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男,64岁。间歇性左胸痛半年、咳嗽3周。体检:左肺呼吸音低。
影像学报告描述 CT平扫(图7-10-1A),左上叶舌段巨大分叶状等密度肿物(箭),最大径11.6cm,CT值17~51HU,内部见斑片状较低密度区,内上方少许结节状钙化密度影。肿块内缘紧贴心包、前缘接近前胸壁,并向前内延伸至肺动脉干前方。肺窗(图7-10-1B)示肿块左后方肺内少许小片状密度增高影(箭)。CT增强扫描(图7-10-1C),肿块中度、不均匀强化,三期扫描实性部分CT值分别为52HU、83HU与71HU,平扫所见的条纹状与斑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增强扫描矢状位MPR(图7-10-1D)清楚显示肿瘤(箭)形态及位置。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学诊断:考虑左肺肉瘤。最后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仅占淋巴瘤1%以下及所有原发肺肿瘤0.5%~4%,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占3%~4%)。组织学上以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80%),即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oma)最常见,其次为淋巴瘤样肉芽肿,少数为高级别淋巴瘤及移植后淋巴瘤或AIDS相关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极罕见。诊断标准:①病变累及肺和(或)支气管,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②既往无胸外淋巴瘤病史;③无胸外淋巴瘤性白血病;④诊断后至少3个月无胸外淋巴瘤证据。病理学上肿瘤主要侵犯肺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下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或形成肿块或结节。临床上以老年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预后较好。50%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胸闷,无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大。病程较长、发展慢、症状轻。
各种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如下。①MALToma:单发或多发肺内结节或肿块、多灶性实变,大小可从2mm至8cm,有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狭窄或被牵拉、壁增厚。1/3可见胸腔积液与胸内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肺见血管造影征。其他征象包括小叶中心结节、GGO、囊状或泡状影、马赛克密度。②淋巴瘤样肉芽肿:边缘清楚或模糊的多发结节或肿块,沿淋巴管、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分布,结节或肿块周边强化,邻近血管和支气管受侵,少数可见空洞。其他表现包括肺实变、网合结节状影、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③高级别淋巴瘤: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实变、伴或不伴含气支气管征、淋巴结增大,肺内病变可在数周内迅速进展为两肺广泛性实变。单发结节或肿块难以与其他恶性及良性肿瘤鉴别。如图7-10-2,肺原发霍奇金淋巴瘤。图7-10-2AX线胸片示右上叶类圆形肿块(箭)。图7-10-2B,轴位CT示肿块边缘光整,可见晕状GGO环绕(箭)。
鉴别诊断 ①肺癌:包括周围型肺癌与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②肺炎:常有感染症状,抗炎治疗后病变减轻。③结节病:同时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④转移瘤:有原发瘤史。⑤韦格纳肉芽肿:常合并鼻腔鼻窦病变。
小结 PPL影像学表现以结节或肿块最常见,其次为斑片状GGO或肿块样实变,间质浸润为主时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网状分布的粗线影与GGO。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最后确诊常需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诊断。
(袁 涛 谢汝明)
图7-10-1A
图7-10-1B
图7-10-1C
图7-10-1D
图7-10-2A
图7-10-2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