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字和本義

本字和本義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説過,文字的意義有本義和假借義的分别。表示本義的字就叫“某義的本字”,表示假借義的字就叫“某義的假借字”。“垂涕”就是“垂泪”,“泪”是“涕”字的本義,在這裏不能解作鼻涕,古人是管鼻涕叫“泗”的。由此可見本字本義的推求,對於正確地瞭解語意是有幫助的。由此可知,“天”的本義是頭或頭頂。

前面説過,文字的意義有本義和假借義的分别。譬如“惟”字,用作思考講是它的本義,用作“只、只有”講的是它的假借義。又像“來”字,用作“來牟”講的是它的本義,用作“來往”講的是它的假借義。據此,一個字有造字時的意義,叫做本義,有時借用爲某一意義,這就是假借義。表示本義的字就叫“某義的本字”,表示假借義的字就叫“某義的假借字”。例如:“惟”是“思惟”義的本字,又是“惟一”義的假借字。

那麽怎樣推求本字本義呢?大概説來是,審察字形和考核文獻。在上舉的例子中,知道“昆”的本字是“”,就是根據《説文》而知道的。現在再舉一些例子來説明:

 “止”字今天當停止講,其實這是“趾”的本字,趾就是脚。“止”在甲骨文裏作形,方向左右上下可以隨便,就是畫的脚掌的形狀,“陟、降、步、走”等字裏都有一個或幾個形,這就已經可以證明“止”是“趾”的本字了。《禮記·内則》:“父母舅姑……衽,長者奉席,請何趾。”(衽,卧席。意思是説父母或翁姑將睡,子媳中的年長者就奉上卧席,請問父母或翁姑把脚放在哪一方。)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所根據的《禮記》本子作“請何止”,這就更可以證明“趾”和“止”是一個字了。

 “天”字今天作“天地”講,《説文》上有個解説,是“顛(頭頂)也”。而《易·睽》:“其人天且劓。”又《山海經·海外西經》説:“形天,與帝争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爲目,以臍爲口,操干戚以舞。”都不是天地的“天”。按“天”字金文作,是個指事字,用頂上的圓點表示人的頭或頭頂。“天且劓”,“劓”是割鼻,“天”是“剠額”,即用刀鑿刻劃頭額,都是古代的刑罰。“天”在這裏是因所刻之處而作爲刑名的。《山海經》的“形天”即“刑天”,就是斷頭的意思。由此可知,“天”的本義是頭或頭頂。陶潛的《讀山海經》詩:“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前人多以爲上句是“形天舞干戚”之誤,是很有道理的(清陶澍編的《靖節先生集》,近人王瑶編的《陶淵明集》,都已照改)。

可見,本字本義的推求對於古漢語的瞭解很有關係,當然對初學古漢語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要求他能推求本字本義(也並不是每一本字本義都能推求得到的),但對已經研究出來的成果,則是應該吸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