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服务单元提价

生产服务单元提价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涨”声总是响起来,洋奶粉、受到限“三公”消费调控前的白酒价格连年翻番更是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三)对生产服务单元提价的制约因素。这种“越用越便宜”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就越可以“中和”其他易提价行业的物价上涨,从而在整体拉低通胀水平,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胀高而发达国家通胀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通过竞争,迫使生产和服务提供者更优质、快捷和低廉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囚徒困境”的存在,提价应是较为困难的,如果集体通谋涨价则涉嫌违法。但是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涨”声总是响起来,洋奶粉、受到限“三公”消费调控前的白酒价格连年翻番更是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一)通胀循环带来的成本压力。包括人力、原材料和租金、融资费用等各项运营成本,企业所感到的压力的大小与上述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很有关系。其中,刚性、单向传导的人力成本造成的压力最大,而可以双向传导的原材料等造成的压力则较小,所谓“双向”是指原材料等产品价格不是单纯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传导上涨,下游若业绩不佳也会反作用于上游迫使原材料降价。可以发现,生产服务单元提价表现出很强的结构性特征,人力成本占比大的行业提价倾向更强,如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而占比小的行业则相对较弱,更多地向供应商谈判压价或不得不牺牲本企业利润以释放压力。过去二十年间发达国家通胀程度较低,与将人力密集的低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本国保留的工厂常高度自动化、少人或无人值守有一定关系,这有效降低了制造业的提价压力,发展中国家则恰好相反。

(二)主动提价增利。这是生产服务单元的“自激振荡”。一是具有垄断或优势禀赋。垄断者提价不需赘述,优势禀赋指产品在一定背景条件下获得特殊地位,比如,因国产奶粉存在安全问题,洋奶粉因产自国外便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格外青睐,借机大肆提价;利用公务消费的“刚性”,中高端白酒“不约而同”地涨价,有的白酒毛利竟至高达90%。二是利用供求关系。包括客观的供不应求,如汽车行业里一些受欢迎的品牌需要加价、等待数月才能提车,以及主观制造的饥渴营销,通过限量、限时营造“物以稀为贵”的主观感受,比如众多奢侈品等。三是利用产品更新换代。在推陈出新中宣称产品质量升级、功能增加以提高价格,比如保险产品利用新保险法实施之机、空调企业利用“去PM2.5”、“智能变频”等概念升级涨价,连方便面也利用“新包装”为噱头上调售价。四是小额商品暗度陈仓。PC行业中毛利最高的不是电脑、打印机等大额产品,而是键盘、鼠标垫等小额商品,消费者很容易关注绝对价格的变化而忽视相对价格的涨幅。比如,一台2000元的电视加价200元,消费者会认为贵了太多,而一罐啤酒从2元涨到2.5元,5角钱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容易忽视,但实际上前者仅涨价10%,后者却涨价25%。

(三)对生产服务单元提价的制约因素。一是竞争情况。2007年前后是物价上涨较快的时期,在物资丰富的“天府之国”,成都各“苍蝇馆子”(小吃店)门口也普遍竖起小告示,表示“物价上涨不得不调整菜价”云云,此即担心即使被动涨价也因竞争失去市场。美国耕地广袤、粮食充足,要提价更难,这也是其能低通胀的一大国情特殊性。二是产品的国际化程度。有的商品与国际市场联动很强,比如煤炭、基本金属、大宗工业品农产品,在理论上,跨境套利活动会迅速将价格差消弭,单一地区的生产者无法随意提价。三是商品自身特性。比如集成电路存在摩尔定律,电路性能的翻番带来原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同类现象在软件无线通信互联网等其他信息产业中也广泛存在。这种“越用越便宜”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就越可以“中和”其他易提价行业的物价上涨,从而在整体拉低通胀水平,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胀高而发达国家通胀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