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朝鲜科举的盛衰

朝鲜科举的盛衰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朝鲜科举是中国域外最为完备的科举制度。不少人及第东归后,对传播中国的科举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高丽朝的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属中国科举的。1392年,李朝取代高丽朝统治朝鲜半岛后,立即继续实行科举制。李朝的科举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繁,几乎每年都开科,达到了十分兴盛的程度,在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

朝鲜科举是中国域外最为完备的科举制度。早在公元9世纪初,朝鲜半岛还处于三国朝代时,新罗入唐留学生便十分向往中国的科第名物。赵在三所著的朝鲜史籍《松南杂识·科举类》在“东人唐第”条中说:“唐长庆初,有金云卿者,始以新罗宾贡。又金夷鱼、金可纪、崔致远、朴仁范、金渥皆登唐第。”宾贡进士是唐后期专为域外举子所设置的考试制度,应举者单独考试,登科者附名进士科榜尾。从长庆元年(821)金云卿中宾贡进士开始,新罗人登中国朝廷科第者络绎不绝,至唐末前后有58人,登五代梁、唐科第者又有31人。这些宾贡及第者中不乏才学之士,其中以《桂苑笔耕集》的作者崔致远尤为知名。不少人及第东归后,对传播中国的科举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新罗本土的“读书三品出身法”已初具科举制的形式。

公元936年,朝鲜半岛统一,高丽国建立。高丽光宗九年(958),光宗采纳后周入使高丽并留任为官的中国人双冀的建议,模仿唐代科举,建立了自己的制度。朝鲜史籍《增补文献备考》卷一八四《选举考·科制》载:

高丽光宗九年,命翰林学士双冀知贡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医卜等业。御威凤楼放榜,赐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经三人、卜业二人及第。自是取人之法,专在科举。逐年取士无定数。其法大抵皆袭唐制。冀屡典贡举,奖劝后学,文风始兴。

从此以后,高丽朝科举制度逐渐发展,走向兴盛。高丽科举,总体上模仿中国,也设有制述业(即进士科)、明经、明法、明书、明算业(科),并以制述业为重。制述业与明经业的考试内容是诗赋经文之类,而且所用教材也是中国的儒家经典。考试的形式与中国类似,并于显宗二年(1011)礼部侍郎周起奏定糊名试式,于文宗十六年(1062)全面实行封弥之法。中国科举制度的演进变动,往往在不久之后便会影响到高丽朝的科举。高丽朝也有金行成等九人在中国宋朝宾贡及第,张良寿在金朝宾贡及第,金禄等20人入元朝宾贡及第,金涛在洪武四年(1371)入明朝获三甲第六名进士。因此高丽朝的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属中国科举的。

高丽朝恭愍王十九年(1371)明太祖遣使来颁科举诏后,高丽科举乡会试程式一依明制,第一场试五经义,限500字以上,四书疑,限300字以上;第二场试礼乐论,限300字以上;第三场试时务策,限1000字以上,唯务直述,不尚文藻。中式后复以书、算、律试之,书则观其笔画端楷,算则观其乘除明白,律则听其讲解详审。

1392年,李朝取代高丽朝统治朝鲜半岛后,立即继续实行科举制。李朝太祖元年(1392)定科举法,初场罢四书疑和五经义,改试讲论,目的是为了“抑词章蹈袭之弊而务得穷经实学之士”,但实行数科之后,实践证明并不能选拔到“经学杰出之才”,于是在太宗七年(1407)吉昌君权近上书请改定科制、罢讲论而复试疑义,并乞中场罢古赋而试以论、表各一道及判一道。权近还认为“汉吏之文,事大要务,不可不重”,建议设立考试诗赋、吏文、经典、汉语的“汉吏科”,与正科同榜唱名[15]。李朝还扩大生员进士试的规模,并仿《礼记·王制》的古语,称生员进士为“司马”。高丽朝中叶以后一般是三年一试,取33人,李朝将三年一试称为“式年试”,属于“大比之科”,通常录取人数也是33名,后期式年试录取人数常达40名至50名。李朝还根据需要临时加科,称为“别试”,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恩科,凡遇皇帝登基、行幸、万寿、太妃附太庙称庆,册封世子、世子行冠礼、世子入学称庆等庆典都开别试,而且每十年开一“重试”,允许堂下官等现任官员赴考。此外还有增广试、谒圣试、春塘台试等科目,这些式年试以外的科目少则录取三名,多则录取四十余名,通常录取人数为十余名。

李朝的科举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繁,几乎每年都开科,达到了十分兴盛的程度,在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宣祖十七年(1584),李珥指出:

今世以科举取士,虽有通天之学,绝人之行,非科举无由而进于行道之位。故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科举之外,更无他术[16]

但是,由于科举频繁,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的大臣认为科举常开非但为国家之巨弊,也妨士子着实用功,使业不专一,而且出现不少中国科举类似的弊病。李朝有许多大臣也先后提出科制改革案,或提出“科荐合一说”,即实行考试与推荐结合的办法,朝廷也曾颁布过“科弊纶音”,“科场救弊节目”,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但终究无法根除科举制的固有局限性。李朝末年,科举日益走向衰败,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李朝科举更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高宗三十一年(1894),日本侵略朝鲜,并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李明科举制遭到日本入侵事件的沉重打击,该年7月,军国机务处启:

科文取士,系是朝家定制,而难以虚文取用实才。科举之法,奏蒙上裁变通后,另定选举条例[17]

高宗皇帝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允准停罢了科举制。这样,从958年开始设立的科举制,到1894年走完了936年的历程,比科举制的祖先中国早11年寿终正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