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肿瘤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贫血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有哪些

肿瘤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贫血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有哪些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肿瘤患者往往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因癌细胞侵犯而变狭窄的血管中,或由于肿瘤组织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形成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在血液行进过程中受阻而发生破坏,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肿瘤引起的贫血以治疗肿瘤为主,辅以输血等对症治疗措施。

肿瘤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发生贫血,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肿瘤相关性贫血可以由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或上述复合因素,以及其他复杂原因,如饮食不良、铁摄入不足(肿瘤患者常见)等所致。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营养不良:肿瘤属消耗性疾病,其生长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肿瘤细胞生长过快,或消化道肿瘤易引起营养吸收障碍,长期营养不良易造成患者贫血。据统计,以贫血为首发的恶性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大多数。

(2)肿瘤骨髓转移:恶性肿瘤如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胃癌、肠癌等均可以转移到骨髓。由于癌细胞转移至骨髓,使骨髓造血组织被肿瘤细胞替代,影响正常造血机制,此称为骨髓病性贫血。

(3)放疗、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肿瘤患者接受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使骨髓造血受到破坏,加之往往需多个疗程的反复的放疗、化疗,更加重了骨髓的损伤。此外,老年肿瘤患者往往自身骨髓功能低下,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差,故极易出现骨髓抑制,而发生贫血。

(4)出血:肿瘤常可引起出血,与血管损伤及肿瘤相关凝血障碍有关。如胃肠道肿瘤会引起呕血或黑粪;肾脏和膀胱肿瘤易出现尿血;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如子宫肿瘤或宫颈癌,可以引起月经过多或持续出血,造成失血性贫血。另外,还有一些隐性出血,患者往往不易觉察。

(5)造血原料缺乏:肿瘤细胞生长过快,或消化道肿瘤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导致造血原料不足。在肿瘤患者中,多种因素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生成减少都可以导致外周红细胞生成减少。

(6)合并感染: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急、慢性炎症,感染时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肺癌、支气管癌引起支气管阻塞而继发肺部感染可使贫血加重。

(7)红细胞生成不足:肿瘤患者由于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细胞的缺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骨髓抑制或肾衰竭等因素,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而造成贫血。

(8)红细胞破坏过多:这源于许多因素,包括肿瘤患者的内在因素(如酶缺陷)、肿瘤化疗药物(如抗代谢药物)、恶性肿瘤本身刺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使红细胞破坏过多而致贫血。此外,肿瘤患者往往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因癌细胞侵犯而变狭窄的血管中,或由于肿瘤组织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形成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在血液行进过程中受阻而发生破坏,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9)铁利用障碍:肿瘤患者铁的利用不良,其机制与慢性感染引起贫血的机制相似。

肿瘤引起的贫血以治疗肿瘤为主,辅以输血等对症治疗措施。其预后好坏与是否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肿瘤极为相关,凡发生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常引起重度贫血,疗效不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