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管通路发展史

血管通路发展史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血管通路的发展伴随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经历了漫长的时期。1950年以后,一些医生开始使用血管插管的方法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使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血液透析发展的第1个里程碑。操作者可以直接穿刺这些血管而获得很高的血液流量,使血液透析变得安全简单易行。20世纪80年代,半永久性皮下隧道带涤纶套的抗感染留置导管应用于临床,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通路技术日趋完备。

血管通路的发展伴随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经历了漫长的时期。1943年kolf发明了血液透析疗法,为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途径采用直接穿刺法,但每次透析后结扎动静脉,导致血管破坏,限制了临床的使用。1950年以后,一些医生开始使用血管插管的方法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1960年Quinton和Scribner创建了反复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外瘘,在上肢两个相邻的动静脉各插入一个细管,再用一小段中间接管将两细管对接,形成动脉血流入静脉的短路,它在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中,保证了充足的血液流量保证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血液透析发展的第1个里程碑。但动静脉外瘘存在血栓形成,血管及周围感染等合并症,并且潜在致命性接管滑脱出血及护理操作复杂等问题,以及使用寿命短,故目前很少建立和使用。1961年Shanldon等采用Seldinger技术建立股静脉插管,为以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开创了先河。1963年开发锁骨下静脉插管,颈内静脉留置导管,196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仍是公认的深静脉插管首选方法。1966年Brescia和Cimino建立了动静脉内瘘,使血液从动脉直接流入皮下静脉,该静脉逐渐扩张,形成动脉化。操作者可以直接穿刺这些血管而获得很高的血液流量,使血液透析变得安全简单易行。在后来的血管通路技术发展方面,对浅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利用自体的大隐静脉,保存的尸体动脉进行移植血管搭桥,从而建立了移植血管通路。1972年开始应用小牛颈动脉的异种血管移植,以及人工血管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问世并应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半永久性皮下隧道带涤纶套的抗感染留置导管应用于临床,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通路技术日趋完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