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术后椎间隙感染

术后椎间隙感染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术后椎间盘炎,最早Milward于1936年报道。最多见于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多为急性发病,在术后1~4周发病。最常见症状为手术部位疼痛,其程度较剧烈,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疼痛向下肢放射,椎旁肌肉痉挛,体位改变可使疼痛加剧,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活组织检查与血细菌培养相结合检查更具诊断价值。L4/5椎间盘变扁,T1WI信号减低,增强后亦有强化。

【概念】

又称术后椎间盘炎,最早Milward于1936年报道。多认为由于术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患者常有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血液和活组织检查细菌培养可有阳性发现;其发生还可与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有关,如糖尿病、器官移植以及吸毒等。最多见于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发病后髓核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软骨板破坏,椎体受累,后期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轻、软骨细胞增生及新骨形成。

【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发病,在术后1~4周发病。最常见症状为手术部位疼痛,其程度较剧烈,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疼痛向下肢放射,椎旁肌肉痉挛,体位改变可使疼痛加剧,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影像技术】

1.X线 阳性表现晚。主要为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疏松和终板的侵蚀破坏(图6-2-3),术后半年逐渐发生椎体终板的硬化以及相邻椎体间的骨质融合。

2.CT 早期为椎间盘CT值减低与椎体终板的破坏和硬化,MPR重建示椎间盘高度减低。

3.MRI T1WI椎间盘及其邻近椎体的信号减低;T2WI椎间盘及其邻近椎体的信号增强(图6-2-4)。

【诊断要点】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正常,血沉明显加快。血细菌培养对于诊断有一定帮助,但阳性率不高。活组织检查与血细菌培养相结合检查更具诊断价值。

图6-2-3 椎间隙感染

腰椎动力位片及腰椎双斜位片(A~B)示:L4/5椎间隙略窄,腰椎序列未见明显异常;CT轴位、冠状位MPR重建片(C~D)示:L4/5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质毛糙,L4椎体内骨质破坏,边界清晰;MRI(E~L):示L4骨质破坏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见水肿带。L4/5椎间盘变扁,T1WI信号减低,增强后亦有强化。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膜囊受压。L2/33/4、L5S1椎间盘变性

图6-2-4 椎间盘感染

矢状位、轴位T1WI像(A~D)示:L4、5椎体骨质破坏,其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方软组织肿胀呈半月形;矢状位T2WI像(B)示:L4、5椎体大小形态尚可,骨质破坏呈高信号,椎间盘为高低混杂信号,并向后突,硬膜囊受压;矢状位、轴位T1WI像增强扫描(C~E)示:两椎体不规则强化,椎间盘部分条样强化,椎旁软组织呈环绕椎体样肿胀,有明显强化,与双侧腰大肌内侧境界模糊不清,腰大肌内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椎体后缘肿胀软组织部分压迫硬膜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