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内片的投照技术及正常线表现

口内片的投照技术及正常线表现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要得到被照牙真实准确的影像,就要用平行投照技术。儿童的牙齿,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时,根尖孔大,呈喇叭口状,其髓腔亦宽大。牙槽骨在X线片上密度比牙齿低,上牙槽骨的骨密质薄,骨松质多,骨小梁数目多,相互交织呈颗粒状影。下牙槽骨的骨密质厚,而骨松质少,骨小梁数目少,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表现为网状影。用于显示上、下颌牙冠与牙槽嵴顶。缺点是不能显示牙根及根尖周情况。

口内片是将胶片置于口内,X线由口腔外射向胶片。

(一)根尖片

俗称牙片,用于检查牙体、牙周及根尖病变。

1.分角法投照技术

(1)体位:患者坐于椅上,头部靠在头托上,头颅矢状面与地面垂直。照上颌后牙时听鼻线与地面平行,照下颌后牙时听口线与地面平行。照上颌前牙时,被照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

(2)胶片的规格与分配:8岁以下儿童因仅有乳牙及第一磨牙萌出,需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用6张2cm×3cm胶片即可;8岁以上儿童作全口牙检查与成人同,需用3cm×4cm胶片10张。其分配如图4-1。

(3)片位:胶片置于被照牙舌(腭)侧。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超出切缘0.5cm。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超出面0.7cm。

图4-1 儿童根尖片胶片分配

(4)固定:用专用的固定夹固定,也可嘱患者或患儿陪同人员用手指固定。投照上颌牙,用对侧拇指压在胶片的上半部;投照下颌牙,用对侧示指压在胶片下半部。

(5)X线中心线:X线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相垂直,这样摄出的影像失真最小,用此种方法投照就叫分角线法。这是由口腔解剖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是因为牙齿的排列方向和牙颈部与牙根被包埋于牙槽骨和牙龈中,当胶片与牙的舌(腭)侧面相贴合时,胶片与牙体长轴不可能平行。因此,如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垂直时,所得到影像就会延长,如X线中心线与胶片垂直时,所得到的影像就会缩短,只有在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相垂直时,才能得到与被照牙长度相等的影像。

(6)X线垂直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照牙的长轴和胶片间的分角线相垂直,称为垂直角度。X线倾斜的垂直角度的大小是由牙齿在颌骨内的排列方向和胶片在口内的位置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地确定每个病人牙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夹角,从而找出其分角线是很困难的。经过长期实践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平均角度,在正常情况下,按这些平均角度投照,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牙齿影像。儿童由于牙弓发育尚未完成,腭盖较平,一般说X线倾斜角度应较成人增加5°。X线垂直角度有正负之分,患者为坐位投照上颌牙时,X线向足侧倾斜,称为正角度,以(+)表示;反之,投照下颌牙时,X线向头侧倾斜,称为负角度,以(-)表示。投照上、下颌牙时X线倾斜平均角度见表4-1。

表4-1 投照上、下颌牙时X线倾斜平均垂直角度

(7)X线水平角度:应与被照牙的邻面相平行,这样可避免相邻牙齿之间的影像重叠。

(8)入射点:投照上颌牙齿入射点在听鼻线上,下颌牙在下颌角下缘上方1cm处,对准被摄牙的牙根中部。

2.平行投照技术 用分角法投照,由于被照牙齿的长轴与X线中心线有一定夹角,而牙齿本身有一定厚度,因而胶片上显示的影像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失真和变形。如要得到被照牙真实准确的影像,就要用平行投照技术。

平行投照法是使胶片和被照牙齿的长轴平行,X线中心线垂直于被照牙的长轴和胶片,为了缩小放大率,要使焦点、胶片距尽可能延长,这样照片的影像可避免分角线法所产生的影像变形。具体方法是用特制的置片架与遮线筒连在一起的装置,投照时将胶片放在置片架上,嘱患者咬住置片架上垫有纱布的咬合板,调整X线遮线筒与牙长轴垂直,此时X线必然与胶片垂直,焦点-胶片距一般为40~50cm。

3.正常X线表现

(1)牙体及牙周组织

①牙釉质:是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最坚硬的组织,密度也最高。似帽状覆盖于牙冠牙本质的表面,后牙咬合面及前牙切缘最厚,向侧方逐渐变薄,止于牙颈线。

②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的主体,形状与牙外形一致,钙化程度比牙釉质略低,X线影像密度亦稍低。

③牙骨质:被覆于牙根表面,是一层很薄的组织,钙化程度与牙本质相仿,X线片上两者不能区别。

④牙髓腔:在牙的中央,为牙本质所包围;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和根部的根管。髓腔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低密度影像。单根管牙髓腔和根管无明确界线,X线片上为针形低密度影像。下颌磨牙一般有一个髓室和两个根管,其髓室呈“H”形。上颌磨牙髓室呈圆形或椭圆形。儿童的牙齿,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时,根尖孔大,呈喇叭口状,其髓腔亦宽大。

⑤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牙槽突或牙槽嵴。牙槽骨容纳牙根的凹窝称牙槽窝,其游离端称牙槽嵴顶;前牙区的牙槽嵴顶较尖,后牙区则较平。两牙之间的牙槽骨叫牙槽间隔。牙槽骨在X线片上密度比牙齿低,上牙槽骨的骨密质薄,骨松质多,骨小梁数目多,相互交织呈颗粒状影。下牙槽骨的骨密质厚,而骨松质少,骨小梁数目少,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表现为网状影。儿童牙槽骨其骨密质薄,骨松质少,因此其密度低,影像也不很清晰。

⑥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是牙槽窝的内侧壁。围绕牙根,呈均匀一致的连续的高密度线状影。

⑦牙周膜:是介于骨硬板与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其厚度一般在0.15~0.25mm之间,X线片上为包绕牙根的均匀一致的低密度线状影,有时因投照角度影响,可使某一侧牙周膜显示不清。

(2)正常颌骨结构:在根尖片上有时可显示某些正常颌骨结构,有可能被误为病变,故必须熟悉这些解剖结构。

上颌根尖片:

①切牙孔:在牙根间,呈椭圆形低密度影。

②腭中缝:位于牙根间,由牙槽突向上的直线状低密度影。由于儿童颌骨尚未完全发育、腭中缝可较宽,且从牙槽嵴顶向上延伸至鼻中隔。

③鼻腔与鼻中隔:鼻腔显示为上切牙牙根上方半圆形低密度影,两侧对称,其间为一密度高的鼻中隔分开。

④上颌窦:若上颌窦较大或投照时垂直角度较大时,经常在根尖片上见到上颌窦的影像,表现为牙根上方的低密度影,边缘环绕高密度线状影,为窦腔的骨壁。上颌窦的大小变异很大,向后可达上颌结节,前方可抵尖牙区,上颌窦底可突入牙槽间隔而呈波浪形,有时因投照方向的原因,窦底可与牙根相重叠,而易误为牙根进入上颌窦,此时可依据骨硬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来进行判断和鉴别。上颌窦内可分隔,可使窦底呈“W”形。

⑤颧骨与上颌骨颧突:投照垂直角度较大时,颧骨的前下角可投影于第一、第二磨牙根尖的上方,可近似三角形或半圆形密度增高影,应注意与埋伏牙鉴别。若上颌窦发育较大,上颌骨颧突充以气体,此时可在X线片上显示为“V”形致密条状影。

⑥喙突:患者开口较大或投照水平角向近中方向倾斜时,常在上颌第二、第三磨牙牙冠区有一由后伸向前方的三角形密影,此即喙突。

⑦上颌结节:在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区域,其边缘向后上,该区骨小梁稀少,在X线上为稀疏的网状结构,不要误为骨质破坏。

⑧翼钩:位于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的下端,若发育较大时,可显示在上颌结节后方,为宽约0.2cm、长约1cm的条状影,边缘整齐,不要误为多生牙。

下颌根尖片:

①颏棘根尖下方正中,为一小圆形高密度影。

②营养管:常见于下颌前牙区,为牙根间与牙长轴平行的低密度条状影,此为血管进入牙槽突的影像。

③颏孔:位于前磨牙根尖区,为一圆形低密度影,其位置变异较大,有时受投照角度影响,可与前磨牙根尖相重,勿误为根尖周病变。

④外斜线:由升支前缘下部斜向前下方,为一高密度带状影。常与第二、第三磨牙相重叠。

⑤下颌管:位于磨牙根尖下方,呈凹面向上的带状低密度影,其两侧缘有高密度的线状影。由于投照的原因下颌管常与磨牙牙根相重迭,给人以牙根已突入下颌管的假象,可依据骨硬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来判别。

(二)翼片

用于显示上、下颌牙冠与牙槽嵴顶。其优点是X线与牙长轴及胶片大体相垂直,因而影像失真度比用分角线法投照的根尖片小,且全口牙翼片用胶片少,病人接受X线照射量小、操作简便,故兼有分角线法和平行法两者的优点。缺点是不能显示牙根及根尖周情况。

翼片所用胶片由3cm×4cm的根尖片改制而成,即在根尖片背面长轴中线(投照后牙用)或短轴中线(投照前牙用)处加一垂直的翼片。如无成品时,可依法自制。

8岁以下儿童全口牙检查需3张胶片,即上、下颌切牙1张,上、下颌磨牙左右各1张;较大儿童同成人全口牙检查可用5张胶片,上、下颌切牙1张,上、下颌前磨牙左右各1张,上、下颌磨牙左右各1张。

1.投照方法

(1)体位:同上颌牙根尖片。

(2)胶片:前牙竖放,后牙横放于牙齿的舌侧。照前牙时,嘱患者用上、下颌切牙缘相对咬住翼片;照后牙时,嘱患者用正中咬住翼片,焦点-胶片距20cm。

(3)X线角度:垂直角度为+8°,水平角度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4)入射点:前牙对准间切缘上方0.5cm,后牙对准面上方0.5cm处射入。

2.正常X线表现

(三)

适用于观察一组牙齿及其周围较大范围的骨质结构。

1.上颌前部

(1)投照技术

①体位: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②胶片:用6cm×8cm胶片,置于面间,嘱患者用正中位咬合。

③X线中心线:垂直角度为+65°,水平角度与矢状面平行。

④入射点:鼻骨和鼻软骨交界处。

(2)正常X线表现:此位置可显示上颌前部的全貌,包括前牙和牙槽突、硬腭等。后牙因牙冠和牙根重叠而显示不佳。切牙孔位于两中切牙牙根间,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穿过切牙孔中央有一低密度线状影向后延伸,为腭中缝;在上颌中部有两个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锐利,为鼻腔,其间为较致密的鼻中隔;在鼻腔的外后方有范围较大的低密度影,有白边围绕,为上颌窦;在第一、第二磨牙腭侧有一椭圆形更低密度影,外围有致密线,为鼻泪管的影像。

2.上颌后部

(1)投照技术

①体位及胶片放置:同上颌前部片,尽量向后检查侧放。

②X线中心线:垂直角度为+60°,水平角度与被照侧前磨牙邻面平行。

③入射点:检查侧眶下孔外侧。

(2)正常X线表现:此位置可显示检查侧上颌后牙及其周围骨质情况,一侧牙的牙冠牙根均可显示,但由于投照方向的影响,牙齿的形态有较大的变形,后牙均有较明显的缩短,前牙的长轴有一定弯曲。上颌窦位于磨牙区,窦腔较大时可向前扩展至尖牙区,其内可有骨性分隔。在上颌窦附近,可见对侧鼻泪管影,其密度较上颌窦低,较小呈卵圆形,多位于第一、第二磨牙的内侧。上颌窦的内侧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影为鼻腔,其间的条状密度增高影为鼻中隔。由于投照的原因,鼻中隔影多有一定弯曲。

3.下颌前部

(1)投照技术

①体位:头后仰,听鼻线与地面呈55°,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②胶片放置:同上颌前部片。

③X线中心线:垂直角度为0°,水平角度与矢状面平行。

④入射点:颏部。

(2)正常X线表现:此位置主要显示下颌前牙及下颌骨颏部的骨质情况。可清晰显示下颌前牙的全貌,但有一定的缩短。在中切牙和侧切牙间的牙槽突内,可见数条与牙长轴平行的低密度线条状影,为营养管。下颌骨中线牙根下方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影为颏棘,在颏棘上方,由中线向两侧延伸边缘不很清晰的致密带状影为颏嵴。下颌骨下缘较宽。

4.下颌横断片 显示下颌体和下牙弓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查下颌体部有无颊舌侧膨胀,骨折时有无颊舌侧移位,异物及埋伏牙的定位以及颌下腺导管有无阳性结石。

(1)投照技术

①体位:头后仰,使头的矢状面和听鼻线均与地面垂直。

②胶片放置:同上颌前部片。

③X线中心线: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同下颌前部片。

④入射点连线中点。

(2)正常X线表现:下颌骨呈弓形,下颌全部牙均投影呈圆形或卵圆形冠根重叠的断面影像,下颌骨正中舌侧有两个小突起致密影为颏棘,两侧前磨牙区颊侧骨质上各有一圆形低密度影为颏孔,在牙弓后部可见舌体,舌体后部高密度弓形影为舌骨。

5.上颌前部切牙横断片 主要用于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定位。

(1)投照技术

①体位: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②胶片放置:同上颌前部片,将胶片中后1/3处置于上前牙切缘处。

③X线中心线:与上前牙的长轴平行,一般为+60°~+65°

④入射点:额骨上方,向间射入。

(2)正常X线表现:显示上颌前部牙列呈冠根重叠的横断面影像,上颌窦及鼻腔的低密度影重叠于牙列及唇腭两侧。如有埋伏牙可见其位于牙列的唇侧或腭侧。

(四)根尖片定位投照法

用于额外阻生牙的定位。

1.投照技术 先确定埋伏牙附近的一牙为标记牙,按常规方法摄根尖片一张,然后将X线水平角度向标记牙的近中或远中倾斜20°,其他条件相同,再摄片一张。

2.X线影像 读片时,将两张X线片对比,必须了解第二张片的X线倾斜方向,然后对比两张片上标记牙和埋伏牙的相互关系。若第二张片投照时X线斜向标记牙远中,那么埋伏牙向近中移动,是在标记牙腭侧;向远中移动时,则在唇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