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教科书的例

由教科书的例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概念、定义、定理本身是教科书中的“显性知识”。概念、定义、定理蕴涵着教科书中的“隐性知识”,是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变式”,可使学生理解切线的斜率值是切点处导数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采用多题一问式变式,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概括,领会方法的实质,体验方法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二、由教科书的例、习题进行变式,深入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

1.概念定理变式

概念、定义、定理本身是教科书中的“显性知识”。概念、定义、定理蕴涵着教科书中的“隐性知识”,是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变式,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概念、定义、定理的意义和适用范围,灵活、准确地运用概念、定义、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导数几何意义的复习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式练习

例:已知曲线img4上一点P(2,img5),求点P处的切线方程。

变式1:(2006年四川高考卷文3)曲线y=4x-x 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 )

(A)y=7x+4(B)y=7x+2(C)y=x-4(D)y=x-2

变式2:(2004湖北)与直线2x-y+4=0平行的抛物线 y=x 2 的切线方程是( )

(A)2x-y+3=0(B)2x-y-3=0(C)2x-y+1=0

(D)2x-y-1=0

变式3:已知曲线C:f(x)=x 3-3x 2+2x+a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2x,求实数a的值。

变式4:曲线y=-x 3+1 过点P(-1,1)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5:曲线y=x 3-x+2,求经过点P(1,2)的曲线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6:点P在曲线y= 2x 3img6 x+1上运动时,在P点处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7:已知两条曲线 y=x 2-1与 y=1-x 2,(1)这两条曲线在x=x 0 动点处切线互相平行,求X0的值;(2)这两条曲线在x =x 1 的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X1的值。

变式8:已知曲线y=2-img7 x 2与y=img8 x 3-2在交点处的切线夹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9:已知曲线C1:y=x 2+2 , 曲线C2:y=-x 2 是否存在直线L与 C1、C2 都相切?若存在,求出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10: P为曲线y=x 3 上的一动点,若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与曲线有另一个交点Q,求PQ中点的轨迹方程。

变式11:若方程 x 3-3x-m=0 有一个二重根,求方程的解集。

变式12:已知y=kx与y=lnx有公共点,求k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变式”,可使学生理解切线的斜率值是切点处导数值。求切线斜率的关键是切点坐标的确定,导数和曲线切线斜率有密切联系,凡涉及函数曲线的切线问题时,注意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但要注意,只有切点处导数值才是切线斜率值。

2.思维变式

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变式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领略人类思维的伟大力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此外,很多数学问题都是“貌离神合”。如果应用“变式”展示,貌似不同的问题,实质为同一解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方法的实质,掌握“最关键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求y=−x 2−4x+1,x∈[−3,3]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1:求函数y=9sin2 x−12conx−8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2:求函数y=sinx+conx+sinxconx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3:已知,等差列{a n}满足S12>0,S13<0且a 1>0,求前n项和Sn的最大值。

变式4:已知,y=lnxlnimg9−3(1<x≤e 2),求y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5:已知,△ABC中,∠A=img10,AB=1,AC=2,点P在边BC上运动,求img11img12的最大值、最小值。

这一组题,看似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实质都可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解。

3.小题大做式变式

解决一类问题,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本质特征,形成相应的方法运用模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利于高效率地进行解法的选择,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教科书第一册上第119页,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变式1:已知数列a1,a2,a3,5,a5……,75,an-2,an-1,an是等差数列,则其所有项和Sn=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已知数列{a n}满足m+n=p+g则am + an =ap +ag 的条件, a 1=M, a n= N,其前n项和Sn=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函数f(x)=img13 求f(-5)+f(-4)+…+f(0)+…+f(5)+f(6)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4:函数f(x)满足f(x)+f(a-x)=b,a∈Z则f(a-6)+ f(a -5)+ f(a-4) +……+f(4)+ f(5)+ f(6)=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变式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满足x 1+x2=x3+ x4,则f (x1) + f (x2)= f (x3)+ f (x4) 的性质的函数值求和都可考虑用“倒序相加法”,再具体一点可以是:满足存在一个常数a,使f(x)+f(a -x) 为常数的函数值求和,都可以考虑使用“倒序相加法”。

4.大题小做式变式

综合题的求解,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如果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拆、变式,先用一些基础问题形成铺垫 ,引导学生拾阶而上,最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06页例3变式可得:

变式1:已知两定点F1(−img14,0) ,F2(img15,0),且|img16|-|img17|=2 ,求P点的轨迹方程。

由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18页例3变式可得:

变式2:已知直线y=kx-1与曲线x 2-y 2=1(x<0)交于两点A、B,且|AB|=6img18,求直线AB方程。

由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106页例4变式可得:

变式3:已知直线方程y=kx-1与曲线方程x 2-y 2=1(x<0)交于两点A、B,且AB的中点为D,O为原点,求OD的方程。

由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50页例8变式可得:

变式4:已知img19img20img21,D为AB的中点,用img22表示img23

由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150页复习参考题五A组第18题变式可得:

变式5:已知直线方程y=kx-1与曲线方程x 2-y 2=1(x<0)交于AB两点,点C在曲线上,且img24img25img26,求点C的坐标。

综合上述五题构造变式可得:

变式6:(2006年四川高考题 理21,文22)已知F1 (−img27 ,0) , F2(img28 ,0),满足|img29|-|img30|=2的点P的轨迹是曲线E,直线y=kx-1与曲线E交于A、B两点,如果|AB|=6img31,且曲线E上存在点C,使img32img33img34,求m的值和△ABC的面积S。

这样的变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变式的梯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既易于入手又有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

5.一题多问变式

采用一题多问变式,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和方法,从多种角度分析、思考,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深刻领会方法。

例:设z=2x+y,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

img35

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1:求img36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3:求x2+y2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4:求x2+4y2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5:求img38的最大值,最小值。

变式6:若点P (a⋅cosθ+3,a⋅sinθ+2)为可行域内点,求a的取值范围。

6.多题一问式变式:

采用多题一问式变式,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概括,领会方法的实质,体验方法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例如:(教科书第一册上第43页复习参考一B组2题)

已知A={ x||x-a|<4},B={x || x -2|>3},且A∪B=R 求a的范围。

变式1:已知A={ x||x-a|<4},B={x || x -2|>3}且A∩B=A,求a的范围。

变式2:已知A={ x||x-a|<4},B={x || x -2|>3}且x∈A是x∈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A={ x||x-a|<4},B={x || x -2|>3}x∈A,x∈B有且仅有一个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A a<0;  B a=0;  C 0<a<1;  D  a≥1。

变式5:点A(1,a),B(a,-1)在直线x-y=0两侧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6: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在(-1,1)上,恒有f /(x)>0,若f(a-1)+ f(a)>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变式7:已知函数y=img41 x 3+ax+b在区间(-1,0),(0,1)上各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8:关于x的不等式x 2-4x≥a,对x∈(0,1)桓成立,则实数a取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9:点A(3cosα,3sinα,1),B (2cosθ,2sinθ,1), |img42|=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变式10:点A(cosα,sinα,img43),B (img44cosθ,img45sinθ, 1),O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img46img47>,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1:在△ABC中,∠A=img48,AB=1,AC=2,P为△ABC边上的一动点,a=img49img5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2: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求a的范围的问题。

这一组变式,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范围问题的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据题意构造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二是构造相应函数而求解;三是“数形结合”观察、分析而求解。

7.方法运用变式

数学“常用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运用变式可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相应的补救解法,可以培养学生准确选用方法和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

例:第128页习题3.6第2题)求函数y=x 3−x 2−x的单调区间。

变式1:讨论函数y=x 2img51 x+3(x∈N )的单调性。

变式2:(2006年陕西卷文数22)设函数

f(x)=kx 3−3x 2+1(k≥0),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变式3:(2006(全国卷)I文数22题)设a为实数,

f(x)=x 3−ax 2+a 2−1x在(-∞,0)和(1,+∞)都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4:定义在N 上的函数y=n 2−an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a>2; (B)a<2; (C)a>3; (D)a<3。

变式5: 定义在N 上的函数f(x)满足img52且为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 a>2; (B)a<2; (C)a>3; (D)a<3。

这一组变式,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是常用、有效的方法。但,对抽象函数和定义域为间断点集的函数一般不适用,要注意选用“数形结合”等其他方法求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