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榆州秀塔说大辽

榆州秀塔说大辽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专家史料及现场考证,这座古塔始建于辽代。榆州秀塔仅是其中之一。现已查明保存完好的辽塔主要在北方,尚有61座。据当地传说,秀塔在辽朝中期修建原十三层,后因风化及地震破掉顶层,现只剩七层,也有的传说榆州秀塔当初就未完工,只修七层。凌水之滨,榆州古塔,是当年契丹民族创建的大辽文化的见证,也是后代子孙引以自豪的历史圣绩,在凌河之源大辽兴盛200余年,它同女神庙、积石冢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一页。

从牛河梁西行,沿101国道,过凌源城西去18里处,便看见一座巍然耸立于榆河之畔的7层古塔,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秀塔。凌源地域也因此塔而得名“塔子沟”。

据专家史料及现场考证,这座古塔始建于辽代。辽太祖及太宗当年“率军南征以所俘民众建榆州城并修塔”。古塔之下便是建于923年的辽代榆州及和众县故城遗址。凌河源头西支流,古称榆河,东支流称阿拉善河,从“两河归”以下称凌河,辽时,依榆河建城,故名榆州。

有关修塔的起因,这要先从凌河之源的战略位置和当年辽朝的政治、军事发展需要谈起。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之疆界,“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辽朝又是个多民族国家,行政区划以五京为中心,全国分为五道,五道分辖全国156个州(军、城)209个县。由于有52个部族60个属国,因而辽朝又“因俗而治”“以国俗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方针,在中央行政机构中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采取多轨制政体。

其一是以民政为主的系统,即五京之下,辖府、州、军、城、县。全国五京之下设六府,再设州、军、城,这里说的“军”是头下军州,是辽朝特殊的军事行政单位,编管帝后家族、权臣重将及各部首领出征俘虏来的奴隶。在榆河岸边的榆州就是高平军,这个军州除节度使为朝廷任命,其余官吏全由军州贵族自己委派;军州贵族所俘奴隶及税收除酒税归朝廷外都属私人所有。

其二是军政、军民兼理的部族辖地。其辖地多是军州部族所戍之地。比如凌河之源的榆州高平军,辖和众、永和二县。所以太祖和太宗南征掠得大量俘虏都在这里辟城居住。辽朝依据部族制和州、县制在全国共设城郭200多座。城市的建立发展使世代游牧的契丹人过上定居生活,促使经济文化交流及各民族的融合。辽朝所建这些城市历尽沧桑,有些已被废弃,如今只有城址。当年在这200多个城市中,最重要的是五个京城。即以全国的五个行政中心而发展成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中京(今大明镇)、南京(今北京)、东京(今辽阳)、西京(今大同)。而这五个京城又以上京和中京为主要政治中心。

上京位于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是契丹族本土腹地。918年耶律阿宝机在这里建城,名曰皇都。938年,辽太宗更名为上京。府曰“临潢”。

辽中京为辽代中期后建立的都城,是上京的陪都。城址在今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的兴建者是圣宗耶律隆绪,修造中京的目的是便于与北宋及中原地区交往,以彰显辽朝鼎盛时期的国富民强之势。辽圣宗与其母萧太后,每年年末和新正期间都要到中京,特别是在此要接待宋朝的正旦使(贺年使臣)和生辰使(生日拜寿使臣),而榆州更是中京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也是辽、宋之间的军事重镇,因而辽也把榆州高平军和和众县当作京畿重地,着重加以治理。

再说辽塔,辽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也最善于修塔的一个朝代。榆州秀塔仅是其中之一。现已查明保存完好的辽塔主要在北方,尚有61座。其中最高的塔是陕西泾阳县崇文塔,第二高的是河北定县的“料敌塔”,第三高的就是中京的大明塔,其十三级巨塔高80.22米。然而以体积而论,中京大明塔又属全国第一粗塔。其塔座八面,周长达112米,巍然耸立直插云天。凌河之源的榆州古塔也是与大明塔同期修建,顶端虽已破败为七级,但其规模和制式都很精美。据当地传说,秀塔在辽朝中期修建原十三层,后因风化及地震破掉顶层,现只剩七层,也有的传说榆州秀塔当初就未完工,只修七层。如果属于后者所说情况,那可能是辽之后,废榆州城而使秀塔停建所致。

辽朝为何大兴修塔之风呢?

首要原因是,辽朝从宫廷皇帝到民间百姓都笃信佛教,当时宋朝使臣苏颂在中京城内有感而作诗称“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纵观无限意,记述恨无能。”而作为佛家的标志性建筑——塔,在辽朝北方大地也就风靡一时,因为塔的功能就是藏经、拜佛、供舍利。当然各地建塔还有其不同的因果传说。如中京大明塔,据当地传说就是辽国的萧绰太后自景宗驾崩后,一直有病,请得高僧看病,高僧说:“此病乃因老辽王宠爱萧绰,欲将其纳入阴间,要使太后病愈,必修一高塔。”于是朝廷下令在中京内城紫禁城东侧修一八角十三层的高塔,传说塔下还有地宫,供奉释迦佛祖,案前占有九九八十一盏长明灯。再如沈州(今沈阳)的舍利塔,此塔传说是因闹风灾,一和尚说是黄龙作孽,于是和尚作法驱龙而使百姓集资修塔。

辽朝还善于造塔。其所造佛塔精美程度超过任何朝代。

辽朝建于1092年的兴城市西北14公里处的玲珑塔更为秀美。全塔嵌砌铜镜数百面,光芒四射,甚为别致,时人赞美说:“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再如精美出名的巴林左旗的庆州白塔,塔高71米,为楼阁式砖塔,最上一层的八条脊上各骑一双手合十的铜人,全塔悬挂828面铜镜,阳光之下,金光灿烂,清风吹来,铃声叮当。

辽朝为什么又在榆州建塔呢?

除了前面所说,榆州是辽朝中京的京畿重地,而中京和榆州又都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所;辽朝皇室特别是萧太后与圣宗皇帝为向南邦显示其国富民强之国威,显示崇尚佛教、尊孔崇儒的礼仪之邦外,还有一层“镇压土龙”之说。

当年中京及其卫城榆州的兴建者辽圣宗耶律隆绪,曾经在辽旧地黄龙府遇到一件奇事:有一天军师领来一个和尚对耶律隆绪说:“昨天我夜观天象,辽国将有土龙出世,与主争王位。”耶律隆绪大惊,问有何妙策。和尚答道:“可在黄龙府东北修塔一座,镇住龙脉,天下太平!”随后取出一石雕小塔献辽主,耶律隆绪下圣旨按小塔式样造大塔。千余工匠造了三年,辽主始得心安。可见辽主惧怕各地出“土龙”“草龙”争夺天下,警惕之心越来越重。

辽中京之南榆州(凌源)地方,包括利州(喀左)及兴中府、安德州、黔州(朝阳)、潭州(建昌)等地,历来多出盗匪,也多有草龙出世之谣言,这使朝廷惊恐万状,于是榆州古塔、朝阳辽塔、喀左利州古塔拔地而起,凌河之源地方大小辽塔林立,以镇草龙出世,可见这也是辽朝防范政权丢失、安邦定国的一个绝佳手段。

凌水之滨,榆州古塔,是当年契丹民族创建的大辽文化的见证,也是后代子孙引以自豪的历史圣绩,在凌河之源大辽兴盛200余年,它同女神庙、积石冢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一页。

新世纪的时光里,走进秀塔。

该塔现存高约24米左右,砖筑八角七级实心密檐式,塔基底部有近代石砌保护工程。须弥座上部周边砖雕巨大的双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各面正中有一卷门,门内嵌有浮雕菩萨像,端坐于仰莲之上,其两侧各有一胁侍立像,雕像顶部为飞天、华盖。

秀塔之下今仍存榆州和众县故城址,东西宽约496米,南北长约535米,夯筑城墙周长4华里。城内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沟纹砖、布纹瓦铁锄、马蹬、长达两米的铁柄战刀、刑具、陶、瓷器残片,这些遗物均为辽、金、元时期文物。

“八角七级”是佛家的八度空间和七级浮屠。从梵文音译的“浮屠”到晋代命名为“塔”,同一个建筑,被撕裂成两个文明的概念,像把天然的土烧成砖,天然的木、石雕出飞天华盖、菩萨金刚……人世的苦难太多,曾经繁华的榆州城及和众县楼阁殿堂、库府寺庙、居民阡陌都遭到战火和自然力的破坏。然而,幸运的秀塔,不甘在惨淡中沉沦,虽经千年沧桑,仍以倔强的精神、高大的身躯、精美的艺术,娓娓向人们诉说着陈年旧事。

916年耶律阿保机在北方建立契丹国,辽圣宗耶律德光建大辽朝,幅员万里,凌河之源榆州归其管辖。到耶律延禧于1125年被俘,辽亡,辽存国共209年,历经9位皇帝。

这个曾经扶摇而起搏击长空的鹰之民族,在中华北方大地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余年的辉煌,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谜团后,倏地掠上九霄,杳无踪迹。

蓝天碧禾之间的佛塔,矗立成凌河之源的往事。辽代的古城墙已倾塌,契丹语已经湮失,辽王朝已成尘烟。唯有塔基旁萌出青草的嫩芽,石阶上片片蜷曲的枯叶,使千年的时光在“二十四节气歌”里细碎地轮回。触摸每一块砖石的缝隙,每一块木头的纹理,每一行梵文、契丹文,每一笔彩绘、刻痕,它们都诚恳地述说着一个游牧民族,曾经怎样用生命的踏实和妙绝,去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

智慧的希腊人说:时间的摆动是灵魂的摆动,而灵魂是无形的,它依附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语言文字、节日习俗及久远的文化传统和品位之中,和我们今天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榆河千年辽塔旧貌

千年以前的契丹饮食如今仍沿袭在凌河之源的风俗习惯之中:他们主要以肉类乳品为主。乳酪即今天蒙古人所说的奶豆腐、奶点心。油炒面是契丹等游牧民族特有的食品。涮火锅的吃法,有人说是蒙古人发明,有人说是满族人发明,可依据传说和辽墓壁画,这个专利可以颁发给耶律阿保机。饮茶和饮酒是契丹人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水果做成蜜饯果脯,契丹的这种发明如今已成北京地区一大特产。更有意思的是,今天北方人冻梨的吃法完全袭用契丹早已使用过的方法。

千年的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北方冬季干燥寒冷,为防止皲裂,契丹妇女发明天花粉,这种特殊的护面方法,实为保湿护肤之佳品。1954年在清理辽墓时,还发现了两把牙刷,竟然比欧洲牙刷史早600余年。

凌河之源的老百姓每到本命年,系红腰带,穿红裤衩,穿红袜子等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契丹“再生礼”的有关内容。每到阴历四月十八,契丹人绕塔三圈,祈求一年四季平平安安。直到今天,不知有多少代、多少人,绕辽塔这样走来,又这样走去……

谁说大辽国已经灭亡,契丹族已消失,千年前的光阴,并没有消失,消失的仅仅是“契丹”这个名号,生活在曾经大辽国领土的我们,说不准谁的身上流淌着契丹人的血呢?

雄鹰飞过去,骏马奔过来……大凌河水自西向东流过去,凌源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歌声从风中传过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邻水而居的凌源人,一代又一代,辛苦经营着岁月,把光阴磨砺成深深浅浅的记忆。老人说:建塔的地方,从空中看,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塔正是莲花心,庇佑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正因如此,秀塔已被永久保护起来。清乾隆年间,塔子沟厅就修缮过此塔。1981年,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朝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维修。2010年6月,辽宁省政府拨款170万元修缮“秀塔”。凌源市文化局正积极承办、设计并装修

光阴往来,飘忽无尽。千年之前,人们也是这样祈福,四季也是这样枯荣。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其实,所有形式都是外化的,真正的信仰,要用最朴素的心灵去抵达。转山转水转佛塔,追求的是内心的澄明与安宁。千年之后,是否有同样的脚步,在光阴里走去……

塔影一寸寸挪移,沟通着天和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