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早的酱油

最早的酱油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酱油最早是由中国发明的。现在已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此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酱油。于是此后便改进了制酱工艺,特意酿制酱汁,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酱油的诞生过程。按古人说法,自立秋之日起,夜露天降,深秋第一笼者,叫“秋油”,调和食味最佳。至清代,各种酱油作坊如雨后春笋,已有包括香蕈、虾子在内的各种酱油,当时已有红酱油、白酱油之分,酱油的提取也开始称“抽”。

酱油是把豆、麦煮熟,使其发酵然后加盐而酿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酱油最早是由中国发明的。现在已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此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酱油。但考虑到酱油和酱的制造工艺是极其相近的,而中国在周朝时就已发明了酱,所以酱油的发明也应远在汉代之前。

酱存放时间久了,其表面会出现一层汁。人们品尝这种酱汁后,发现它的味道很不错。于是此后便改进了制酱工艺,特意酿制酱汁,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酱油的诞生过程。

制作酱油时,黄豆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为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又会与盐作用生成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实际就是今天的味精,所以酱油具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

《齐民要术》中提到“酱清”、“豆酱油”,有可能是酱油的最初名称。酱油是在酱坯里压榨抽取出来的,工艺在制酱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

酱油

宋代始有酱油的文字记载。如林洪《山家清供》:“柳叶韭:韭菜嫩者,用委丝、酱油、滴醋拌食。”但当时的酱油,不过是在制成清酱的基础上,原始地用酒笼——一种取酒的工具——逼出酱汁。做清酱与做一般豆酱的区别是,要不断地捞出豆渣,加水加盐多熬。逼酱汁时,将盛酱的酒笼置缸中,等生实缸底后,将酒笼中的浑酱不断地挖出来,使之渐渐见底,然后在酒笼上压一块砖,使之不浮起来。沉淀一夜后,酒笼中就是纯清的酱汁。用碗缓缓舀出,注进洁净的缸坛,在太阳下再晒半月,就是酱油。

按古人说法,自立秋之日起,夜露天降,深秋第一笼者,叫“秋油”,调和食味最佳。清《调鼎集》中,抄有“造酱油论”,其中列五则:

1.做酱油越陈越好,有留至十年者,极佳。乳腐同。每坛酱油浇入麻油少许,更香。又,酱油滤出,入瓮,用瓦盆盖口,以石灰封口,日日晒之,倍胜于煎。

2.做酱油,豆多味鲜,面多味甜。北豆有力,湘豆无力。

3.酱油缸内,于中秋后人甘草汁一杯,不生花。又,日色晒足,亦不起花。未至中秋不可入。用清明柳条,止酱、醋潮湿。

4.做酱油,头年腊月贮存河水,候伏日用,味鲜。或用腊月滚水。酱味不正,取米雹(米粒大冰雹)一二斗入瓮,或取冬月霜投之,即佳。

5.酱油自六月起,至八月止,悬一粉牌,写初一至三十日。遇晴天,每日下加一圈。扣定九十日,其味始足,名“三伏秋油”。又,酱油坛,用草乌六七个,每个切作四块,排坛底四边及中心,有虫即充,永不再生。若加百倍,尤妙。

至清代,各种酱油作坊如雨后春笋,已有包括香蕈、虾子在内的各种酱油,当时已有红酱油、白酱油之分,酱油的提取也开始称“抽”。本色者称“生抽”,在日光下复晒使之增色、酱味变浓者,称“老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