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外片的投照技术及正常线表现

口外片的投照技术及正常线表现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蝶窦3岁以上才显示,瓦氏位片只有张口投照或前牙缺失时,才可显示于口腔正中。这些骨缝有时可部分显示,应熟悉其部位,以免误为骨折线。对颌面部正面及副鼻窦的显示不如瓦氏位。此外在方位上,胶片中心相邻的结构是左右关系,而在胶片两侧相邻的结构是前后关系,这些读片时应加以注意。

(一)瓦氏位(顶颏位)

可显示颌面部大部分骨质结构和各副鼻窦、鼻腔及眼眶的影像;是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投照体位。

1.投照技术

(1)体位:患者坐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矢状面与暗盒垂直,头后仰,使颏部靠暗盒下部,听眦线与暗盒成37°角。胶片可用12.5cm×17.5cm或20cm×25cm。

(2)X线中心线:对准上唇与鼻尖间的中点,与暗盒呈垂直方向射入。

患者亦可取俯卧位,方法相同,影像亦同;但窦腔内有积液时,坐位可见液平,故较卧位优越。

2.正常X线表现 准确的体位投照所显示的影像应该是两侧对称,颞骨岩部投影于两侧上颌窦的紧下方。上颌窦在2岁时才在X线片上显示,15~18岁发育完全。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呈倒三角形,两侧对称,其上壁即为眶底,内邻鼻腔其间骨壁较薄,外侧壁上邻颧骨,下部为线条状骨密质影。窦腔内可有分隔,其密度亦不均匀,内侧较低,向外侧较高,但两侧应对称。上颌窦的密度应和眼窝相仿,以此可作为观察密度改变的参考。上颌窦的内上可见一由内下向外上的眶上裂。有时还可见圆孔投影于其下外侧。

筛窦一般在6岁以后的X线片上才能显示,呈蜂窝状位于眼内缘,两侧常不对称,其数目、大小和排列不规则。瓦氏位上一般显示前组,其后组与鼻部影像重叠。蝶窦3岁以上才显示,瓦氏位片只有张口投照或前牙缺失时,才可显示于口腔正中。

额窦6~7岁才可在X线片上看到,其大小形态变异很大,两侧可不对称。

眼眶为钝四边形,眶缘密度较高,其外侧比内侧厚。有一线状影由眼眶的外上方穿过眼眶外部向内下止于上颌窦外上部,此为蝶骨大翼在颞部形成的无名线,不要误为骨折

梨状孔位于正中,在两侧上颌窦和眼眶之间,边缘清晰锐利。由正中的条状高密度影即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部,鼻中隔两侧的条状气影为鼻道,鼻道外侧的软组织块影为中下鼻甲。

两侧上颌骨、颧骨及额骨在瓦氏位上均能良好显示,颧骨体骨质密度可稍不均匀,颧额缝位于眼眶外缘上部,颧颌缝由眶下缘的外部向外下行至颧骨体的下缘,颧颞缝位于颧弓前部。这些骨缝有时可部分显示,应熟悉其部位,以免误为骨折线。

两侧颧弓、颞下颌关节及整个下颌骨也可显示,但颞下颌关节常与乳突气房相重,颧弓及下颌骨均有缩短,喙突显示清晰。

瓦氏位不能显示硬腭的结构。

(二)铁氏位(颧骨后前位)

显示的结构与瓦氏位基本相同,由于投照时头位较瓦氏位后仰15°,故对颧骨下缘、颧弓及喙突周围的显示较佳,整个下颌骨下缘的显示亦比瓦氏位好。对颌面部正面及副鼻窦的显示不如瓦氏位。

投照技术:体位及胶片同瓦氏位,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对准双颧弓连线中点的头顶部射入胶片中心。

(三)下颌骨侧位片

显示下颌骨体部和升支的侧位影像。

1.投照技术 用12.5cm×17.5cm胶片横放,患者俯卧,头侧位,被检侧贴近胶片,下缘与下颌骨下缘取齐,头后仰,颏前伸,下颌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0°,对准另侧下颌角下1cm处,射入胶片中心。也可用坐式投照,用30°的角度板垫于检查侧面颊部,使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呈30°角,X线垂直投照,可免除每次投照均需测量角度的步骤,较为简便。

因下颌骨为弓形,下颌骨侧位片上髁状突易与颈椎重叠,尖牙易与对侧下颌体重叠;如需观察髁状突时,可让患者转动头部,使矢状面和暗盒平行,X线中心线通过升支中部,此为升支侧位;如需观察尖牙区时,则使尖牙区紧贴暗盒,中心线通过尖牙区,此为尖牙侧位。

2.正常X线表现 为避免两侧重叠,投照时有一定倾斜角度,加之下颌骨为弓形,因而投照出的影像有一定的变形,下颌骨体和升支的高度、牙齿和髁状突的长度均有缩短。在体部侧位片上,髁状突与颈椎重叠,其前方为关节结构及向前延伸的颧弓,颧弓下方为三角形的喙突,喙突与髁状突间形成下弯的乙状切迹。该切迹下方一小的高密度影为下颌小舌,其后方椭圆形低密度影为下颌孔。由下颌孔向前下有一条0.3cm宽条状低密度影与下颌骨下缘平行,为下颌管;下颌管前端有止于前磨牙牙根下方的颏孔,后者为圆形低密度影;自升支前缘下端向前下方斜行一高密度条状影为外斜线。

下颌骨的骨质结构,在下颌管以上部分较致密,下颌管以下部分较疏松,颏孔周围及下颌角区为生理的疏松区,下颌骨下缘为较厚的密质骨。下颌角的角度随年龄而异,新生儿几近平行,以后渐成钝角。

颈椎弓方有一较宽的低密度影为咽腔,重叠于升支后半部,舌骨体及大角可呈高密度弓形影投影于下颌角区。

(四)下颌骨后前位片

主要显示升支及颌间间隙。

1.投照技术 用12.5cm×17.5cm胶片,横放。取俯位(或坐位),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并与之垂直,前额与鼻尖紧靠暗盒,使听眶线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对准上唇,与暗盒垂直射入。

张口后前位投照时嘱患者尽量张大口,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通过鼻根射入。

2.正常X线表现 此位置可显示全部上、下颌骨、上颌窦和鼻腔。影像多因重叠而显示不佳,但升支影像较清晰,髁状突与喙突相重,后者略偏内侧,呈向外上的箭头样高密度影。标准后前位上髁状突顶部与关节凹相重叠。

张口后前位上,髁状突已滑出关节凹而显影清晰,此外下颌骨体部及上颌窦外侧壁的显示也较标准后前位佳。

(五)下颌骨升支切线

用于观察升支外侧骨密质的膨出、增生和破坏。

1.投照技术 将12.5cm×17.5cm胶片竖放,坐或俯卧位,使头部矢状面向对侧倾斜10°,与胶片呈80°,中心线对准升支中部,垂直射入。

2.正常X线表现 此位置可显示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位影像,喙突与髁状突相重叠,升支外侧骨密质呈致密而整齐的直线。

(六)颧弓位片

显示颧弓全貌,主要用于检查颧弓有无骨折及移位情况。

1.投照技术 患者头后仰、下颌前伸,并贴于12.5cm× 17.5cm胶片上,使头部矢状面与胶片呈75°角,X线中心线对准颧弓中点与胶片呈垂直射入。

2.正常X线表现 颧骨、颧弓呈弓形,显影于颞骨与下颌骨的外侧,其前方可见部分上颌窦影。

(七)全口曲面体层片

又称全景摄影片。是将上、下颌骨和牙列置于X线球管和胶片之间,使前两者作相反方向的运动,拍摄出的照片显示以牙列为中心的约2cm厚的组织影像,将上下颌骨及牙列展平在一张胶片上,尤以下颌骨显示最佳,颞下颌关节及上颌窦、颧弓也能部分显示。因该片显示范围广,可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综合分析,也可用作“侦察片”。

1.投照技术 患者取坐位,下颌颏部置于颏托正中,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眶线与听鼻线的分角线与地面平行,用颏托和颞夹将头固定。

将15cm×30cm胶片固定在胶片架上,X线管向头侧倾斜7°角,将颏托上的标尺调在0位。

2.正常X线表现 整个颌骨被平面展开,全口牙列及牙槽突、牙周膜及骨硬板均可清晰显示,下颌角、下颌骨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乙状切迹及升支前缘下方的外斜线均清晰,喙突常与上颌骨相重。下颌升支中部的下颌孔、下颌小舌、向前下走行的下颌管,前磨牙根尖下的颏孔,一般也可显示。上颌骨及面骨结构复杂,有的有重叠,影像不如下颌骨清晰,上牙根尖上方的横行致密条状影为硬腭,硬腭上方正中为鼻腔,中间致密影为鼻中隔,中下鼻甲也可显示,鼻腔两侧为上颌窦,其外1/3可见颧弓根影像与之相重,上颌窦的后方为长条形的翼突,两者之间的三角形裂隙为翼腭窝。

上下颌骨的前牙区常可见纵行致密影为颈椎的投影,两侧升支的后半部常与咽腔的低密度影相重。

由于全口曲面体层片将弓形的结构展现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其影像有一定的变形。此外在方位上,胶片中心相邻的结构是左右关系,而在胶片两侧相邻的结构是前后关系,这些读片时应加以注意。

(八)头颅定位

可同时获得头颅颌面骨组织和软组织轮廓影像,主要用于颅颌畸形的诊断、矫治方法的设计和治疗效果的判定。

要用带有头颅定位仪的X线机投照。

1.侧位 患者坐位,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调整头位,使两侧耳塞放入外耳道内,针尖端指在眶下缘最低点,患者取正中位。用20cm×25cm胶片竖放,X线中心线对准外耳道与暗盒垂直射入。

2.正位 患者坐位,面向胶片,调整头位,使两耳塞放入外耳道内,使头部矢状面、听眶线均与暗盒相垂直,其他条件同侧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