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肠道淋巴瘤

肠道淋巴瘤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声像图:右下腹部肠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6cm,范围约10.7cm,回声明显减低。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腹痛。肠道淋巴瘤需与肠结核、Crohn病、肠癌等鉴别,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鉴别。本病最后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

★男,72岁,腹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5h(图9-2-3)。

图9-2-3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

声像图:左下腹近正中部可见肠管局部增厚,范围12.0cm,肠壁最厚处约1.3cm,中心可见气体强回声,呈“假肾征”样改变。其右上方可见多个实性低回声结节,较大者2.8cm× 3.0cm,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尚均匀,部分互相融合。

★男,6岁,腿痛40d,间断发热25d(图9-2-4)。

图9-2-4 小肠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

声像图:右上腹见肠管聚集,肠壁明显增厚,回声偏低,范围9.0cm×5.8cm,CDFI显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部分肠管似有套叠征象。盆腔可见少量积液,最大深度2.0cm。

★女,34岁,低热半个月余(图9-2-5)。

声像图:右下腹腔内可见肠壁明显增厚,呈多发低回声团块,较大的位于回盲部,范围约7.0cm×4.5cm,CDFI示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频谱。

图9-2-5 回肠非霍奇金淋巴瘤

★女,43岁,间断性脐周隐痛25个月余,发现腹部肿物11个月(图9-2-6)。

图9-2-6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

声像图:多处肠壁明显增厚呈低回声,部分呈团块样,最大的团块位于盆腔,大小约10.0cm×5.1cm。CDFI示血流极为丰富,可探及高速动脉样血流及静脉血流信号。

★男,73岁,右腹包块半年,隐痛3个月(图9-2-7)。

图9-2-7 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

声像图:右下腹部肠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6cm,范围约10.7cm,回声明显减低。其周围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部分相互融合,外形不规则,大者3.4cm×2.7cm。

讨论: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本病以回肠、盲肠最好发,且回肠末段、盲肠以及升结肠易同时受累,与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丰富有关。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次为T细胞性NHL,组织细胞性NHL最少见。病变起自黏膜下,逐渐向周围扩展,并侵犯肠壁全层,向内黏膜受累形成溃疡,向外侵及全层形成穿孔。形态学上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瘤体大小不等,质地较软,内部常发生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腹痛。

超声表现:①肿瘤沿肠壁长轴浸润,使肠壁呈不规则增厚的条带样低回声,壁厚达1~2cm。②多数异常回声区的周边呈均匀低回声,中心不均匀强回声即“假肾征”。③异常回声区也可呈团块状或分叶状,内部为无回声区,其中心可有弱回声。上述异常回声区的边界多数清楚,其范围较大。同时合并肝、脾大,腹腔淋巴结受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或相互融合的不规则低回声团块。

肠道淋巴瘤需与肠结核、Crohn病、肠癌等鉴别,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鉴别。本病最后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