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毛细胞胞内电位与胞外电位的关系

毛细胞胞内电位与胞外电位的关系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外毛细胞载体电位特性的研究,对我们用体外记录的耳蜗电位来诊断内、外毛细胞的功能提供了依据。Dallos的研究发现内毛细胞仅产生去极化电位,而不产生超极化电位,因而其胞外的直电位成分应为负向电位。直流电位的极性还会随电极的安放方式,记录部位,以及刺激声的频率而改变。卡铂暴露后引起灰鼠的内毛细胞损伤,会引起圆窗处记录的SP电位幅度下降,进而证明体外圆窗处记录的SP电位主要来自底圈的内毛细胞。

内、外毛细胞载体电位特性的研究,对我们用体外记录的耳蜗电位来诊断内、外毛细胞的功能提供了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外记录的电位极性与细胞内记录的电位极性可以不同,甚至相反,细胞的去极化电位,在胞内表现为膜电压上升(内向或负向电流),在胞外记录(例如单纤维放电)则表现为正向电位(图10-7A);而超极化电位在胞内表现为膜电位下降(正向或外向电流),而胞外则表现为负向电位(图10-7B)。

图10-7 毛细胞胞内和胞外电位极性

Dallos的研究发现内毛细胞仅产生去极化电位,而不产生超极化电位,因而其胞外的直电位成分应为负向电位。直流电位的极性还会随电极的安放方式,记录部位,以及刺激声的频率而改变。例如在耳蜗顶圈中阶内记录的SP往往为正向电位,而胞外记录到的正向直流电位多来自胞内的超极化电位,即外毛细胞胞内电位,因而在外毛细胞的功能受损的情况下,由于产生正向总和电位的来源受到了损伤,总和电位常常出现极性翻转,即出现负向直流电位(SP)(Li et al,1994)。因而可用负向总和电位的出现来检测外毛细胞的功能。这一推测可解释在急性缺氧情况下,正向总和电位变为负向电位;而恢复供氧后,则极性变回为正向电位。图10-7C显示中阶记录的SP极性随缺氧的变化,这一推测与许多形态学的证据相符,即耳蜗外毛细胞较内毛细胞更易受到噪声暴露、缺氧以及耳毒性药物的损伤。卡铂暴露后引起灰鼠的内毛细胞损伤,会引起圆窗处记录的SP电位(与CAP同向)幅度下降,进而证明体外圆窗处记录的SP电位主要来自底圈的内毛细胞(Zheng,Ding et al,1997;Durrant,Wang et al,1998)。因而临床耳蜗电图记录的SP电位(记录电极在外耳道或鼓膜处),也应主要来源于内毛细胞。所以在用耳蜗电图的SP/AP比值来诊断Meniere病时,不能仅仅考虑内淋巴积水的可能,还应考虑到内毛细胞的功能的改变。圆窗记录的SP还被用于评估听神经病患者内毛细胞的功能,发现大多数听神经病患者的SP均可记出,而CAP则往往缺失(Santarelli and Arslan 2002;Santarelli,Starr et al,2008),因而可推测内毛细胞功能完好,而听神经病的主要原因为听神经受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