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核算与城市发展

生态核算与城市发展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GEP概念的提出,填补了目前国内外对自然生态资产核算指标的空白,并为下一步与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体系接轨以及获得国际社会接受做准备。然而,目前已经开展的GEP核算主要都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缺乏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研究。2014年初,由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负责,委托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研究
生态核算与城市发展_深圳市盐田区城市核算体系及运用项目调研报告_粤治撷英治理现代化的广东探索

谷志军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谷志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至于被形象地称为“中国模式”。对于如何评价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上通行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主要核算指标,GDP被公认为衡量人类经济活动成果的核心指标,在我国一度被作为最有力的“指挥棒”。然而,随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唯GDP政绩观的缺陷逐渐暴露,仅用GDP衡量地区发展可能会导致政府过分干预生产、破坏环境、加速资源能源消耗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屡屡被提及,河流污染、空气雾霾、热岛效应、城市噪声等成为热议话题。谈及此类问题,人们在感叹的同时,不免为将来的生活环境感到担忧。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收入提高了,然而,“生活质量”却下降了。这里所说的生活质量,不是指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而是指我们平常生活的环境、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质以及能够享有的生态空间。

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9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做了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在此基础上,如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成五位一体?如何打破地方政府唯GDP的政绩观?如何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核算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效益?如何将美丽中国建设在盐田生动实践?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城市GEP的概念及核算指标体系

(一)城市GEP的概念

所谓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ion,GEP),是指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这个概念是在2012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首次提出,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GEP以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为主要指标,通过计算森林、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衡量和展示生态系统的状况。

2013年2月25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太森林组织(APFNet)、北京师范大学(BNU)、亿利公益基金会(EF)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项目启动会”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第一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项目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落地。[2]据介绍,对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其主要目的是以货币价值的形式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系统每年为我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从市场角度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利益,有利于政府可持续发展决策。GEP概念的提出,填补了目前国内外对自然生态资产核算指标的空白,并为下一步与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体系接轨以及获得国际社会接受做准备。

然而,目前已经开展的GEP核算主要都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缺乏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研究。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高度复合的生态系统[3],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明显区别。作为消费者的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城市生态系统被深深刻上了人工改造的烙印,人工作用与人类认知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而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对环境的管理维持非常重要。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物种结构、数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功能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差异,还有空间格局的差异等,都决定了这两种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的差异。另外,由于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支配地位,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应更多考虑其对满足人类需求的支持力。尽管绝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但最终都统一归到对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对一个发达的城市来说,自然生态只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能只关注自然界的作用,仅仅以自然生态功能和状态来评价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价值,会忽视人创造生态价值的积极性。

为此,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在充分研究分析当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环境质量价值量化研究成果和现有的GEP核算案例,探索建立盐田区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不同于之前的GEP核算项目,盐田区将目标定位于城市生态系统,除了考虑城市中自然生态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的部分,还加入了人为参与改造的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效益部分。所谓“城市GEP”,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状况与价值,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以及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式对人类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提升所创造的生态价值。

(二)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

2013年,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率先探索生态文明评价制度,在《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城市GEP核算机制,并将其作为特色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以提高管理者和全社会对GEP的认识,重视GEP核算与管理运用,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2014年初,由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负责,委托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研究项目,旨在构建一套符合盐田城市特色,能科学衡量生态建设成果、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核算体系。

根据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核算,分别是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自然生态系统价值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表现,是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和自然资本用经济法则所做的估算;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是指通过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等方式对人居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提升所创造的生态经济价值,包括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的经济价值以及环境改善作为社会福利的经济价值。[4]课题组充分吸收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成果,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生态城市指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标等为经验参考,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征基础上,构建出盐田区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5]

盐田区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总共包含三级指标(参见图1):其中一级指标2个,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二级指标11个,包括生态产品、生态调节、生态文化、大气环境维持与改善、水环境维持与改善、土壤环境维持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与改善、声环境价值、合理处理固废、节能减排、环境健康等;三级指标28个,包括直接可为人类利用的食物、木材、水资源等价值,间接提供的水土保持、固碳产氧、净化大气等生态调节功能,以及源于生态景观美学的文化服务功能,水、气、声、渣、碳减排、污染物减排等指标。

盐田区城市GEP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类(参见图2):一类是“自然生态系统”核算方法,包括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条件价值法、成果参照法;另一类是“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核算方法,包括替代工程法、防护费用法。其中,5种是客观方法,1种是主观方法(即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以调查统计市民支付意愿的价格来核算该项价值,如休闲游憩文化价值核算,即以市民支付意愿计算。主观核算方法,恰恰反映了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价值的认可和评价,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话语权,同样具有科学性

据了解,盐田区通过制定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从2013年起每年核算辖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通过监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GEP”的变化,随时了解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动态考评“城市GEP”年变化量和年变化率,分析“城市GEP”变化原因,为制定下一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并以此来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同时,还着手将GE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尝试推进干部离任GEP审计,彻底改变唯GDP政绩观。

图1 城市GEP的核算指标体系

图2 城市GEP的核算方法

二、城市GEP核算体系的运用与成效

(一)城市GEP核算体系的运用

2013年1月,盐田区委、区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几年工作的主轴,将城市GEP研究纳入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重点项目。通过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了系统的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并基于盐田区2013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所收集数据资料,分别测算出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得到盐田区2013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为科学衡量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政府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创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据。

经过核算,盐田区2013年“城市GEP”为1015.4亿元,其中,“自然生态系统价值”为660.88亿元,占65%;“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为354.52亿元,占35%。[6]具体来讲,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包括生态产品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一是生态产品价值为4.62亿元。其中,农业产品价值约160万元,林业产品价值为3.45亿元,渔业产品价值约145万元,年用水总量价值约1.13亿元。二是生态调节价值为378.84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64.87亿元,调节气候价值167.35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137.68亿元。三是生态文化价值为277.42亿元。其中,生态景观的休闲游憩价值为82.24亿元,景观贡献价值195.18亿元。

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包括大气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水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土壤环境维持与保护价值、生态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声环境价值、合理处置固废价值、节能减排价值和环境健康价值。一是大气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为46.03亿元。其中,大气环境质量维持价值为44.78亿元,大气质量改善价值为1.25亿元。二是水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为115.06亿元。其中,水环境维持价值为106.05亿元,水环境改善价值为9.01亿元。三是土壤环境维持与保护价值为176.01亿元。四是生态环境维持与改善价值为7.62亿元。其中,生态环境维持价值为4.20亿元,生态环境建设总投入为3.42亿。五是声环境价值为3.53亿元。六是合理处置固废价值为2.70亿元。七是节能减排价值为1.53亿元。其中污染物减排价值为283.34万元,碳减排价值为1.50亿元。八是环境健康价值为2.04亿元。

据了解,2013年盐田区城市GEP(1015.4亿元)是当年GDP(408.51亿元)的2.49倍。以盐田2013年常住人口21.39万人计,人均GEP为47.47万元;以盐田辖区面积74.63平方公里计,单位面积GEP为13.6亿元/平方公里。而且,2014年初步核算约1070亿元,同比增长55亿元。从中不难看出,盐田区城市GEP价值较高,自然生态服务价值占了GEP很重要的一部分,说明盐田区相当重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功能维持在相当好的状态。除此之外,盐田区通过建造环境污染物净化设施、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人为措施努力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正因为有人为的参与,使城市中的生态景观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具价值,提高了其在城市中的贡献。

(二)城市GEP核算体系的成效

为了评估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盐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于2014年12月在深圳组织召开了“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研究”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6位专家为这次城市GEP的研究成果提供专业的意见。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盐田区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特色,探索创新了城市GEP核算理论和方法,首次建立了城市GEP核算体系,定量评估了盐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意义,达到国内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

结合专业核算和专家评审结果,2015年4月,盐田区委、区政府联合深圳市委改革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深圳市人居环境委、深圳市统计局举办了以“城市GEP 创新、融合、发展——美丽中国的盐田探索”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祝光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等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深入探讨GEP与GDP的辩证关系和城市GEP核算的科学性、应用性及规范化,研讨盐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径与方略,为建设美丽中国探索量化新路,为盐田区进一步开展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提供思路借鉴和智库保障。[7]

总结专家们的意见并结合盐田区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及运用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解决了如何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问题。城市GEP提升成为与GDP同等重要的考核指挥棒,促使经济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2014年,盐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八成,质量效率型发展特征凸显。辖区空气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达98.1%;PM2.5年均浓度为28μg/m3,接近欧盟标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稳定在97%以上;在GDP增长10%的情况下,城市GEP增长5.4%,实现了城市GEP与GDP双提升。

二是解决了如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问题。通过将城市GEP与勤政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参与提升城市GEP的积极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盐田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GEP与GDP双核算体系”改革项目入选2015年度深圳改革榜单十大改革项目。

三是解决了如何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问题。通过将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类功能“价值化”,为“蓝天、绿地、青山、秀水”打上“价格标签”,使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有了可衡量的标准,极大地唤醒了全社会对城市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全区四分之三的街道办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水平连续两年位列深圳市第一名。

四是解决了如何提升公众城市环境满意率的问题。城市GEP考核促使当地党委和政府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福利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感。盐田区“运行完善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改革项目在市委改革办民意调查中满意率全市第一,同时公众城市环境满意率连续两年位列深圳市第一。

对于一个发达城市的GEP核算,如果仅仅计算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则很可能会使城市中人为努力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价值被低估或忽视。将单纯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测算推广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综合测算,不仅对城市中自然生态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的部分进行了核算,还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人为参与改造的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的效益部分。盐田区通过对城市GEP的研究,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以及人类为维持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各种形式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有助于加深生态保护也是生产力的认识。

三、城市GEP核算体系的创新与问题

(一)城市GEP核算体系的创新

正如盐田区副区长所言:“通过核算城市GEP,可以将城市生态系统无偿提供的各类功能价值化,能让人们更直观、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系统每年为我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及通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正是通过这种‘无价’到‘有价’的转换,使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有了可衡量的标准,青山绿水也可打上价格标签。”[8]另外,通过城市GEP定量核算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效益、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常态化跟踪评估,并纳入政绩考核,也有利于调动我们的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投入的积极性与紧迫感,加快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具体来讲,其创新之处体现在:

一是创新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框架。不同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GEP核算和贵州省GEP核算,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有机统一,创新重构原有GEP核算体系,既考虑了自然生态的价值,也核算了人为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价值。这是对生态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丰富了GEP核算和生态效益价值核算成果。

二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成果评价体系。长期以来,GDP成为评价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尺”,这容易导致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城市GEP的定量核算,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不同时期的地区生态系统产出和效益,以此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而丰富和完善城市成果评价体系。

三是创新推动政府转变唯GDP政绩观。盐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常态化跟踪评估,将城市GEP具体指标分解至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中,并纳入领导干部勤政考核,能够调动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投入的积极性,变被动考核为积极主动参与,促使当地党委和政府转变“唯GDP”的执政理念。

四是创新提升政府综合决策的科学性。通过监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GEP的变化,利用直观的经济数据说服决策者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政府决策不偏离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定量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产出对城市的贡献,全面把握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变化,从价值角度更加切合实际地探寻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五是创新探索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城市GEP核心价值是通过监控城市GEP年变化量和年变化率,将GEP不降低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保证GEP和GDP双运行、双提升。这既可以直观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又可以督促实现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为建立自然资源市场机制、价值量化美丽中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共荣共生提供技术支撑。

(二)城市GEP核算体系的问题

城市GEP核算体系及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在理念、理论、方法、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但是,我们调研了解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核算指标体系本身的专业性等因素影响,城市GEP在运用和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一是城市系统边界的界定问题。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测算城市的GEP产值,首先就要明确城市系统的边界在哪里。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实的问题,城市边界是在建成区、市辖区还是受城市影响的区域?这个问题决定了城市GEP核算的范围和结果。目前盐田区的做法是在全辖区范围进行核算,这在区级层面容易实现,但是若将此扩展到市甚至省一级,就会面临城市系统边界划定的挑战。

二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工干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然而,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这样一个以人类为主体、受人工干预严重的生态系统,其GEP核算结果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挑战。

三是城市功能多样性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组合,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生态功能之外,还有人口和产业聚集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等,而生态功能又是其他功能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了生态其他系统就无法顺畅运转。为此中央提出,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虽然GEP侧重于生态功能的核算与评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其他功能,但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如何将GEP核算与城市其他功能发挥相融合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是核算指标体系本身的问题。从现有的核算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核算指标的选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指标分类过于细致,但有些重要的指标由于无法获得统计数据只能忽略,统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指标的定价方法选择相对单一,一项指标只选取了一种方法,没有进行多种方法的比较,因此核算的方法选择上不一定是最优的。除此之外,在对盐田区环境健康价值核算中,由于缺乏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剂量—反应函数”的研究,只是借鉴了别人几种大气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他环境污染物未能进行计算,这些都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来带了挑战。

五是核算数据支撑的问题。因为城市GEP核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首先涉及到所需的数据有与没有的问题。从科学性的角度讲,目前核算需要的数据有些是支撑不了的。还有就是数据真与假的问题。采用既有技术手段收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证,民众若对此有异议如何处理,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有就是数据的共享性与可得性的问题。这点目前来讲比较突出,生态系统核算所需要的数据涉及到城市各个职能部门,单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如何建立起相应的数据获得机制和共享平台也是一大挑战。

六是核算结果的运用问题。城市GEP的提出对地方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冲击应该是比较大的,GEP核算结果的运用尤其是纳入政绩考核,需要所在地党委和政府比较大的勇气和胆识。目前的城市GEP核算,主要还是通过测算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若是将核算结果与部门考核挂钩,其冲击力还是挺大的。排在后面的部门自然会对核算结果产生异议,有些甚至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排名,如何对核算结果加以运用也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四、城市GEP核算体系的发展完善

随着城市GEP核算体系及运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已成为城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每个城市不得不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前景,选择其最佳发展路径。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出发,对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的研究与评价变得日益重要,利用经济杠杆来协调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利用价格手段全面体现生态系统的价值,将不得不面对为追求经济持续增长而带来的更大的生态危机。因此,效率配置、污染控制、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都须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进行全面的计量研究,定量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产出对城市的贡献,从价值角度更加切合实际地探寻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而当前,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不完善,在实践中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许多地方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与发展是“两张皮”。环保部门与经济部门合作与制约机制不强,环境政策的设计、执行和实施不能有效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中。除了机制体制的欠缺外,政绩考核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大也是导致经济和环境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不少地方为抓“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率,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已经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通过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可以为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成本核算和开发建设工程的经济损益分析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区域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城市GEP的核算可以丰富和完善发展成果考评体系,引导政府在政绩考核中加大对于生态环保的考核,颠覆了唯GDP政绩观;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群众长期以来“商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人们更加直观地全面地认识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也更能够体会到生态环境为自身带来的利益,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城市GEP核算可以用来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状况,考核地区生态保护的成效,还可以作为评估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的指标之一。通过监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GEP的变化,使GDP稳步增加的同时,GEP保持稳定或者有所提升,是保证政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政府决策不偏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基于这些考虑,目前盐田区已将实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机制纳入年度重点改革计划,每年核算盐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通过监控“城市GEP”的变化来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同时,该区还将GE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尝试推进干部离任GEP审计,改变唯GDP政绩观,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GEP核算指标体系并将GEP核算结果运用于政府实际部门工作中去,盐田区委、区政府接下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和完善:

一是将城市GEP核算结果“四进”。所谓“四进”,就是进决策、进考核、进项目、进规划。具体来讲,盐田区积极推行将GEP核算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决策层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城市GEP的相关情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日常考查和年度绩效考评,涵盖区所辖所有部门;将城市GEP纳入区财政支持的各类项目,在项目论证、评估、实施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到GEP相关因素;将城市GEP核算结果指导地方政府发展规划,要求在各类规划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收益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是建立地方层面的标准化模型。目前关于城市GEP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盐田区虽然率先开启了对城市GEP的探索,但是在指标体系设计、核算成果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核算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考虑到盐田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核算模型,这显然不利于项目成果的运用、推广和扩展。为此,盐田区计划探索建立GEP核算的标准化模型,希望能够将生态系统产值核算模式化、标准化,以增强该核算指标体系的可复制性。

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所谓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盐田区在探索城市GEP核算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盐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建立生态产品交易网络,制作APP平台,探索将GEP核算成果向社会公开的机制,引导市民参与生态保护和参加生态交易,使生态环境保护与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四是整合公众平台使GEP落地。现有关于城市GEP的核算还停留在区级政府层面,目的是便于政府了解和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情况,还没有将GEP核算结果落实到让每位城市居民认可和参与的程度。为此,盐田区政府计划将已有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公众平台进行整合,并进行分类和优化,让市民可以通过统一的公众平台了解城市GEP相关情况,随时发布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相关的信息,切实将GEP的理念内化为居民的实际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