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的起源与特征

宗教的起源与特征

时间:2022-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掌握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熟悉这四大宗教有代表性的节日活动。宗教与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内外的宗教圣地和宗教人物活动场所无一不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宗教的起源与特征_旅游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掌握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熟悉这四大宗教有代表性的节日活动。

宗教与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内外的宗教圣地和宗教人物活动场所无一不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宗教是阶级社会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超越自然、超人间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颠倒的和虚幻的反映,是相信、崇拜和传播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一、宗教的起源

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不懂得做梦的科学道理,认为梦境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而是独立于人体之外的灵魂活动。人活着灵魂寄居在人体中;人死后,灵魂就可以离开人体单独活动,遂产生了灵魂不死观念。后来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万物,又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自然现象,觉得在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中都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或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进而把这种力量神秘化、人格化,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并企图通过祈祷、祭礼、舞蹈、音乐等形式对其施加影响,使之给人类带来“恩赐”。在原始社会各个阶段中,尽管宗教观念的内容日益增多,崇拜仪式也日益复杂,但是人们的幻想主要反映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氏族祖先的崇拜,这个时期被称为自然宗教时期。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

的异己力量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借用宗教作为麻痹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随着阶级的形成,国家和王权的产生,宗教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从原始社会的多神教演变为一神教,从“自然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从部落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在阶级社会,人们不仅对自然崇拜,而且发展成所有社会现象都由神来主宰,通过对神的顶礼膜拜,求得死后能够进入天堂,得到神的恩赐和褒赏。随着社会制度的演变,一些民族宗教吸收其他宗教的某些教义,从而发展成一种新的宗教,而有些宗教则随着世界性帝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而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宗教的定义,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目前较简明、通用的说法是:宗教是指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以及有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这个实体包括以下五大要素。

(1)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任何宗教都相信在现实世界以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天堂、地狱)和实体(神鬼、精灵等),主宰着自然和人类,因而其敬畏和崇拜。这些信仰和观念体现在各种宗教的信条中。

(2)宗教仪式。各种宗教都相信通过举行崇拜、祈祷、献祭等宗教仪式可以取悦神灵,以赐福于人。因此,各种宗教都按照各自的信条或神话以及既已形成的传统和规矩来进行各种崇拜活动和法术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教会的监督和领导下进行的。

(3)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信仰宗教的人都要加入一定的宗教组织。这些组织被认为是已死的和活着的信徒的总体。各组织都专门设有一定的神职人员,他们负责组织、主持各种宗教活动。

(4)特殊的情感体验。由于相应的信仰和仪式而产生的对神灵的崇拜、信赖、祈求、敬畏等的感情和体验。

(5)道德规范。尽管有其真正的起源,但在各宗教的信条或神话体系中都加以阐释,如佛教的“五戒”、道教的“十戒”等。

以上所列诸要素是作为宗教具备的基本条件。在诸要素中,对超自然的信仰和来世的信仰,是宗教基本的特征。它是一种关于超自然物的观念,是对超自然现象实在性的信仰。因为,不论什么宗教,都是对现实的幻想的反映,都离不开对上帝和永生的信仰。不同之处在于,各个教派信奉的上帝、真主或神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