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守躬陪游桃源

太守躬陪游桃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看完之后,两老汉要继续找寻理想的桃花源地方,告别李白,李白敬重地为老人写下了《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相赠。诸公赋桃源以美之。送走了二位老翁,郑太守要与李白结伴回江夏。这样郑太守只好与李白相别。不久长沙陈太守要打道回府与李白和众人告别,李白便以《送长沙陈太守二首》诗相赠。

原来此人是姓郑的五马太守,河北道博州博平人,即今日山东省聊城东北一带。他自从读了李白的诗文以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一心想拜谒大诗人。可是他不知道李白在什么地方,听人说李白在江州庐山上,到那里没有找见,遇到孟浩然去广陵,才听说李白在江夏,于是他又乘车马从庐山千里到江夏相寻,终于见到李白。他将李白延请到宾馆倾心而谈,饮酒赋诗,快乐了好多日。但是,郑太守觉得与李白相聚的时日太少,便又邀请李白同到六七百里武陵桃花源畅游。李白称善,于是他们乘船向西南逶迤而去。

桃花源在朗州武陵县南20里的桃源山,周围70里,西南有个桃源洞,洞北有桃花溪,相传是秦人避乱的地方,所以叫秦人洞。自东晋陶渊明报道此事以后,后世瞻仰的人很多,但是始终没有人找到秦人避乱的地方。其实桃花源是个理想的太平仙境,世间那有此事。可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芳菲的桃花夭果等风景确实世上少有,让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李白与郑太守到这里时,来的人很多,其中有两个饱学的李姓老翁也来寻桃花源,一个排行十七,一个排行二十四。两老翁一见年轻的大诗人气宇非凡,身边还有太守相伴,倍感惊叹。于是四个人便结伴同游此胜地,边看边议,因此结下了很深的友情,成为忘年交。看完之后,两老汉要继续找寻理想的桃花源地方,告别李白,李白敬重地为老人写下了《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相赠。

昔祖龙灭古[1],道严威刑,煎熬生人,若坠大火。三坟[2]、五典、散为寒灰。筑长城,建阿房,并诸侯,杀豪俊,自谓功高羲皇,国可万世。思欲凌云气,求仙人。登封泰山,风雨暴作,虽五松受职[3],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4],礼刑将弛。则绮皓不得不遁于南山,鲁连不得不蹈于东海。则桃源之避世者,可谓超升先觉[5]。夫指鹿之俦[6],连颈而死,非吾党之谓乎?

二翁耽老氏之言[7],继少卿之作[8]。文以述大雅,道以通至精。卷舒天地之心,脱落神仙之境,武陵遗迹,可得而窥焉。问津利往[9],水引渔者;花藏仙溪,春风不知。从来落英,何许流出。石洞来入,晨光尽开。有良田名池,竹果森列,三十六洞,别为一天耶。今扁舟而行,笑谢人世,阡陌未改,古人依然。白云何时而归来,青山一去而谁往?诸公赋桃源以美之。

注:[1]祖龙:秦始皇。[2]三坟:三典古书。据《尚书序》:伏羲、神龙、黄帝的书是治世的大道,谓之三坟。五典:少昊、颛顼(zhuǎnxū)、高辛、唐、虞之书是讲治世的常理,谓之五典。[3]五松受职:《史记》:秦始皇二十八年,东上泰山立石祭祠山神,下泰山时遇到暴雨,无处避雨,山上有五棵松树,树冠荫蔽有一亩大,秦始皇就借此避雨,因此把五棵松树封为五大夫。[4]乖度:叛离。[5]超升先觉:超越先知先觉的人。[6]指鹿之俦:指赵高一党奸臣。《史记》:秦二世时,赵高欲乱政,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问左右的大臣,百官害怕赵高威势,也说是马。[7]耽:深爱。[8]少卿之作:指李陵之作。[9]问津利往:寻问桃花源岸边有利于前行。

送走了二位老翁,郑太守要与李白结伴回江夏。但是,李白告诉他说,自己有件事情要办理,一时还不能回江夏,请郑太守先行。这样郑太守只好与李白相别。李白联想到郑太守从庐山千里相寻拜访自己,又从江夏到武陵来,一路上热情招待自己,不摆五品的官架子,屈身礼贤下士,很有故里战国信陵君的遗风。公元前257年,信陵君听从侯生之计,击杀了晋鄙,夺得十万大军去进攻秦国军队,解救了邯鄣之围以后,他在赵国逗留了十年不回魏国。公元前247年秦国围魏国很急,魏王数次请他回国理事,他坚决不回去,并且告诫门人,有劝我回魏国者论死。这时有个姓毛和姓薛的门客,见信陵君说:“秦国围魏国急,魏王请你不回去,使秦国破了大梁,夷平了先王的宗庙,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呀?”话还没说完,信陵君的脸刷地白了,立刻乘车马回魏国,魏王以将军印授公子,信陵君率五国之兵,大破秦国于黄河之南,乘胜逐秦军到函谷关,秦兵再未敢出击。博平是古赵国信陵君呆过的地方,是郑太守的故里,故李白以此典故激励他。《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大梁贵公子[1],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鄣能屈节[2],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3],而与侯生亲。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锤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廓。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花乐。

去去桃花源[4],何时见归轩。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5]

注:[1]大梁:魏国的国都。贵公子:为信陵君。[2]邯鄣能屈节:《史记》:信陵君因盗兵符救赵,魏国不能留,便留赵国。闻处士毛公藏在赌博场里,薛公藏在卖豆浆房中,不肯见他。公子知道他们住的地方后,以散步的样子到那里,与他们同伙游玩,很高兴,于是二人成为门下客。[3]夷门四句:侯生:即侯赢。袖锤人:即朱亥。[4]去去:离开。[5]朗江:又名沅江,在常德府武陵县,其水从西边辰州、锦州入郡界,经郡城入大江。

李白为何要留在武陵?原来六年前友人吴指南的尸体仓促埋在这里,他于心不忍,想将他的尸骨从这里搬回到江夏隆重埋葬。于是他找到故人的墓,刨开吴指南的棺材,发现尸体虽然腐烂,但上面还有筋肉,他要捡上尸骨回去,所以就将尸体上的腐肉除掉才行。他不畏难闻的气味,一边擦眼泪,一边拿上刀子,曲膝躬身,把一块块尸骨削净,装在布袋里,然后背在自己身上徒步而行。从武陵到江夏有八百里路,他睡起来就把尸骨背上,中途不要别人替换。到了江夏,借了些钱,隆重地才把友人埋在江夏城东,终于了却了对友人的一片心愿。

李白回到江夏,各处闻讯的人又云集江夏拜访他。如长沙陈太守、剑南节度使宋之悌等有地位的人。于是他又在这里迎客送友,赋诗写序相勉励,忙碌了月余。不久长沙陈太守要打道回府与李白和众人告别,李白便以《送长沙陈太守二首》诗相赠。

其一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荣君按节去[1],不及远相从。

其二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定王垂舞袖[2],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注:[1]荣君按节去:你光荣地持着官府的符节去了。[2]定王回舞袖:《汉书》:西汉景帝后二年,诏各地的郡王来朝祝寿,并且要在厅中以舞贺寿。长沙定王刘发,跳舞时只张扬袖子不出手,左右笑他笨拙。景帝很奇怪地问他,他说:“臣的国家小,土地窄,跳舞回旋不开身子。”景帝顿悟他是嫌封地太少,于是就将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分给长沙国。

在江夏的友人中,有戴十五、廖侯、独孤有邻,薛公等众人都是衡阳郡来的友人,有些人不仅千里迢迢来江夏访问李白,而且从早春到秋天一直与李白多次相聚。如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文中,有“乡中廖公及诸才子为诗略谢之”之句,可知廖侯等诸才子,在早春就与李白送安陆的友人蔡十,已与李白相处很早了。他们与戴十五在衡阳谋事。到了秋天,戴十五与廖侯要回衡阳,因此李白又写了《送戴十五归衡岳序》,说明他们与李白从早春到秋天相处有半年之久。

其一 白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相识如浮云。自谓德参夷、颜[1],才亚孔、墨,莫不名由口进[2],实从事退,而风义可合者[3]厥惟戴侯[4]

戴侯寓居长沙,禀湖岳之气;少长咸、洛,窥霸王之图。精微可以入神,懿重可以崇德[5],谟猷可以尊主[6],文藻可以成化。兼以五材[7],统以四美[8],何往而不济也?

其二 三诸昆,皆以才秀择用,辞翰炳发,升闻天朝。而此君潜光后世,以期大用。鲲海未跃,鹏霄悠然。不远千里,访余以道。郧国之秀,有廖侯焉,人伦精鉴[9],天下独立。每延以宴谑[10],许为通人。独孤有邻及薛诸公,咸以为信然矣。

属明主未梦,且归衡阳,憩祝融之云峰[11],弄茱萸之湍水[12]。轩骑纠合,祖于魏公之林亭[13]。笙歌鸣秋,剑舞增气。况江叶坠绿,沙鸿冥飞,登高送远,使人心醉。见周、张二子[14],为论平生。鸡黍之期[15],当速赴也。

注:[1]夷、颜:伯夷和颜回。[2]名由口进:名不符实。[3]风义可合:风节和义气合得来。[4]厥惟:乃只有。[5]懿重:善事做得多。崇德:增加德望。[6]谟猷(méyóu):计谋。[7]五材:《姜子》:勇、智、仁、信、忠。[8]四美:以上的精微、懿重、谟猷、文藻称为四美。[9]人伦精鉴:评论鉴定人物的权威人士。[10]宴谑:宴会中爱说笑话。[11]祝融:衡山有五峰,祝融是其中之一。[12]茱萸水:资江即茱萸水,其中有茱萸滩,水势险恶,过去在岸边立铜柱以助渡船牵挽。[13]魏公子:此人不详。[14]周、张二子:此二人是衡阳与戴十五有约会的友人。[15]鸡黍之期:李善注《后汉书》:山阳范巨卿与汝南张元伯为友人,他们春天在京师分别,约定九月十五日在汝南张元伯家相会。到这天,张元伯杀鸡做小米饭,二位老人说:“山阳离此地几千里,他不一定今日到。”张元伯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不会失期。”话还没说完,范巨卿就到了。

文中李白不说友人仕途失意,却说是“鲲海未跃,鹏霄悠悠”“明主未梦”等,表示友人将来会有平步青云、鹏程万里之时,这真是鼓励友人的妙句!

李白在江夏还结识了一位贬谪的官员,此人姓宋名之悌,是汾阳人,身长8尺,勇力过人。他是武则天时著名的诗人宋之问的弟弟。据说他们的父亲宋令文,世称有三绝:文辞绝,书法绝,饶勇绝。兄弟三人:宋之问好诗,得文辞绝;宋之愻(xùn)精草隶,得书法绝;宋之悌勇力过人,得饶勇绝。三人各得父亲一绝。宋之悌曾当过太原尹,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等官。这次因事被贬到安南交址一带的朱鸢(yuān)县,从金陵路过江夏时两人相识,各倾仰幕之意,甚得欢情。临别李白给他写了感情深厚的《江夏别宋之悌》赠别诗: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胡元瑞论:李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两诗相比较,是武夫对韵士。李白是诗者的韵士,高适是争功名的武夫。两诗字面虽近似,句意却悬绝,差别很大。

再说宋之悌到了岭南道的朱鸢县,遇到南蛮陷欢州,他被授总管之职去袭击乱贼。募得八个壮士,身被重甲,闯入乱贼中,对蛮贼头领大呼:“獠贼枉动即死!”贼兵七百人皆伏地不起,遂平了贼乱。他卒于开元末年。李白真想不到,友人宋之悌的儿子后来竟在狱中搭救了他的性命。

这年秋冬之际,李白回到安陆的家。他这次一别三年求仕无功而回,家里人又是何态度?当李白怀着内疚的心情回到家中时,许氏夫人连忙为他打扫身上灰尘,打来洗脸水,备上好酒,热情招待,毫不责备态度。岳丈并说:“求仕无成可以再来,何必这样沮丧?”李白看到家中竟是这样的识大体,并不计较这事,全然不像苏季子到秦国求仕失意回家,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做饭,父母不与说话的冷淡样子,心中石头落了地,顿时转愁为喜。

再说李白正在家中为前程忧愁时,忽然一天,岳丈给他带来个好消息,说“原来嫉妒李白的李京之长史期满调往别处,朝中新委任了一位能甄拔贤能的长史继任。说他姓裴名光庭,原来在朝中当宰相,是屈驾到安州的,可以借此再上书一次,以卜前途如何?”。李白一听大喜,认为这是天赐入仕的良机,万万不可错过。于是他这次格外努力,再写了一篇较长的书,将自己的家世和以前光荣的经历详细地写在里面,好让这位新长史深刻的了解自己,并且改了以往长揖相见长史之礼,而是施以躬身曲膝的尊卑之礼,希望能一举成功。

《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1],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常横经籍书[2],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也[3]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4],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5],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6],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之,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7],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身洗削。裹骨独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8]。故乡路远,魂魄无主,礼以迁窆[9],式昭朋[10]。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注:[1])金陵:清朝王琦认为金陵应是金城,即兰州金城郡。信然。右姓:官居高位,门第兴盛、名驰四海的姓。[2]横经籍书:横放经典和其它书籍。[3]三十春:李白诗文中多次用到“三十春”一词,有些是指30岁,有些则是约数。李白写此书已经30岁。[4]桑弧蓬矢:《礼记》:男子生世,如六个桑弧蓬矢,射向天地和四方。[5]苍梧:汉时的苍梧郡在交州,唐时属岭南道的苍梧郡。[6]禫(dàn)服:祭葬时穿的孝服。[7]权殡于湖侧:权且埋葬在洞庭湖侧。[8]丐贷营葬:乞求借钱料理安葬。鄂城之东:江夏城以东。[9]礼以迁窆(biǎn):按礼仪应该迁回蜀中埋葬。窆:埋葬。[10]式昭朋情:彰明朋友的情谊。式助语无义意词。

又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足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为益州长史,白于道中求剌,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具知此谈。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傥贤贤也[11],白有可尚[12]。夫唐虞之际,于斯为盛[13],有妇人焉[14],九人而已。是知才难不可多得。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若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倚剑慷慨,气干虹霓。月费千金,日宴群客,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时人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15]。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得也。而晚节改操,栖情翰林[16],天材超然,度越作者。屈佐郧国,时惟清哉。稜威雄雄,下慑群物。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17]。云山间之,造谒无路。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何图谤言忽生,众口攒毁,将恐投杼下客[18],震于严威。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19],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过此三者,鬼神不害。若使事得其实[20],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21],惟君侯死生[22]。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23]:‘何所从来?’答曰:‘从师受学,不觉日晚。’王曰:,吾岂可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尔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24],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注:[11]贤贤:头一个“贤”字是动词称赞,第二个贤是名词贤人。[12]白有可尚:李白有所矜夸。[13]于斯为盛:于有文才的人为兴盛之事。[14]有妇人句:连妇女计算在内,只有九个有文才的人。[15]不须驱马垺(liè)华轩:不要驱马排列华丽的车子。埒是列的别字。[16]栖情翰林:据《新唐书·裴光庭传》:开元十八年他“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撰《摇山往则》、《维城前轨》二篇。”[17]已经十年:开元十年李白初入京城干谒王公之门时,裴光庭当时已是兵部侍中,鸿胪卿,李白因之可能光顾其门。[18]投杼(zhù)下客:《战国策》:曾子到费地,费地有个人也叫曾子。有人给曾子母亲说:“曾子杀了人。”曾母说:“我儿不会杀人。”后来两次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母害怕了,立刻放下梭子,逾墙而走。梭古时叫杼。[19]何犹悔吝:为何犹愁悔恨。悔吝:悔恨。[20]若使事得其实:假如事情是真实地。[21]自屏(bǐng)于烹鲜之地:自我根绝到煮鲜肉的大锅中。[22]惟君侯死生:希望你决定生死。[23]王东海典故:此典故有两处:《晋书》王东海说:“我岂能靠鞭打宁戚这样有文化的穷人来扬威名?这不是政教的真本要求。”而《世说》王东海却说:“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一个是宁戚,一个是宁越,笔者暂以春秋时宁戚为是。(24)终乎前恩:始终保持前期的恩惠。

李白大才,如此大赞和畏惧一个佐州的长史,宋朝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这样说道:“盖时有屈伸,正自不得不尔,大贤不偶,神龙困于蝼蚁,可胜叹哉!”此书虽然写得情真义诚,但是,还是没有成功。

再说李白接连的上书失败,只好作了几首诗自我叹息,《古风其二十一》: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这是李白叹息世道是志洁知音少,卑俗迎人多。

李白叹息世风日下,世人不采桂芳枝,却去栖在恶树上,这真令人欲弃世想入空门。《古风其二十五》:

世道日交丧[1],浇风散淳源[2]。不采桂芳枝,反栖恶木根。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何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归来广成子[3],去入无穷门[4]

注:[1]世道日交丧:世风和道义日益相互沦丧。[2]浇风:轻浮的风尚。淳源:敦厚淳朴的社会。[3]广成子:《神仙传》:广成子,住在崆峒山的石洞中,黄帝问他如何治身长寿。他说:道教的精辟处,是杳茫而幽暗。不看啥也不听啥,闭目养神以安静。这样身体才能自正,心情才能安静而清净。不劳累身体,不摇动精神,这样才能长寿。慎守内心,不管身外,知道的事情越多越是祸害,只坚守一心,以此与万事相和,所以我能活1200岁,身体未见衰老。得到我的道术能上升成皇帝,失我道术者为一般人。我将离开你到无穷之门,游无极的远地,参和日月的光芒,与天地常在,世上人死完了,只有我还活着。[4]无穷门:无法穷尽的宇宙之门。

诗人又以飞霜凋谢的莲花比喻自己,作《古风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丽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谷,

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艳丽无人赏识,红芳华年无奈消失等情节的描写,比喻自己怀良才不被世用,眼看岁月流失,心情无限地感慨,并盼望能到君王身边施展才能。这首诗是李白运用比兴手法表现自我感情的常用例子之一。应用此法,能使诗词艳丽而寓意深长,耐人朗咏。

转眼间冬去春来,到了开元十九年,李白看到自己在安陆多年,功业渺茫,加之这里诽谤的人太多,令他心烦。所以,有一天他转告夫人一个重要的决定,只见夫人听这事后脸上有难色。

原来李白计划离开安府,要搬到山里隐居。许夫人是一个性情温柔很守妇道的女人,虽然感到这样会吃许多苦,但她同情丈夫的处境,愿意放下宰相家千金女的尊体,跟随他到山里去。岳父也知女婿的禀性,二话没说也就同意了。恰好在安陆西边30里,有个白兆山,许自牧叫人给李白在这里找了个石洞,把里面收拾干净后,把女儿一家搬到这里住,并派个忠实的门人武谔帮助料里家务。李白在山洞附近开了些田地,准备长期在这里隐居。这山洞周围长满了许多野桃树,一到春天桃花盛开,鲜艳芳菲,因此叫桃花岩。桃花岩前边又有一条清溪缓缓流过,景色十分迷人,所以李白到这里心情很高兴。有个山里人很奇怪地问他,你这样的大诗人为啥不住在城里,而爱住在野山里?李白顺口地写了一首《山中问答》诗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1],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1]窅(yǎo)然:深远.

“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使人彷佛亲眼看见李白含笑不说话的神态,把人物活灵活显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寥寥七字胜过百句之文。

独自林下意,
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
千载方来旋。

李白到这里虽想遁世,但是,经常仍有有官员和友人前来不断地拜访他。其中有个叫刘绾的侍御来了以后,李白对他表示了要长期在这里隐居的思想,并且将桃花岩隐居的环境赞美了一番。《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鸯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已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独自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有个友人给李白送了一顶乌纱帽,他戴到头上不知端不端,山中人没有明镜,于是他叫附近的儿童看如何?稚子如此这般指划,诗人便依话扶端了帽子。李白便把这生活气息的事写成诗,作为赠友人的礼物。《答友人赠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在白兆山中还住了一位不知名的隐士,李白每天无事,两个人就经常在一块相聚,一边欣赏烂熳的山花,一边一杯一杯不断地饮酒弹琴,在山中生活过得好闲逸。《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诗语近情遥,读者一看就懂,看后回味无穷。这是诗人写的另一种风格的算学诗,他一句中连用三个“一杯”,体现了不停喝酒的意思,这较之说喝了很多酒的印像深刻。

在一句中连用一个字,是诗家的大忌。但是李白这样却写出了佳诗,其技巧全在重复的字要符合诗歌阴阳顿挫的变化旋律。类似的例子还有《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一句中重复三个“一杯”,此诗是两句中各重复三次“一”字和“三”字,而且前后两句“一”字和“三”字两两相对,不仅词组相对,而且意思相对。如此重复不仅突出了杜鹃声音的哀切,也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缅怀之情,越重复越绝妙。

一日李白正在山中观景,忽然来了一位故人,告诉了一条好消息。欲知此是何人?且听下回解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