运迥异,一个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一个却跻身列强行列。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且成功逆袭,关键就在于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明治维新

从17世纪开始,日本的最高权力就已经由天皇手中移到了幕府大将军的手中。封建诸侯被称为大名,每个大名都有自己的武士,他们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之中,反对一切与欧洲人的接触。1638年之后,除了在对马小岛上荷兰人还保有一个小型的贸易据点以外,所有在日本的基督教和对外贸易均为幕府所禁止,一切与西方的接触都被切断。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至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的日本继中国之后也被迫与西方势力遭遇了。1853年7月间,美国准将佩里率4艘军舰到达日本,以美国政府的名义要求与日本天皇签订一个友好条约。这个要求被拒绝。第二年3月,佩里又带了7艘军舰来到日本,幕府在他的大炮威胁下签订“日美条约”,日本开放下田、函馆港口以供美国商人进行贸易,并同意在下田设立美国领事馆。至此,日本两个世纪闭关自守的状况终于被打破。不久,英国、俄国、荷兰、法国等国纷纷向日本援例要求,也都获得了同样特权。1858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新的条约,开放更多港口给美国商人,确认美国在日本享受治外法权,降低日本对于从美国进口商品进口税。接着,其他列强也强迫日本订立了同样的条约。

外国势力的突然入侵加剧了日本国内危机,并且导致了德川幕府统治的崩溃和皇权的恢复。幕府将军对美国和欧洲代表的顺从激起了保守的大名和天皇的反对,天皇对不平等条约中的屈辱条款更是感到愤怒,并因其向蛮族屈服而质疑幕府将军统治日本的权力。反对德川幕府统治的情绪迅速扩展,南方的长州和萨摩两藩成为不满武士聚集的中心。到1858年,长期被排斥在外,无法插手政治事务的京都朝廷成为反对的中心。不同政见者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集合在一起。

幕 府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演变成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日本古代就有军人干政的习俗,幕府政治即为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大部分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凌驾于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日本幕府政治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历史时期。

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使西南藩武士改变了盲目排外的立场。事件缘起1863年长州藩炮轰美、法、荷兰等国军舰,结果招致列强报复,于1864年9月炮轰下关,登陆后肆意烧杀。长州藩无力抵抗,最后以300万日元赔款才得以了结。萨摩藩武士制造的“生麦事件”也导致英国军舰炮轰鹿儿岛。民族危机使日本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国家前途,他们感到,盲目排外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带来损失和恶果。因此,尊王攘夷派转而采取了倒幕开国的决策,尊王攘夷运动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杉晋作、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

1867年10月14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倒幕首领从新即位的天皇睦仁手中得到一份给萨摩、长州二藩的“讨幕密敕”,命令二藩举兵征讨幕府。1868年1月3日,两藩倒幕派在军队的帮助下发动政变,用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将军制,将政权还给天皇。王政复古后,朝廷同德川庆喜就辞官纳地进行了交涉,但以破裂告终,双方还发生了武装冲突。朝廷决定对德川庆喜进行征讨。1868年1月31日,明治天皇发出了讨伐德川庆喜的敕令,1868年6月27日,新政府军攻克幕府残余势力的最后据点北海道,统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结束。此次战争被称作“戊辰战争”。1868年9月8日,新政府定年号为明治。

“戊辰战争”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不仅萨摩和长州藩出身的藩士开始掌握政治权力,而且以后长州藩成为陆军的重要势力,萨摩藩则成为海军中的主要势力,这两者都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对外侵略的推动者。另一方面,明治天皇为祭祀戊辰战争中阵亡的3500多名官兵,在江户修建了东京招魂社。之后,在日本内战中为明治政府奉献生命的战士,均作为护国的英灵被合祀在东京招魂社。1879年,日本政府取义中国古籍《左氏春秋》中“吾以靖国也”(镇护国家,使国家永保安定之意)一句,将东京招魂社更名为靖国神社。以后,日本历次对外战争的战殁者均被合祀于靖国神社。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明治政府成立后面临两大任务:一是要把封建的国家改造成资产阶级国家,二是要进行新国家的建设工作。维新元老们认识到,要想把日本建设成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必须要向西方学习。因此,明治维新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向西方全盘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像其他落后国家那样仅仅局限在军事技术领域。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一个包括40人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国家进行考察。使节团到1873年9月陆续回国,前后将近2年。他们一共去了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德国、俄国等12个国家。在国外期间,他们认真、细致地考察了西方国家各个方面的情况以及经验,途中就不断给国内写信,随时介绍情况,让国内第一时间学到西方先进的经验。

根据考察的经验并结合日本的国情,维新元老们提出了三大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涉及经济、教育、思想、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其改革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一)殖产兴业。明治政府为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三个措施:

第一,用国家的力量扶持资本主义。以1880年为分水岭,之前主要采取了“官营示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的方针,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投资,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聘请外国技师,作为示范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效仿。政府在大办官营企业的同时,也以公司补助金的名义给予大资本家以巨额补助金,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1880年11月以后,明治政府开始把官营企业划归私人经营,进入了全面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阶段。所有官营企业均按低价、无息、长期分期付款的办法出售。三井家购买了三池煤矿、新町纺织所、富冈制丝所。三菱公司购买了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生野银矿。这样一来,原来主要是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的大资本家变成了大工矿企业主,从而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成为财阀的基础。

第二,用国家力量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到1885年,明治政府为了兴办官营企业共拿出2.1亿日元。此外,由于在改革华族、士族俸禄时发给他们大批公债,政府也因此付出巨额资金。

第三,用国家力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留学生。以内务省为例,它所办的轻纺工业企业大部分是用从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办法建立起来的。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3倍多。

殖产兴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政府的一个基本认识,即在兴办产业方面,政府不能与民争利,官营企业出售就是这种认识付诸实施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采取官办、官督商办等形式开展洋务运动的清政府却没有这种意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特别是民间企业在官商和洋商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举步维艰。日本在殖产兴业方针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意味着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乃至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把日本从封建社会迅速改造成近代化社会。当时,政府尽管在财政上十分困窘,但仍将最多的资金用在了学校建设上。1872年,文部省仿照欧美实行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近代教育体制,并且确立了普及小学教育原则;同一年,宣布成立师范教育;1873年,决定振兴实业教育,以造就科学技术骨干力量。这样,维新后的日本建立了普通学校、师范学校、实业学校三个教育体系,这是明治政府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维新的终极目标。为了富国强兵,就必须效仿西方资产阶级的军事制度。1872年11月,明治政府颁发征兵诏书;1873年又颁发征兵令,正式着手建立新式常备军。到1890年左右,新式军队中的陆军已经拥有7个师团现役5.3万人,预备役25.6万人,海军拥有25艘军舰和10艘鱼雷艇,总计5万余吨。

启动变法维新时的日本其社会发展程度大致相当于14世纪的欧洲,可是当它踏入20世纪的门槛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陆军和海军强国。从1868年到1900年,不过一代人的时间,日本所达到的成就相当于欧洲人在20代人中完成的积累。这是日本上下一心、锐意图强的结果。1899年,西方国家取消了在日本的治外法权(即西方人在日本犯罪,可以由日本的司法机构审判了)。这是日本进入所谓文明世界的标志。

日本人将自己国家的巨大转变归功于“黑船事件”的刺激和激励,佩里因此被视为“文明的传播者”而非入侵者。有人以蒸汽机的日文谐音“上喜选”作歌,对此做了形象的概括:

名茶上喜选,

只消喝四碗,

惊破太平梦,

彻夜不能眠。

为纪念“黑船事件”,在横须贺当年美军登陆之处,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有伊藤博文的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纪念碑”。直到今天,日本人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一场相当有特色的祭典——黑船祭。人们装扮成19世纪美国海军的模样,重新模拟当年的“黑船事件”。对于他们而言,1853年的事件不是什么耻辱,而是打破闭关锁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一步。日本启蒙运动者福泽谕吉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嘉永年间(1848~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正是这把火,让日本有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因而也有了与中国不同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