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有效地惩罚和预防犯罪,依据犯罪状况和犯罪原因而确定的,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或者其他规制手段的基本方略。当下,我国刑事政策领域的最新形态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所谓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指对于重大犯罪及危险犯罪,采取严格的刑事政策;对于不需要矫治或者有矫治可能的犯罪,采取宽松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意味着形成一种均衡的刑罚目的观,这也是制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有效地惩罚和预防犯罪,依据犯罪状况和犯罪原因而确定的,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或者其他规制手段的基本方略。刑事政策是应对犯罪问题的政策,作为一种反映性的政策,它的产生形成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而相关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刑事政策的变化。“刑事政策的制定,无论制定者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都不可能不受某种刑事学说理论的影响,而且历史事实也表明:近代刑事政策的萌生是与刑罚目的理论相联系,刑事政策的成熟是与犯罪原因学说相联系。”在人类历史上,从刑事古典学派倡导的刑罚人道主义与死刑废止论,到刑事实证学派所主张的社会政策预防犯罪与教育刑论,从“二战”以后由意大利的格拉马第和法国的安塞尔推行的“新社会防卫论”,到当今“重重轻轻”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思潮,都对世界各国刑事政策和刑事法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刑罚目的是国家据以确定刑事政策、制定刑事法律,特别是设计刑罚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刑罚目的观为刑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其转变决定了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刑事政策总是处在不同的变动当中,引起这种变动的基本指标就是刑罚目的的诉求变化。当下,我国刑事政策领域的最新形态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所谓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指对于重大犯罪及危险犯罪,采取严格的刑事政策;对于不需要矫治或者有矫治可能的犯罪,采取宽松的刑事政策。两者都是基于刑罚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刑罚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刑罚谦抑性观念而产生,认为有限的刑罚资源应当使用到最需要刑罚规制的地方,即刑罚的使用应当集中在维护社会最基本的秩序与最需要维护的秩序上。(3)宽与严毕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意味着形成一种均衡的刑罚目的观,这也是制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严格刑事政策从保护社会秩序出发,采取报应刑思想,适用对象是重大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累犯等,基本策略是刑事立法方面的“入罪化”、刑事司法方面的“从重量刑、特别程序和证据规则”及刑事执行上的“隔离与长期监禁”;宽松的刑事政策从特别预防和刑法谦抑主义出发,采取教育刑思想,适用对象是轻微犯罪、无被害人犯罪、偶犯、初犯、过失犯等,其基本策略是刑事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刑事司法上的“非刑罚化、程序简易化”及刑事执行上的“非机构化、非监禁化”。(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