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门下“武举人”

门下“武举人”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清年间,穿鼻岛门下村有个姓李的后生,武艺高强,人称“武举人”。于是,“武举人”名号不胫而走。“武举人”回程时游山玩水,遍尝各地美食,欣赏异地风光。他为生长在门下这个小山村,到省城比武得到第一名而感到无比自豪。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他亲自设计旗杆,串上三角形旗布,上面绣上大红“武”字,把旗杆插在大门口校场边,平时就在那里练武。

晚清年间,穿鼻岛门下村有个姓李的后生,武艺高强,人称“武举人”。因家谱失传,上代传下来的称呼是“宝宝太公”。

这人家境富裕,除鹰窠湾的山和田都归他家外,还有田地分布于白峰、外峙岛,房子则是七架屋,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他不爱读书,整天瞎游逛。家里人见他无所事事,就叫他巡看山林。巡山没什么事做,他便练习武艺杂技,臂力、眼力、腿功,什么都练,乐此不疲。他长得高大魁梧,武艺又高,因而无人敢去他家山林撒野。

门下村

他上山常背着一只刀笼篰,里面装着茅刀、倭刀等。有时兴起,便用力将倭刀抛至半空,然后转身用刀笼篰口对准倭刀方向,轻松地接住。这一绝技,常让围观者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稍有不慎,倭刀未接住,脑袋就要“开花”啊!

有一年他听说杭州要举行全省武艺大赛,可表演各种杂艺。于是他租匹毛驴,带着石大刀、刀笼篰等工具水陆兼程兴冲冲地赶到赛场。他先观看别人比武,见别人的绝技无非是手开砖石、骑马射箭等老套路,心中不以为然。

轮到他了,他拿出石大刀,表演“开四门”。

这石大刀,就像举重用的哑铃,中间一根石杠,两端装有两块圆石,重百余斤。只见他仰面躺下,用双脚勾起石大刀,双手接住,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快速有序地旋转起来。舞得酣时,只见一团白光笼罩其身,满耳都是呼呼风声,观看的人大声喝彩,考官也惊得目瞪口呆。表演快结束时,哑铃一端忽然脱杠飞出,那块圆石“滴溜溜”地直向考官飞去,幸而考官一偏头,圆石从耳边擦过,将考官身后的泥地砸了个大坑洞。他见状忙起身将圆石从土坑中拽出,装回石杠上,然后拱手向考官说了声“对不起”。

考官还没回过神来,他又说,我还有个绝活,叫“刀笼篰接飞刀”,要不要看看?考官惊魂未定,连连说:“不要表演了,不要表演了,算你第一。”并随手将奖品赏于他。于是,“武举人”名号不胫而走。

“武举人”回程时游山玩水,遍尝各地美食,欣赏异地风光。回到家中,登上门下岭,鸟瞰家乡,觉得自己的家乡山海兼胜,林美水美,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走遍天下,风景不及穿鼻门下。”他为生长在门下这个小山村,到省城比武得到第一名而感到无比自豪。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他亲自设计旗杆,串上三角形旗布,上面绣上大红“武”字,把旗杆插在大门口校场边,平时就在那里练武。

“武举人”死后安葬在门下小鹰窠湾东侧山脚,有人曾在其坟墓里见到过一顶顶部饰有红缨的帽子,大概就是当年比武获得的奖品吧。

(采录/李松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