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模式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模式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承认,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灵的理解、关怀。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毫无主体能动性,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模式_赣东北红色资源与高校教育研究 (当代社科研究文库)

应当承认,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我们以为,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大学生所施加的是各种既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客观地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依据的不少道德规范往往是一种被抽去了人性的本质内涵,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定,带有教条性,而缺乏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有效性。对于这些向大学生所灌输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只能是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合的反应。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而往往又把这些道德规范当作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使大学生只能处于接受者被塑造的客体地位,成为一根根灌满了各项道德规范、概念的“香肠”。

第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能达及的只是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当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理解基础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些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上。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灵的理解、关怀。当受教育者从教育者那里听到的只是对某些行为的约束,而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心灵上的理解、关怀,他的道德品质又怎么能形成呢?心灵上的理解、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离开了心灵上的理解、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只会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仅是为提高认识,而丢弃内心情感和境界的提升。这实际上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人、改变人”的目的等同于智育的“认识”要求,也就是没有将把握人性与把握物性这两种根本不同的过程加以区分,为此,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仍然是掌握知识、形成概念的那一套。

上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必然会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人学空场”,它既不是以人,即大学生为主体的,所传授的又是带有教条性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又缺乏对大学生心灵上的理解、关怀。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毫无主体能动性,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这种传统模式中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