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子诸葛亮班固谁在家排老大

孔子诸葛亮班固谁在家排老大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軒轅之世,史有倉頡,主文之職,其來久矣②。諸侯建邦,各有國史,彰善癉惡,樹之風聲⑥。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相傳軒轅黃帝之時,就有倉頡擔任史官,主管文字記寫的司職,可見由來已相當久遠。《禮記·曲禮》就曾說過:“史官備有筆墨文具。”史官受君王驅使,故稱“執筆左右,使之記也”。一說指頒佈曆法,恐與史傳寫作不甚相關。政不及雅謂東周政局已不堪稱爲正統。

天地初開宇宙洪荒漫漫,歲月流逝年代綿遠邈邈。居於今世要知曉古事,恐怕也祗能憑藉史册了吧!相傳軒轅黃帝之時,就有倉頡擔任史官,主管文字記寫的司職,可見由來已相當久遠。《禮記·曲禮》就曾說過:“史官備有筆墨文具。”所謂“史”,就是指使的意思;陪伴君王執筆左右,隨時令其錄寫言事。在古代,左使負責記述行事,右使專一載錄言辭。重在記言的經書如有《尚書》這樣的典籍,載事爲主的經文又有《春秋》一類的書册。唐虞的訓導錄於典、謨等的文獻,夏商的事跡寫進誥、誓類的篇章。待到周朝滅商國運更新,周公建制史法有定,便依照夏商周三代的推演排列史實,又連貫春夏秋冬四時順序編寫世事。各路諸侯建邦立國,也都設有自己的史官,彰揚美善祛除邪惡,樹以良好的風範聲譽。自從平王東遷周室衰微,政事世道難爲正統,法紀鬆弛規章散亂,道德倫常也隨之敗落。孔子深深憂慮王道的漸次缺失,時時傷感文明的日趨消亡,閒居靜思中歎息鳳凰之未見,臨衢觀獸時痛哭麒麟的死亡,於是與樂官探討音律以矯正《雅》詩《頌》樂,據魯國有關史載而重新修訂《春秋》,目的正是爲了列舉施政的得失來指明進退取捨,徵引治國的成敗以標示勸導警誡。得到其中一個字的褒讚,要比高官厚祿還顯金貴;倘若有片言隻語的貶斥,罪比斧鉞加身尤感深重。然而,聖著畢竟意蘊精深內容幽微,更兼經文言辭又還委婉簡約;左丘明正與孔子生在同時,能切實領悟此中的微言大義,於是由始及終系統地予以述解,從此便開創了名之爲“傳”的體式。所謂的“傳”,其實就是“轉”的意思。從經典那裏接受意旨,又轉達傳授給於後人,實應稱得是輔助經典的羽翼,堪爲史籍記載中的冠冕之作了。再到合縱連橫的戰國時代,太史一職還依然存在,戰事連綿秦併七王,各國史册都有記載。大概是僅有載錄而未予編次,所以後來也即簡爲名稱其爲《戰國策》了吧!

【註釋】

①草昧:《周易·屯卦》:“天造草昧。”草,草創;昧,冥昩。草昧指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態。 歲紀:年代。緜邈:綿長久遠。緜同“綿”。 載籍:載錄的書籍,本篇皆指史傳著述。

②倉頡(jié):相傳是黃帝的史官,據鳥獸之跡創造文字。

③史載筆:《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這裏的“筆”泛指書寫工具。左右:句中有兩个“左右”,前二字或涉下文而衍,宜删。 使:指使。史官受君王驅使,故稱“執筆左右,使之記也”。

④左史記事、右史記言:古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承擔記事、記言這兩種司職。具體分工如何,古籍有兩種說法。《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徐幹《中論·虚道》也說“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漢書·藝文志》所述正相反:“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爲《春秋》,言爲《尚書》。”東漢荀悦《申鑒》的說法與班說相同。兩種說法的是非正誤,今已無法判定,故這裏的文句實不必據《御覽》校作“左史記言,右史書事”,而使之合於《漢志》的說法。《春秋左氏傳序》的疏文說:“左是陽道,陽氣施生,故令之記動;右是隂道,隂氣安靜,故使之記言。”此記事記言原因的傳言當早已有之,劉勰行文取《禮記》言而不取班固說自也是完全合理的。 有校本句中無兩個“者”字,但不删亦不爲誤。 《尚書》、《春秋》:均爲儒家經典之一,前者以記言爲主,後者重在記事。

⑥“彰善”二句:《尚書·畢命》中原文,借以說明史官史著的作用。癉(dàn),病,憎惡。風聲,風範聲譽。

⑦平王:周平王。自平王起,周朝進入東周時期,開始走向衰落。 雅:正。政不及雅謂東周政局已不堪稱爲正統。 憲章:法度。紊(wěn):亂。 彝倫:常倫,常道。攸斁(yōu dù):敗壞。攸,語助詞。

⑧昔者:黃輯注本有此二字,據《御覽》增,但不增文氣應更順。閔:憂,又寫作“憫”。 傷斯文:《論語·子罕》載孔子感歎:“天之將喪斯文也。”指哀傷西周的禮樂文化。斯,此,任代詞。 靜居:閒居。歎鳳:孔子曾感歎鳳凰的不再出現。《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臨衢而泣麟:《孔叢子·記問》載魯人獲殺異獸,棄於五父之衢,孔子前往辨認,發現是麒麟,泣曰:“麟出而死,吾道窮矣!”古人認爲,鳳凰、麒麟的出現是吉祥太平之兆。

⑨“於是就太師”四句:語本《穀梁傳序》:“於是就大師而正雅頌,因魯史而脩《春秋》。……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論語·八佾》、《子罕》亦載孔子與魯太師論樂,自衛返魯後校訂《雅》、《頌》樂曲事;《孟子·滕文公下》並趙岐注又有孔子依魯國史載修訂《春秋》的記述。就,靠近,從。太師,樂官之首。 《春秋》,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 黜陟:降和升,指進退取捨。 徵:驗證。

⑩褒:讚。 踰:超越,勝過。軒冕:大夫的車輛和禮冠,借指高官厚祿。貶:斥責。 斧鉞:兵器,鉞也如斧形,借指受斧鉞之刑。這裏謂《春秋》的褒貶極具分量。

【註釋】

嬴項:指秦朝和項羽。嬴,秦帝姓。 武功積年:劉邦起兵反秦至消滅項羽,歷時八年。 陸賈:西漢初年文人,高祖時任太中大夫。稽古:考古,指查考劉邦起兵定天下這段歷史。 《楚漢春秋》:《漢書·藝文志》歸入《春秋》類,有九篇,今不存。

爰:語助詞。太史談:司馬談,司馬遷之父,漢武帝時任太史令。 執簡:執掌簡策,此句謂世代擔任史官。 甄序:審核敍寫。勣(jī):功業,通“績”。“子長”二句謂司馬遷(字子長)繼承父志寫出了《史記》。

“比堯”二句:比照唐堯事跡將所著稱之爲“典”,列敍的帝王卻並非均屬賢君。位雜,指帝王間參差(cēn cī)駁雜,功業不一。中賢,中等之賢。 “法孔”二句:效法孔子將史著題名爲“經”(主要應指仿同爲史著的《春秋》而言),則文辭又非出自於大聖之手。元聖,一作“玄聖”,大聖,指孔子。此言《史記》寫成後關於取名的選擇。

述漢:述說西漢歷史,即撰寫《漢書》。 因循前業:沿襲司馬遷《史記》、其父班彪《史記後傳》的體例和史料。 思實過半:語本《周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這裏借指獲益甚多。一說,謂採錄取用已過其半,亦可通。因《漢書》所述,漢武帝太初年前採自《史記》,太初之後又取諸其父所著之《後傳》。

十志:《漢書》有《律曆志》、《禮樂志》等十篇。該:完備。 讚序:指紀、傳末尾的“贊”,和表、志前面的“序”。弘麗:宏富瓌麗。 彬彬:文質兼備的樣子。信:確實。

左氏綴事:指左丘明的《左傳》記寫史事。綴,連。 附經間出:《左傳》附於《春秋》之後,一段經文、一段傳文地間隔而述。這其實是晉朝杜預所作的編排。 氏族難明:《左傳》文字簡約,一人之事常散述於諸篇之中,前後稱名又錯雜不一,致使讀者對人物的氏族姓名都不甚清楚。

各傳:歷史人物各立其傳。 人始區詳而易覽:據劉釋、楊校,宜校補爲“人始區分,詳而易覽”。 宗:師法,宗從。

牝(pìn)雞無晨:喻婦女不當政。牝雞,母雞。晨,任動詞,指啼鳴報晨。這是周武王伐紂誓辭中的原話,見《尚書·牧誓》。 “婦無”二句:《穀梁傳·僖公九年》載齊桓公與諸侯訂盟,盟辭有“毋使婦人與國事”句。

宣后:宣太后,秦昭王之母,理政期間曾使秦國強大,但按封建正統觀念仍稱之爲“亂秦”。 吕氏危漢:吕后攝政期間,封吕氏四人爲王,六人爲列侯,諸吕又擅廢少帝,比殺三趙王,幾使漢室變爲吕家天下。 政事難假:執政大事不可假手他人。

尋:查考。子弘:漢惠帝子劉弘,吕后臨朝時曾立爲帝。僞:指劉弘非惠帝張后所生。 要:終究。嗣:子孫。劉弘爲後宫所生,確又係惠帝之子。 孺子:漢宣帝玄孫劉嬰,平帝死後無嗣,王莽立其爲皇太子,號“孺子”。微:幼弱。劉嬰立爲太子時僅兩歲。 實繼平帝之體:體,指帝統王制。劉嬰實未爲君,由王莽以“居攝”之號執政。但從封建規制的角度言,則已算是承繼了帝王的統制。 二子:指吕后所立的劉弘,王莽所立的劉嬰。 二后:指吕后和王后。劉勰始終持婦人不參政、不立紀的觀點。

東漢時世的史籍記傳,最早發源於《東觀漢記》。袁山松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記》,偏頗駁雜不合常規;薛瑩的《後漢記》、謝承的《後漢書》,粗疏錯謬信實不足。如司馬彪《續漢書》的詳盡切實,像華嶠《後漢書》的準確恰當,纔堪稱是當時史著中的最佳之作。至三雄鼎立的三國時期,記傳著述更相繼而出。《魏氏春秋》、《魏略》之類,《江表傳》、《吳錄》等著,或激越虛夸難以徵信,或疏略空闊缺乏要領;惟有陳壽撰著的《三國志》,文辭質樸明辨博洽,荀勗、張華比之於司馬遷和班固,恐怕並非是妄予夸大的讚譽了。再看晉代的有關史書,撰述著寫則尤顯繁多。陸機最先撰寫《三祖紀》卻還未能完備,王韶之續寫晉末史事則又不見有終;干寶著述的《晉紀》,正因審核端直而得以奏功;孫盛所作的《晉陽秋》,又以簡約扼要而顯現才能。查考《春秋》的經文傳文,都已列舉寫作的綱凡;然而自《史記》、《漢書》以下,卻又不標敍寫的準則。直到東晉鄧粲著述《晉紀》,重新開始設置敍寫條例,且又擺脫漢魏以來的習慣,效法殷周史著的原有法則,雖說鄧粲是遠居湘川的鄉曲學士,仍也有心於師從《尚書》的典謨體式。此後孫盛《晉陽秋》標立的敍寫凡例,恐怕正是依循鄧粲而採用的規式吧!

【註釋】

東觀:東漢宫中藏書及修撰史著的地方。劉珍、李尤編著的《東觀漢記》即在此處編成,上起光武,下迄靈帝,是最先記述東漢的史册。 袁張所製:指袁山松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記》。袁、張皆東晉文人,二著均殘缺不全。不倫:不合規範法度。倫,常理。 薛謝之作:指薛瑩的《後漢記》,謝承的《後漢書》(一說指晉謝沈的同名史著《後漢書》)。薛瑩字道言,謝承字偉平,均爲三國時吳國文人,後入晉。其著亦已殘。

三雄:指魏、蜀、吳三國鼎立。 互:交互,相繼。 《陽秋》:指東晉孫盛的《魏氏春秋》(避簡文太后諱改“春”爲“陽”)。《魏略》:三國魏魚豢著。 《江表》:西晉虞溥的《江表傳》。《吳錄》:西晉張勃著。上四著均不存,《三國志》等書註文中有所徵引。 激抗:激,激切;抗,對抗。這裏應是虚夸失實的意思。徵:徵信。 疎闊:粗疏空闊,不精密。

【註釋】

【註釋】

總之,史官設立始於軒轅黃帝,體例完備功在聖賢周孔。累世歷代都有這類編著,正邪善惡並皆在此匯總。騰聲褒揚裁定貶斥,萬古傳承心魂震動。史筆之宗宜推左氏丘明,秉公正直應歸南、董二公。

【註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