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胎教的起源

胎教的起源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胎教的思想起源于中国。目前国外也在大力开展胎教的研究,并普遍认为中国是胎教的发源地。并对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开始予以重视。西汉时,皇室已将胎教视为制度、条令,而予以肯定。康有为还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创见,选择适当地点、适宜条件对孕妇进行胎教的培训,并且强调孕妇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言行对胎儿的影响。

胎教的思想起源于中国。目前国外也在大力开展胎教的研究,并普遍认为中国是胎教的发源地。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非常丰富。

早在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在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个体身心发展分期已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并对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开始予以重视。

西汉时,皇室已将胎教视为制度、条令,而予以肯定。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有“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有:“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一而识百。”

北齐徐之才提出“逐月养胎法”。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妊娠候》中记有:“子欲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提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明代万医生认为:“自妊娠之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能闻非言,目不视恶气……如此生子容貌端庄,德才过人。”宋代陈自明的《妇大全良方》、清代康有为的《大同书》等都有研究胎教的著作。康有为还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创见,选择适当地点、适宜条件对孕妇进行胎教的培训,并且强调孕妇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言行对胎儿的影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建议。

综上,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有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