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两种前途

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两种前途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帝国主义战争消耗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削弱了它对国外殖民地的统治,无论从武装力量、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来看,都是这样。无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中取得政权,这个政权使其从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例如中国,其前途便是社会主义。其理由一是帝国主义不允许,二是它要取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这也导致其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最后谈一谈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和中国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帝国主义战争消耗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削弱了它对国外殖民地的统治,无论从武装力量、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来看,都是这样。这样,国外殖民地,主要是奴役土著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便有胜利的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的历史条件就是这样。

这些奴役土著的殖民地,或者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或者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甚低,既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民族解放运动就其社会性质来说,是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民族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民主革命是反对前资本主义,特别是封建主义,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力量是农民

但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条件不同,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就不同,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后的发展前途也就不同。有一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中取得政权,这个政权使其从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例如中国,其前途便是社会主义。有一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有两种发展前途:一是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一是重新沦为或仍旧是殖民地。有一种是封建主、奴隶主领导的。其前途也是两种。除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外,其他的都可称为民族独立国家。

这种由无产阶级领导民族解放运动而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同由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各有特点:主要是,前者由于存在着大量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几乎没有垄断资本主义,在改造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后者就不是这样,商品经济发达,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某些杠杆是可以利用的。

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条件下,除了1922年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走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外,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再也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只能建立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其理由一是帝国主义不允许,二是它要取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这也导致其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表明,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的国家,其发展前途有两种。)这理论看来是建立在两个不正确的前提上:一是,帝国主义能联成一块铁板,来绞杀这些要摆脱殖民地命运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其实,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只要善于利用这些矛盾,殖民地国家是有可能发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解放运动加以援助,是要以这些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条件。其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不应以这个为条件。正确地解决这个理论问题,对理解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谈一谈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和中国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前面谈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有两个战场,后来就有两种战争: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由国民党从事的战争,其实质是英、美,尤其是美帝国主义,通过蒋介石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打仗,两者争夺中国这块土地。由于这样,日本投降后,国共和谈失败,这两种不同的战争,就发展为解放战争——内战。从共产党领导的战争来看,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即抗美(蒋介石是其代表)民族解放战争,不同的只是,由于蒋介石是美国的工具,战争加上反对蒋介石政府的性质,取得内战的形式。从国民党从事的战争看,则是美帝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但遇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战争加上蒋介石政府反对人民大众的性质,也取得内战的形式。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1卷,第281页。

[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7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91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8页。

[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5页。

[6]由于这个原因,俄国革命后实行民族自决权的时间很短暂。波兰走了一段弯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芬兰至今仍是资本主义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