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华耀眼的巨星在唐朝的天空中陨落了

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华耀眼的巨星在唐朝的天空中陨落了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杜甫弃官以后,公元759年,历尽千辛万苦流亡到四川成都。远在四川梓州的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惊喜欲狂,涕泪满襟,情不自禁地脱口成诵:这首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千古佳作,简直把诗人多少年来郁积心头的块垒发泄无余,诗人的心早已飞向中原的故乡了。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以船为家,有时靠在鱼市场上摆个药摊,出卖从四川带来的药物,来维持生计。他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北归中原是不可能了。

杜甫弃官以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历尽千辛万苦流亡到四川成都。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南郊盖了一所茅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杜甫草堂”。漂泊西南的流亡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虽然,在此期间,由友人推荐也曾做过六个月的节度参谋,官名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是他已憎恶官场生活,而爱同劳动人民接近。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不论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也不论漂泊流亡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公元763年(宝应二年),“安史之乱”最后平息了。这是多么叫人激奋的喜讯啊!远在四川梓州的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惊喜欲狂,涕泪满襟,情不自禁地脱口成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千古佳作,简直把诗人多少年来郁积心头的块垒发泄无余,诗人的心早已飞向中原的故乡了。这首诗不知打动了多少在乱世中颠沛漂泊的流亡游子的心啊!

当自己的茅屋为秋风吹破时,他想到了天下的穷苦人,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宏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宁愿自己“受冻死亦足”,希望换取“广厦千万间”,让普天下穷苦人不再“受冻”而得到温暖。

然而,诗人晚年的生活却更加悲惨了。公元767年(大历二年),杜甫一家乘船出川,飘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水域。他想溯汉水回到长安去。但是,命运的风浪却把他的小船抛到湘江上来。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以船为家,有时靠在鱼市场上摆个药摊,出卖从四川带来的药物,来维持生计。《风雨舟中伏枕书怀》这首押了三十六韵的长诗,是诗人的最后一篇作品,是在病情转剧,倒卧在床的情况下写出的。“故国寒望里,群云惨岁阴”。他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北归中原是不可能了。但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忘记蒙在国家和人民头上的灾难:“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最后的苦恋和怀念。在贫穷和疾病的折磨中,诗人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刻。就这样,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华耀眼的巨星,在唐朝的天空中陨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