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及其国际影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及其国际影响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终,借助于1701至171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在打败法国的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崛起的第一段征程——成为欧洲第一强国。顾名思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火索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但是,西班牙人反对瓜分他们的国家,查理二世对瓜分的企图非常愤怒,宣布他的遗产只能由一个人继承。约克公爵继承王位后,他参与平息反政府叛乱而被任命为英军总司令。

至17世纪晚期,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势头:在连续的征战中,它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在打败荷兰的基础上,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在光荣革命之后,它的政治实现了与商业的最佳结合。现在,环顾欧洲,除了法国,其他国家均已不是英国的对手。最终,借助于1701至171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在打败法国的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崛起的第一段征程——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顾名思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火索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6世纪曾经独步欧洲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后,此时已走过了它的辉煌时代而步履蹒跚了。雪上加霜的是,自1665年之后,西班牙又开始处于随时面临王位继承危机的状态。国王查理二世在1665年继承王位时年仅4岁,他是腓力四世3个儿子当中仅存的一个,但是王室之间长期近亲通婚使这个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存在严重问题,自出生起就被断定难以成人,且不会有子嗣。这就意味着,一旦这位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男性成员去世,欧洲各国将面临由谁来继承这个庞大帝国的问题。当时西班牙的领地遍布欧、美、亚、非四大洲,如此沉重的遗产加到任何一个王室身上,都将是一个令其他国家无法承受的砝码。

令人意外的是,查理二世虽然体弱多病,但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么短寿,他一直活到了1700年,不过没有生育能力倒是事实。所以,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尽管没有在查理登上王位之后很快出现,但是到17世纪90年代末,所有的信息都显示,查理二世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王位问题也就成为欧洲大国关注的焦点。

按照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法,如果国王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与王朝有婚姻关系的人享有继承王位的权利。根据这个法律,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法国的波旁家族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法王路易十四和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处于同一个权利等级,他们的母亲都是腓力三世的女儿,他们又都娶了腓力四世的女儿,即这两位都是腓力三世的外孙、查理二世的表兄兼姐夫。

当时,就几个大国来说,基本的立场是瓜分,因为谁都不想让这份遗产被别人独占,谁也都无法安稳地独占这份遗产。当然,如何瓜分也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1698年和1700年,路易十四与英国国王兼荷兰执政威廉一世曾签署了两个瓜分条约。但是,西班牙人反对瓜分他们的国家,查理二世对瓜分的企图非常愤怒,宣布他的遗产只能由一个人继承。1700年10月2日,查理二世立下遗嘱,将不可分割的继承权交给法国太子(即路易十四的儿子)的第二个儿子昂儒公爵,或第三个儿子贝里公爵,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查理大公。这个遗嘱颇有些出人意料,西班牙人的意图是,通过把他们的帝国与欧洲最强大的君主路易十四联系在一起而保证它的完整性。他们预计,法国别无选择,因为拒绝的结果就是王位将落入死对头奥地利之手。在立下这个遗嘱一个月后,查理二世就结束了自己可怜的一生。

现在,球被踢到了路易十四的脚下。这样一位拥有强盛国力、与众不同的君主会如何处置西班牙人扔过来的这个烫手的山芋呢?毫无疑问,他会勇敢地接受这个挑战。事实上,路易十四也没有退路。从理论上说,他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和平实施与英国人达成的条约。这几乎不可能,因为西班牙人反对瓜分,奥地利也不会同意这个条约;二是放弃继承权。但这会导致皇帝的儿子查理大公登上西班牙王位,其结果既会增加奥地利的权势,也不符合路易十四一贯强调的尊严、荣誉原则,他不可能对此置之不理;三是接受这份遗嘱。这注定会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再容忍法国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了。无论做出什么选择,最终的结果都可能是战争。既然如此,路易十四决定接受西班牙的邀请。

腓力五世(1683~1746)

1700年12月,昂儒公爵出发赴西班牙,1701年初达到马德里接受王位,宣布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1700~1746年在位)。更让其他国家不能容忍的是,路易十四居然发表正式文件,宣布腓力五世有权继承法国王位。这就意味着,有一天,法西两国有可能合并。再加上路易十四帮助腓力五世占领了南尼德兰,而腓力五世又给予法国在西班牙海外领地的贸易特权。凡此种种,都超出了欧洲大国的承受底线,最终促使反法大同盟在1701年9月的成立,其成员包括英国、荷兰、奥地利、丹麦、普鲁士、汉诺威、巴拉丁及一些德意志小国。而法国的阵营只有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葡萄牙和萨伏伊。

在反法的阵营当中,英国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它的金钱和军队,尤其是金钱,大陆国家不可能战胜法国。此时,经历了光荣革命的英国政局稳定、国力日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可谓是恰逢其时:对欧洲而言,终于有了一个反法的核心和金主;对英国而言,终于有一个将法国拉下马的机会。

战争初期,由于法国军队训练有素、名将云集,而反法的一方仓促上阵、力量分散,所以法国占了优势,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英法之间的较量也扩展到了两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北美作战也被称作安妮女王战争。1704年之后,由于盟友相继投靠敌人,内部也出现了新教徒起义,法国陷入内外交困、力不能支的处境。从1705年开始,盟军连战连捷。

马尔巴勒公爵(1650~1722)

在这次战争中,反法大同盟一方涌现出一位杰出的天才军事指挥家——英国的马尔巴勒公爵,他在11年的战争当中担任联军最高指挥官,从没有输过任何一场战役。马尔巴勒公爵本名约翰·丘吉尔,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祖先。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富勒对其有过如下评价:

以将才而论,他具有一种很少见的魄力,能够对于一场战争做总体性的观察,他能够把海权与陆权、战略与政策都融合成为一体。没有一件事能逃出其观察力之外,即令在战术方面或行政方面,任何细节也不会被忽视。他是一个谋略家,总是经常使敌人感到神秘莫测;他也是一个管理家,他的人员对于任何东西都不会感到缺乏。在计划一场战役时,他可以忍受无限的痛苦,在执行一个计划时,他又能不怕无限的困难。

马尔巴勒公爵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为约克公爵(即后来被议会废黜的国王詹姆斯二世)当侍从,参加过一些战争,深得约克公爵信任,受封男爵。约克公爵继承王位后,他参与平息反政府叛乱而被任命为英军总司令。但是,他在1688年宫廷政变中转而拥戴威廉一世,并受封伯爵。至此故事并没有结束。马尔巴勒伯爵于1691年因涉嫌参与詹姆斯二世谋叛而被捕入狱,获释后失去威廉一世的宠信。1702年安妮女王即位后再度被重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也与他的妻子是安妮女王的侍从不无关系。1704年,他因战功卓著而受封公爵。也许是言行不慎,也许是人红是非多,1711年下院指控他滥用公款,被免职后侨居国外。1714年回国,积极参与迎立汉诺威王朝英王乔治一世,再度受重用,但不久即因病引退。从马尔巴勒公爵的生平可以看出,除了是一名伟大的军事指挥家外,他还是一个在政治上嗅觉极其灵敏、立场高度灵活的投机者。

1710年之后,战争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一些新情况和新趋势的出现使大联盟的支柱——英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因素是英国政局的变化,托利党取代辉格党上台执政,它反对辉格党参加欧洲大陆战争的政策,开始和法国寻求妥协。当然,出现这一局面也是因为英国在海外已经收获了足够多的利益,继续打下去可能破坏大陆均势,导致奥地利坐大。第二个因素是瑞典在北方战争中失利,俄国有可能取得波罗的海霸权,这将威胁到英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和航行,所以,英国需要腾出手来应对北方出现的新形势。第三个因素是皇帝约瑟夫一世于1711年去世,其弟查理大公,即西班牙国王的备选人之一,成为皇帝查理六世。查理是其父利奥波德皇帝欧洲大帝国计划的追随者,他的上台使英国人担心,一旦奥地利获胜,就会实现皇帝合并西班牙、建立哈布斯堡欧洲大帝国的计划,从而破坏欧洲的均势。对英国来说,庞大的西班牙帝国既不能合并于法国,同样也不能合并于奥地利。

英国从1711年就开始与法国秘密和谈,马尔巴勒公爵被解职。1712年和谈公开化,双方的军事行动停止,法国得以摆脱困境,避免了彻底失败的命运。现在,大同盟当中只剩下奥地利还在坚持与法国作战。1713年3月21日至4月11日,参加和谈的各方代表云集荷兰乌得勒支城,以英国、荷兰、普鲁士、萨伏伊、葡萄牙为一方,法国为另一方签署了《乌得勒支和约》。查理六世拒绝签署和约,继续对法国作战。但是没有英国的支持,奥地利根本不是法国的对手。1713年12月,法国、奥地利也开始谈判,1714年3月17日签署了《拉什塔特和约》。在1713至1715年间,英国、荷兰、奥地利又签订了一系列《界防条约》。这些条约一般通称为《乌得勒支和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承认腓力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法、西两国永远不得合并。其实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两个波旁王室的关系并不好,路易十五和他的叔叔腓力五世还曾经发生过战争。

(二)对皇帝查理六世放弃西班牙王位以补偿。这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西班牙。西班牙的南尼德兰和在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地划归奥地利。从此,开始了奥地利对意大利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控制,直到意大利在19世纪60年代获得独立和统一。

(三)法国承认汉诺威选侯乔治有权继承英国王位。因为安妮女王没有子女,遂产生了一个在她身后由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安妮是被废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詹姆斯,安妮最初从家族的角度考虑,倾向于弟弟继位。但是詹姆斯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让天主教徒当国王是英国社会和议会绝不能接受的。除此之外,就只有德国的汉诺威家族有资格继承王位。安妮的曾祖父詹姆斯一世的女儿嫁到了德国的汉诺威,是乔治的祖母,乔治也算是安妮的远房表兄弟。他既有英国王室的血统,又是新教徒,所以被英国议会确定为英国王位的继承人。1714年,乔治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

(四)英国的获益主要是在殖民地、海上据点和贸易特权方面。英国从法国手里得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纽芬兰、哈得逊湾领土,还有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这是法国丢失北美殖民地的开端,再过半个世纪,北美基本变成了英国的天下,成为英语世界的一部分。英国还获得了西班牙在地中海的梅诺卡岛和控制进出地中海的要塞直布罗陀。这些据点对于英国在18至19世纪的海上霸权至关重要,英国海军对世界各大洋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控制要点来实现的。直布罗陀对英国尤其具有战略意义,在19世纪60年代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后,直布罗陀成为欧洲通往印度和远东的咽喉。另外,英国获得了在西班牙属地的贸易特权,对于一个海权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与海军同等重要的大事。

(五)勃兰登堡选侯的普鲁士国王地位得到各国承认。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欧洲大国队伍里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孔。

英国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乌得勒支和约》的最大赢家。它不仅扩大了殖民地和贸易特权,而且进入了地中海,这对欧洲后来的政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国的霸权野心被遏制,欧洲大陆的均势得以保持。所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乌得勒支和约》使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强国。而就在半个多世纪之前,英国人还沉沦在内部的纷争当中,17世纪60至80年代,英国国王还要接受他们的表兄弟路易十四的资助。

与英国的崛起相呼应,法国则从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跌落下来,除了日后在拿破仑手里有过短暂的勃兴之外,法国再也没有获得过路易十四时代的辉煌、地位、实力与影响力。在18世纪,它虽然也参加了多次战争,但再也不是为崇高的荣誉而战了。

《乌得勒支和约》签订之后,英国在海洋上和在世界市场中都获得了优越的地位,诚如马汉所说的:

不仅是在事实上,而且也在它的自觉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