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农场让中国农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家庭农场让中国农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由传统承包户小规模经营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3月,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一是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二是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已被有关部门认定或注册的共有3.32万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1.79万个,工商部门注册1.53万个。

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首要的是土地流转。近年来,中国通过土地流转,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黑龙江、河南、安徽、上海等省市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大的家庭农场已达到几千亩甚至超过一万亩。目前,一些地方对支持家庭农场出台了扶持政策,比如上海松江区,对家庭农场主不但按经营面积补贴,还对其购买农机给予补贴,如今松江区有家庭农场1200多户,经营面积共计13万多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可以说,由传统承包户小规模经营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平衡点,平衡点的一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另一端是社会公平和稳定,即农村土地集中的速度要与人口转移的速度相适应。

再比如,山东的亮点是探索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在山东枣庄,几年前就开始探索给农民发放土地经营权证,农民凭证可以贷款;土地流转有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市场。2013年,山东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能力,相关的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将覆盖所有涉农县。山东省委党校教授郭振宗认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放水养鱼,不要让它承担过多的法律义务。要抓紧制定发展家庭农场、扶持家庭农场的一些原则、思路和实现的途径。

专栏

中国家庭农场数达87.7万个□

2013年3月,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一是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年底(下同),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二是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

三是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四是一些地方注重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全部家庭农场中,已被有关部门认定或注册的共有3.32万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1.79万个,工商部门注册1.53万个。2012年,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其中江苏和贵州超过1亿元。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2013年6月5日

培育经营主体,实现阶段推进

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该县类似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以后,农民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一些农民通过“摸爬滚打”掌握了一定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发展成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劳务输出的普遍化,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农村经纪人的兴起,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广泛,规模农业发展加快。三是基本成形阶段。2004年以来,一系列国家强农富农政策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逐渐形成了四类特色模式: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和休闲型家庭农场。目前全县规模种养基地已发展到670余家,虽然还没有正式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但有相当部分已经具备家庭农场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