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谁把杭州当汴州

谁把杭州当汴州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可能与文学的流播形式及其内容的深刻动情不无关系。诗的前两句,写杭州秀美风光与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杭州西湖虽美,毕竟远离抗敌的前线,而且当年定都临安,本来也是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消极退避思想的反映。因此,最后一句作者忍不住痛心疾呼:“直把杭州作汴州!”如今把杭州当作汴州,这样,杭州的结局将不免如汴州一样。随后言及游人,也是意味深长,结句虽然说破杭州、汴州,但也留有余韵,耐人回味。

(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见于《西湖游览志余》,题目为后人所加。作者林升,身名不显。据《东瓯诗存》《平阳县志》《西湖志》所载,其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温州)人,生活的年代约在南宋绍兴(1131—1162)至淳熙(1174—1189)之间。其他所知甚少。作者并不出名,而他的作品却广为传诵,这也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文学的流播形式及其内容的深刻动情不无关系。以此诗而言,从其题目可知系题壁之作,亦可谓“墙头诗”。“临安”,即南宋都城杭州;“邸”,旅店。一首针砭现实的作品,出现在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并且题写在过往行人不断的场所,其流播的范围和影响不难想见。按照大致推算,这首诗的写作之时,宋室南渡已有半个多世纪,虽然图谋恢复的有识之士不乏其人,许多著名的爱国志士如陆游、辛弃疾、陈亮等,曾多次上书,直陈抗敌中兴之策,但整个南宋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却沉溺于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之中,而故国沦亡的剧痛,君臣虏辱的奇耻,渐渐被人淡忘。这一反常的现实,对一些爱国志士和血性文人来说,感到异常心酸和愤慨,他们不但不满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耻,而且还从这种歌舞升平中预见到潜伏的沉重危机。此诗即是反映了当时广大知识分子忧心国事的心理。

(宋 马远 溪山无尽图局部)

诗的前两句,写杭州秀美风光与歌舞升平的景象。“山外青山楼外楼”,突出其青山环抱的自然景致与繁华富丽的都城面貌,与下句“西湖”重叠映照,一实写,一泛写,相得益彰。但杭州西湖虽美,毕竟远离抗敌的前线,而且当年定都临安,本来也是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消极退避思想的反映。许多爱国志士都曾上书主张迁都建康(今南京),以利恢复,但这并未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采纳。从这点来讲,杭州西湖的美丽繁华,只是方便了统治集团的淫靡享乐,自然也加剧了爱国志士们内心的痛楚。所以“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便是满含悲愤的嘲讽。陈亮当年曾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讲到定都临安后,“秦桧又从而备百司庶府,以讲礼乐于其中,其风俗固已华靡;士大夫又从而治园囿台榭,以乐其生于千戈之余,上下宴安,而钱塘为乐国矣。”周密《武林旧事》言时人称西湖为“销金锅”,荒淫的统治者“日糜金钱,靡有纪极”。宋元《西湖》诗亦云:“恋着销金锅子暖,龙沙忘了两宫寒。”这都说明南宋上层统治集团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腐朽本性。所以“几时休”三字,把作者内心的痛楚、斥责直接表露出来。随后两句切入题旨,“暖风熏得游人醉”,表面上讲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个“醉”字即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醉”,它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者的可耻嘴脸。史载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亡国后迁居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笑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后来成为讽喻偷生忘本的成语。而此诗中游人之“醉”也正如阿斗之乐不思蜀,非但丧了志气,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因此,最后一句作者忍不住痛心疾呼:“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这句话含意丰厚,凝铸了作者满腔的感慨和激愤。诗人以此讽刺南宋小朝廷忘记了北国沦亡、偏安一隅的国耻,同时也警告统治者,当前的做法正在走上了北宋亡国的覆辙。当年北宋都城汴京,也是一派繁华气象,勾栏瓦肆,昼歌夜舞,士子游人,往来如织。如今把杭州当作汴州,这样,杭州的结局将不免如汴州一样。这个结句使人深省,足以唤起国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和对收复中原的激切之情。

从表现手法上讲,这首诗运笔迂曲委婉,但内含丰盈,十分耐人寻味。通篇立意在于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苟安东南,但又不说破。前两句先写西湖风光,通过繁华歌舞暗示出亡国痛楚,虽未直说,却比直说更加具有力度。随后言及游人,也是意味深长,结句虽然说破杭州、汴州,但也留有余韵,耐人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