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门下“武举人”

门下“武举人”

时间:2024-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清年间,穿鼻岛门下村有个姓李的后生,武艺高强,人称“武举人”。于是,“武举人”名号不胫而走。“武举人”回程时游山玩水,遍尝各地美食,欣赏异地风光。他为生长在门下这个小山村,到省城比武得到第一名而感到无比自豪。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他亲自设计旗杆,串上三角形旗布,上面绣上大红“武”字,把旗杆插在大门口校场边,平时就在那里练武。

晚清年间,穿鼻岛门下村有个姓李的后生,武艺高强,人称“武举人”。因家谱失传,上代传下来的称呼是“宝宝太公”。

这人家境富裕,除鹰窠湾的山和田都归他家外,还有田地分布于白峰、外峙岛,房子则是七架屋,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他不爱读书,整天瞎游逛。家里人见他无所事事,就叫他巡看山林。巡山没什么事做,他便练习武艺杂技,臂力、眼力、腿功,什么都练,乐此不疲。他长得高大魁梧,武艺又高,因而无人敢去他家山林撒野。

门下村

他上山常背着一只刀笼篰,里面装着茅刀、倭刀等。有时兴起,便用力将倭刀抛至半空,然后转身用刀笼篰口对准倭刀方向,轻松地接住。这一绝技,常让围观者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稍有不慎,倭刀未接住,脑袋就要“开花”啊!

有一年他听说杭州要举行全省武艺大赛,可表演各种杂艺。于是他租匹毛驴,带着石大刀、刀笼篰等工具水陆兼程兴冲冲地赶到赛场。他先观看别人比武,见别人的绝技无非是手开砖石、骑马射箭等老套路,心中不以为然。

轮到他了,他拿出石大刀,表演“开四门”。

这石大刀,就像举重用的哑铃,中间一根石杠,两端装有两块圆石,重百余斤。只见他仰面躺下,用双脚勾起石大刀,双手接住,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快速有序地旋转起来。舞得酣时,只见一团白光笼罩其身,满耳都是呼呼风声,观看的人大声喝彩,考官也惊得目瞪口呆。表演快结束时,哑铃一端忽然脱杠飞出,那块圆石“滴溜溜”地直向考官飞去,幸而考官一偏头,圆石从耳边擦过,将考官身后的泥地砸了个大坑洞。他见状忙起身将圆石从土坑中拽出,装回石杠上,然后拱手向考官说了声“对不起”。

考官还没回过神来,他又说,我还有个绝活,叫“刀笼篰接飞刀”,要不要看看?考官惊魂未定,连连说:“不要表演了,不要表演了,算你第一。”并随手将奖品赏于他。于是,“武举人”名号不胫而走。

“武举人”回程时游山玩水,遍尝各地美食,欣赏异地风光。回到家中,登上门下岭,鸟瞰家乡,觉得自己的家乡山海兼胜,林美水美,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走遍天下,风景不及穿鼻门下。”他为生长在门下这个小山村,到省城比武得到第一名而感到无比自豪。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他亲自设计旗杆,串上三角形旗布,上面绣上大红“武”字,把旗杆插在大门口校场边,平时就在那里练武。

“武举人”死后安葬在门下小鹰窠湾东侧山脚,有人曾在其坟墓里见到过一顶顶部饰有红缨的帽子,大概就是当年比武获得的奖品吧。

(采录/李松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