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代的科举出身与铨选入仕

唐代的科举出身与铨选入仕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件非常荣耀风光的大事。与宋以后各代不同,唐代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铨选方可当官,即真正受到任命,因此,有些人进士及第后多年待选,未能释褐,最典型的是韩愈“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3],十年犹为布衣。唐代科举出身与铨选入仕关系如何?

科举及第、金榜题名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件非常荣耀风光的大事。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此后不少人便可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起来,有的幸运者甚至成为皇帝的东床,受到人们的艳羡。唐代科举及第,尤其是进士及第以后,雁塔题名、曲江宴会、杏园探花,以至风流于平康里,确实是“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1],许多人也因此而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但与此同时,却也有人及第后发出“犹著褐衣何足羡”[2]的慨叹。与宋以后各代不同,唐代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铨选方可当官,即真正受到任命,因此,有些人进士及第后多年待选,未能释褐,最典型的是韩愈“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3],十年犹为布衣。唐代科举出身与铨选入仕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及第进士多年待选的现象?科举出身者通过哪些途径入仕?以往学术界对唐代科举中这些颇为特殊而重要的问题未进行专门的分析探讨,这里拟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作一初步的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