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信文本的盛衰

书信文本的盛衰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考证,书信起始于战国,秦朝后逐渐盛行。书信旧时有尺牍、书简、手札等别称。同样倡导书信写作的,有高语罕编的《白话书信》一书,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由于书信为特殊的文体,历代书信中的佼佼者,均为优秀文学作品,可诵可赏。因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书信文本写作开始繁荣,到“文革”期间,百万知青上山下乡,家书更成了一道极其可观的风景。时下书信的传统文化又面临新的嬗变。

书信,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式微了。电脑、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正在取代传统的书信。但我仍未能忘怀,小时家父短短的一封书信,在冬季里恒久地温暖着我的心。这样的感受,时下已难重温。但我对书信的好感,却始终不渝。

书信,古已有之。然究竟起源何时,至今未可知晓。据考证,书信起始于战国,秦朝后逐渐盛行。书信旧时有尺牍、书简、手札等别称。中国历代文人,写作文本最多的不外乎诗与信。严格说来,诗有格律,信亦有格式,以及人物称呼、敬语、谦词,等等,均有一番讲究。诸如“祖父大人慈鉴”、“父亲大人膝下”及“顺颂尊安”、“并候近祺”之类。

因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特别重视书信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我历年淘得的关于书信方面的旧籍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书信文本写作常识,另一类是优秀书信的范本读物。可以肯定地说,民国年间出版各类书信内容的书籍成千上万种。但随着时光的蔓延,这样的书亦已难觅踪影。我就冷摊所得,略述一二。

《增广写信必读》,增广即增加、全面的意思。此书虽缺版权页,可见已是再版增订本了,封面印有“上海昌文书局印行”字样。书名旁有一图案,一只鸽子口衔一封书信,在城市的楼群上空飞翔,富有诗意。估计该书出版于民国之初。书里每一页均一分为三,上面为“简明算法指掌”,中间为“中华字汇”,下面五分之三处,是“写信必读”的内容,从卷一至卷十,分家书类、贸易类、问候类、请托类等,每一类又分若干内容,如家书类中,有子禀父、寄夫、谕子等。在一封封简短的文言书信中,夹有注释,一目了然。这与我后来淘得的袁韬壶编著、群学书局印行的《新尺牍大全》,贺群上编辑、大达图书供应社发行的《写信速成秘诀》等,为同一类型的书信写作基础书,书中大都自言“内容完备,门类广赅,应有尽有,搜罗靡遗”。

“五四”新文学兴起,提倡白话文。书信的教学亦开始追随时代潮流。《尺牍课本》就是其中一种。这是初入小学的教科书,封面上有“初级小学适用”字样,因是第二册,故不见版权页,估计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出版物,上海大众书局印行。在地摊上看见此书,细察一番,见封面上有“刘大白鉴定”一行字,我立马决定购下。薄薄的二十四页码,摊主索价三十元,经讨价还价,终以十五元成交。刘大白先生倡导白话文,是早期重要白话诗人,为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文学第一代作家,生于一八八〇年,病逝于一九三二年。二十年代中期,他在上海复旦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有《旧梦》、《邮吻》等诗集出版。经他鉴定的《尺牍课本》一书,极其简单通俗。每页一幅画,配一小段文字。如一幅“师生教学图”下,有“先生叫我写信,我说不会。先生说:我教你写”。这是小学生学写书信的启蒙教育。

同样倡导书信写作的,有高语罕编的《白话书信》一书,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我手头淘得的已是出版于一九二二年的第四版了。书中有自序、再版自序及四版自序。在一九二〇年的自序中,高语罕写道:“白话书信是我教芜湖商业夜校的学生的讲义。”高语罕为中共早期党员,曾参加托派组织,与陈独秀等八十一人联合署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一九二六年以中共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二大,选为监察委员。后主编《民国日报》,任教北大。抗战时期与陈独秀合译《大英百科全书》,未竟而卒。所以,览阅高语罕这位大学者所编书信写作的普及读物,我自是肃然起敬。

由于书信为特殊的文体,历代书信中的佼佼者,均为优秀文学作品,可诵可赏。明代周亮工专门编纂了一部《尺牍新钞》,将明以前的优秀书信一网打尽,于民国二十四年,被施蛰存先生编入“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有人还写出了《中国尺牍文学史》专著,例举名家名作甚多,如《秋水轩尺牍》、《小仓山房尺牍》等。现当代作家中,书信往往就是一篇篇值得品味的散文或随笔。民国版的《当代女作家书信》,就是作为“文学自修读本”出版的,由上海中央书局印行,王定九编,选了冰心、谢冰莹、庐隐、石评梅、陈学昭、陆晶清、许景宋(许广平)等十多位女作家的书信,供读者赏阅。一直到解放初期出版的《工人书信》、《大众尺牍》等书,均是为了给刚刚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贫苦大众一边扫文盲,一边学写书信之用。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书信文本写作开始繁荣,到“文革”期间,百万知青上山下乡,家书更成了一道极其可观的风景。

除“公开信”外,因书信的特定读者,决定了其内容的私密性与史料性。在特殊年代,书信成了罹祸的根源。以致有人心有余悸,每次读完来信,便付之一炬,免遭杀身之祸。

当然,那个年代已经过去。时下书信的传统文化又面临新的嬗变。一方面是传统书信写作渐渐淡出时代;另一方面书信收藏遂成一大热点,尤其是名人书信还上了拍卖坛,价格扶摇直上,一封郁达夫、徐志摩的信札,恐怕要上万元了。这是令人始料不及的。然使人欣喜的是,国内民间创办了《书简》杂志,以及不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前辈学者、作家的书信集,都旨在弘扬书信的传统文化,积累文化史料,给一个时代留下些许温情与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